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审计风险的控制(一)
详细内容
一、审计前注意事项控制审计风险
1.发挥审计业务约定书作用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单位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文件,会计师事务所可凭着审计业务约定书分清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当发生诉讼的时候,是保护注册会计师和CPA的一件有力武器。
2.谨慎选择客户
谨慎选择客户是会计师事务所防范审计风险首先应考虑的措施。中外注册会计师审计案例说明,注册会计师如欲避免法律诉讼,必然慎重地选择被审计单位。首先,要选择管理较好的被审计单位。如果被审计单位对其顾客、职工、政府部门或其他方面没有正直的品格,也必然蒙骗注册会计师,使注册会计师落入他们设定的圈套。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之前,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被审计单位的历史情况进行了解,评价它的品格,弄清委托的真正目的,尤其是在执行特殊目的的审计业务时更应如此。其次,对陷入财务和法律困境的被审计单位要特别注意。再次,就是对内控制度不完善的被审计单位也要倍加注意,这些单位出现舞弊和差错的概率较多,风险也较大。
3.聘请懂行的律师做法律顾问
如果有条件,会计师事务所应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当顾问。这样,在审计过程中遇到可能承担法律责任的事项,可以同律师商量,寻找避免途径。如果事务所遭到诉讼,在态度上要积极应诉、勇敢反击,同时还要聘请有经验的律师,并认真组织有关注册会计师和当事人,详细分析案情,争取变被动为主动。
4.与前任审计人员沟通
接受新委托时,注册会计师于通过被审单位,与前任会计事务所沟通,查明是辞聘、拒绝续聘还是被解聘。了解以前年度审计报告的类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情况,如果是有争议而无法取得共识的话,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应拒绝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
5.做好审计计划
做好审计计划,尤其是审计风险的分析工作,是控制审计风险的基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业务约定书后,要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及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初步评价其内部控制制度,并确定重要性程度,借以对审计风险进行分析。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首先应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评估,以此为基础评估检查风险的可接受水平,并据此确定审计重点(突出审计高风险领域)、审计方法和审计范围,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审计计划。
6.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
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一个客户前,除了要考虑到收费时间和独立性外,还要考虑自身专业胜任能力。有些特殊性质的行业如冒险接受委托,可能有心而力不足,反而会招致不良后果。
二、审计中注意事项控制审计风险
1.严格执行审计程序
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的执业准则、规则和法律,要严格履行应有的审计程序,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另外,对客户的高级管理阶层也不应掉以轻心,遇有问题时,要提出询问并以书面形式答复,以避免在不了解情况下,而导致未来损失发生的争议。
2.改革审计方法
现在国内的审计方法总是在凭证、总帐、明细账上花功夫,对被审单位期末数字加以核对,以期中数字忽略不重视没有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