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图书馆管理>图书馆投入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策略研究(一)

图书馆投入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策略研究(一)

详细内容

作者:张燕 张文谦 张园 朱芸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文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意义。和谐文化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文化条件。而这正与图书馆所蕴含的本质品性和服务理念相一致。本文从馆藏、资金、图书馆活动、服务品质和对文化教育的贡献等指标投入方面研究了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图书馆投入 和谐社会 策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而图书馆是普及教育、传播文化、提供信息的公共平台,是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工具,图书馆的建设和投入有利于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人们文明素质的提高。本项目以新疆为例来研究图书馆的投入策略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1 加强图书馆投入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新疆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占全国的1/6,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8个国家接壤,战略地位显要。疆内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支撑机构,所处的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它依靠文化交融为社会各层次读者提供了高品质的终身学习的机会,同时对维护新疆稳定和确保边疆安全产生着重要作用,也是影响新疆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新疆图书馆事业正处于发展阶段,由于南北疆地理位置、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程度不同,各馆馆舍面积、馆藏建设、投入经费、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加强这些图书馆的投入,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功能,不仅对新疆的和谐发展是迫切需要的,而且对其他区域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投入策略
  要研究图书馆投入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不仅仅只着眼于图书馆馆藏册数、资金、面积等指标的投入,而应强调这些硬性指标与图书馆积极活动、服务品质的改善、对和谐文化教育的贡献等软性指标的全面投入。
  2.1 做好传统投入、提供系统馆藏
  图书馆历来的工作任务主要是收藏保存文献资料。各地区应以图书馆为中心,根据当地读者的规模、学历层次等,对文化教育和研究必须的图书、学术期刊、视听资料等文献进行系统地收集和整理,在收集中要保持自己的特点和特色。要逐步建设形成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并存、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并重的新局面。还应对所需情报的处理及提供进行准备,为未收藏情报资料的有效提供与其他各类型图书馆进行合作。同时,图书馆为了使这些机能能够充分发挥,应设置足够的专职人员和辅助人员,并准备适当规模的网络支持、阅览室、参考咨询室、整理室和书库等。
  2.2 注重投入质量,确保有效利用
  由于近年来图书馆评估指标的要求,有些图书馆一味地追求馆藏册数和种类,大量购进过时、廉价的屯集书刊,造成资源和经费的严重浪费。图书馆的主旨是鼓励和发挥人的主动性、进取性和创造性,藏书不是目的,藏书是为了利用,图书馆办馆水平的高低,不在于馆藏数量的多少,而在于所藏图书是否能达到最大限度地有效开发和利用上。文献资源利用的越多越广,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就越高。因此,图书馆必须定期调研测评各类文献的利用率,切实做到馆藏丰富、设备先进、最大限度地开放利用,确保信息开放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