汉语大全>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韩振峰(一)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韩振峰(一)

详细内容

  [内容摘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为了把发展与和谐更好地统一起来,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即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
  [关 键 词]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①胡锦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坚持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这两大基本要求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表达了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推进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为统揽、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决心和信心。
  
  一、坚持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提出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论断,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前提下,在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在总体上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的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增大。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在内的综合性建设过程,也是一个追求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的系统性建设过程,推动这一建设过程快速而健康发展必须靠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否认社会矛盾,而是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更加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集中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经济发展和改革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一些地方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从而引起了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有些是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有些则是由于发展观的偏差和社会追求目标的片面所导致的。为了更加有效地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在全社会确立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正是适应这种客观需要,党中央及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要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我们党进一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的战略要求。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从国际上来看,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国内来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特别要看到,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党要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就必须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二、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性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是从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等方面强调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从社会机制、社会管理、社会状态等方面反映和检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是从和谐的角度促发展。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为了把发展与和谐更好地统一起来,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即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以发展保证和谐,以和谐推进发展。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发展蓝图,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共同的主题要求。无论是科学发展观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主题要求都是强调发展。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②。为了加快发展,它要求我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的也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为了有效促进社会和谐,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共同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③,它强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为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健康发展,从而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进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