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英语教学论文>不必要的翻译(一)

不必要的翻译(一)

详细内容

在如今的中英翻译成为每一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检测教学成果时非常推崇的一种练习.不仅是在给中国学生教授英文时使用,而且现在对外汉语教学的火热,也让这样一种练习成为各级各类考试的最爱.这里我要提到的”不必要的翻译”(unnecessary translation),正是在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中国学生经常会犯的翻译问题。同时,在提到这一类问题的时候,我的关注点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其核心是文化的冲突和认同。鉴于我是教学的教师,在探讨文化是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部分。归根结底,本文的论述希望能为英文教师,学生,和翻译的人士带来些新思考。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我会在文章中提到题目中“不必要的翻译”这个概念;其二,以实例的讲解给读者直观的感受,从而讨论它的文化符号;最后,文章中会给大家一些在中国英语教学的一些新体会从而让翻译这种练习手段有新的意义,这里的新体会是以最新的四,六级考试(inter-based test)为突破口。
一、不必要的翻译
在文章当中需要给读者解释几个翻译中的现象,以英翻中,中翻英为例.第一个概念是 中式英语,Chinglish,因其是半英半汉,不英不汉,是戏称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我这里所提出的“不必要的翻译”,也可以说是“多余的词”,大概分为“多余的名词和动词”,“多余的修饰词”,“同义堆叠”,“重复指称”等。在Joan Pinkham 看来,“翻译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种手艺”。这里又体现了一种文化上的差异。照中国人理解就是要是专门把翻译看成是“学”,那就是先要是一种“艺”。就是说,又要具有匠人的工艺性,也要有艺术气质。这里给中国学生提出了一个汉语思维惯性思维的影响。在翻译当中第一个问题就是当中文思维影响了语言表达时,不必要的翻译就成了中国学生不自觉犯的一个翻译问题,unnecessary words,这里的概念我要用一段英文来解释,在William Strunk, Jr., and E. B. White, The Elements of Style [p. 23]:
Vigorous writing is concise. A sentence should contain no unnecessary words, a paragraph no unnecessary sentences, for the same reason that a drawing should have no unnecessary lines and a machine nounnecessary parts.
为了更好解释说到的多余,我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来说明
句例一:
A: th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in the future will, to a large extent, depend on…
B: th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will depend to a large extent on…
[will depend 已将将来的时态体现在文字当中了]
句例二:
A:the key to the solution lies in the curtailment of expenditure
B: the solution is to curtail( or: cut back on) expenditure
[“key”是有用的词汇,但是在句中有的“solution”,同时,又出现在A句中的lie in 又显多余,这样的词汇在翻译当中经常出现]
句例三:
我要提到 to make
To make an investigation of = to investigation
To make a careful study of = to study carefully
To make a decision to = to decide to
To make a proposal that = to propose that
To make efforts to= to try (or: attempt) to
To make an analysis of = to analyze
这里说明的是中文中的制造和英文当中有很多实意的动词来搭配,而中国学生会混用make + noun 这种结构,以至于短语显得很多余,中式英文的典型代表。
还有 to have
To have a dislike for = to dislike
To have trust in = to trust
To have an influence on = to influence
To have adequate knowledge of = to know enough about
To have the need for = to need
To have respect for = to respect
这里又是相应的多余的have+ noun结构,使得短语的中式感强烈。
二、翻译实例分析
在这里我所提到的实例是想通过对外国人学习中文时进行的翻译进行对比,你可以发现到底两种语言里所蕴含的文化指导和思维模式的不同.以下是一段英文新闻的开头一句,题目是 News You Can Lose ,涉及到的内容是关于在出版界经营的实际问题和一些观点的阐释.我这里用,甘士杰,一个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习对外汉语的外国人,翻译的句子和我,一个英文教师,自己的中文思维下进行的翻译进行对比.从而,可以发现我所说的”多余的翻译”是一种相互的影响,不仅会发生在中国学生身上,在外国学生学中文时也会发生.
首先,从题目入手, news you can lose, 这位同学的翻译是新闻你可以失去,而我的翻译是: 你可以失去的新闻。接下来,我提供了文章当中的第一段的第一句话来进行具体的对比,下面是原文:
When the Tribune pany announced that it was filing for bankruptcy, last Monday, Sam Zell, the man who bought the pany a year ago, for $8.2 billion, said that its problems were the result of a “perfect storm.”
翻译一,(学生所作)
上个星期一 美国论坛公司 (The Tribune pany)宣布要申请破产,萨姆 ・ 社迩 (Sam Zell) 说公司的问题是由于一个“完美的风暴”。 一年前,萨姆 ・ 社迩花了8.2 十亿美元买了论坛公司。
翻译二,(自己版本)
上个星期一 美国论坛公司 (The Tribune pany)宣布要申请破产的时候,在一年之前曾以8.2 十亿美元买下这个公司的萨姆 ・ 社迩,他宣称问题是一个“完美的风暴”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