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审计论文>试析审计风险形成及防范(一)

试析审计风险形成及防范(一)

详细内容

摘要:审计风险存在的使审计的失真失实,造成巨大影响。在审计工作中规范审计程序从而降低客观因素影响、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和继续教育从而减少主观因素产生。使审计事业健康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审计风险 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 防范 方法 手段
0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审计的范围逐渐拓宽,人们对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审计职业的责任也越来越大。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审计的难度,相应产生了一定的审计风险。为此,人们应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增强审计风险意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下面笔者就从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及防范等方面作一些浅析。
1 审计风险的基本理论
1.1 审计风险的概念 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用了没有意识到的不恰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或者错误地估计和判断了审计事项,错报或漏报,做出了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审计结论,进而受到有关利害关系人或潜在的利害关系人的指控,乃至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
1.2 审计风险的特征 审计风险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客观存在性。第二,不确定性。第三,经济损失的严重性。第四,可控性。如何加强审计风险管理,有效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正越来越受到审计全行业及全社会的关注,防范审计风险是每个审计工作者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
1.3 审计风险的表现 ①签订审计约定书环节的风险;②审计抽样的风险;③审计取证环节的风险;④审计报告环节的风险。
2 审计风险的成因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主要包括:
2.1 客观因素 ①审计对象的复杂性;②审计内容的广泛性;③审计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法律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2.2 主观原因
2.2.1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自身原因 ①业务能力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审计工作的不规范,审计方法落后。b审计内容忽视遗漏。c审计工作深度不够。d审计方法选择不恰当。e审计取证可靠性不强。②职业道德素质方面。审计人员违背审计职业道德,在处理同被审计单位的关系时不够慎重,违反审计程序、审计规范、审计纪律等造成的徇私舞弊、隐瞒审计情况等带来的风险。
2.2.2 被审单位 在审计中,如果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审计人员将无法取得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限制审计范围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被审单位怕问题被揭露,而对审计施加限制,妨碍审计人员进行正常的审计检查;另一方面,由于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相关情况的不熟知,对方提供资料不全,有意隐匿其经济活动内容,而对方又未对提供资料的完整性做出承诺,这都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①企业舞弊现象增多和舞弊手段的增强;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薄弱;③被审计单位的敷衍塞责。
3 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随着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在审计机关内部已经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这对于加强审计执法,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不可忽视,为保证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在当前审计工作中,仍然要把加强审计风险意识、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放在第一位。我认为,防范审计风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