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邓小平献吕主义优越性理论分析(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论文摘要: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论述,是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研究这一思想,付于全国人民坚持社会主义,大干社会主义活义重大。
一、“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313/2,表示引文出自《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3页,下同。)
邓小平说:“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的制度优越。它的优越性应该表现在比资本主义有更好的条件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本来是可能的,但过去人们有不同的理解,于是我们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进程推迟了,特别是耽误了十年。”(231/2)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是有优越性,有吸引力的,但前提是必须搞清什么叫社会主义。
1、“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63/3)我们在改革开放以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以及在学习和实践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认识上存在的丁些分歧和争论,归根到底在于对“什么叫社会主义”挂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第一,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一般特征的论述,作为一种科学理论,是对作为在资本主义己经发展成熟的基础上诞生的,高于被其取代的旧社会的新制度来说的,面现实中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却是在资本主义还没有获得比较充分的发展,由于中国的具体国情,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建立起来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是照搬马克思的论述,对于在中国的具体情况下,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是不可能完全清楚的。
第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以后,开始曾经实行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来又实行过新经济政策,列宁逝世以后,在斯大林领导下建成了社会主义,形成了一种社会主义模式。这种模式被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普遍仿效,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后来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固然有其历史作用,但并不是完全成功的。所以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139/3)
第三,必须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小平同志再三强调,这完全是从{实践出发提出的问题,因为实践证明我们没有完全弄清楚这个问题。当然,“经济建设也在逐步发展,也搞了一些东西,比如原子弹、氢弹搞成功了,洲际导弹也搞成功了,但总的来说,很长时间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的状态,人民生活还是贫困。”(223/3)这种情况显然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
没有完全搞清楚集中表现在忽视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在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没有一心一意致力于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种情况延续了二十多年时间.把社会主义与贫穷划等号。所以,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有很多条,“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一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223/3)
2、一九J、jk年五月,邓小平在会见莫桑比克总统时说:“我们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过什么叫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现在才解决”(223/3)
邓小平同志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255/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目的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116/3)发展太慢也不是杜会主义,实际上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补充。
我们过去恰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这个最本质的东西并不总是清醒的,有时甚至扔掉了,以至于出现“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类荒谬到极点的论调,被许多人所接受甚至赞赏。
平均主义和两极分化都不是社会主义,他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123/3)如果生产力发展了,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造成少数人富多数人穷,那就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本质的区别。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不仅会引起种种社会矛盾,而且会危及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安全,“就可能出乱子”。
那么,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呢?邓小平同志曾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多次解答了这个问题。他说:“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111/3)。“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138/3)。“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172/3)。“我们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增加全民所得。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义”(195/3)。在以上这些论述的基础上,1992年,他在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进一步概括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73/3)。
社会主义的本质反映的是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代表了社会主义这一事物的实质、根本属性。社会主义本质内容就是社会主义的限定。一般说,可以用社会主义本质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坚持了社会主义本质就是坚持了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从根本上反对和纠正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种种曲解、误解和不正确的观点。过去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重大失误,往往与对社会主义本质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相联系。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为我们提供了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强大理论武器,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政策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南。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与准确把握,为确立“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提供了理论基础。邓小平说,判断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72/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通过解放、发展生产力而最终达到社会主义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那么判断是否是社会主义,以至于判断社会主义的得失、成败,决定改革措施取舍的标准只能是“三个有利于”。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就是社会主义的。
什么叫社会主义问题的回答解决了一个历史性的重大课题,从此社会主义必将很快走上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轨道。
二、“我们有很多优越的东西,这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
邓小平同志在《我们干的事业是全新的事业》一文中说:“我们有很多优越的东西,这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不能放弃”(257/3)。
1、“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
历史唯物论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进步与否,归根结底要看其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对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仅要看它本身所表现出的特殊属性,更要看它作用于社会生产力的结果。邓小平同志坚持历史唯物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生产力标准去衡量社会主义‘。他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128/2)。1984年6月,他在会见日本客人时说的更加明确:“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更快一些、更高一些”(63/3)。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克服的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的矛盾,消灭了阶级对立和剥削的根源,决定了生产的目的是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服务;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政权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了人们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主人翁地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思想文化方面提高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和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认识。因此,“在我们的社会里,广大劳动者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他们自觉地刻苦钻研,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从而必将在生产中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88/2)。尽管在一定时期,在经济发展水平与科学文化上,社会主义国家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但从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看,社会主义必将创造出高度发达的比资本主义生产力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2、“杜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
资本主义自产生以来,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整个世界改变了面貌。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以满足资本家发财致富的需要。因而那里普遍存在着两极分化,是少数人富裕。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创造的财富,第一归国家,第二归人民,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123/3)。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的主要形式,保证了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374/3)。“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149/3)。“坚持杜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64/3)。怎样达到共同富裕?通过什么途径实现共同富裕?事实证明,同步富裕是不可能的.这是一条十分缓慢的甚至需要某些曲折的道路。小平同志提出了一个新路子,新政策,这就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人、其他地区走向共同富裕。这是一条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实现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正确道路,是一条能够调动和激发人民群众发展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加快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较快提高的正确道路。小平同志把它叫做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166/3)。这个新政策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动改革开放的契机,也可以称作“第一推动力”。它一出台,中国的经济就活跃起来了。总之,“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