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军事医学系统的功能
详细内容
1 着眼军队战斗力建设的军事功能军事医学必须为战争服务、为国防服务、为国家安全服务,服务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卫勤保障水平、促进武器装备发展、提高军人作业能力。综合起来,军事医学军事功能的集中体现是对军队战斗力的维护与促进。
1. 1 提高卫勤保障水平军事医学本身是军事、医学的交叉学科,但其自然科学属性更为突出。卫生勤务学也是交叉学科,但其社会科学的属性更为突出。由于目的都是为战斗力的保持、再生和提高服务,都是为维护、恢复和促进军人健康服务,因而二者有较多的交叉,关系密切。
1. 1. 1 为卫勤提供理论先导 军事医学的创新发展能够为卫勤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先导,先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通过深刻认识和阐明军事医学范畴内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因素的致伤、致病机制,及其医学防护和伤病救治原理,为卫勤提供理论先导; 通过分析、评估、总结世界军事医学发展的历史经验,汲取世界军事医学历史进程中的深刻教训,为卫勤提供理论先导; 通过预测军事医学的科学发展趋势、预见技术发展走向、科学谋划发展战略与策略,为卫勤提供理论先导。
1. 1. 2 为卫勤提供技术支撑 现实卫勤保障能力的形成,既离不开卫生装备、军队特需药品或疫苗等军事医学硬技术支撑,也离不开军队卫生标准、卫生条令、卫生规范、卫生条例等军事医学软技术支撑。硬技术与软技术有机结合,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支撑卫勤发展的技术体系。依据新的军人健康观,军人的健康标准应当是能力健康,即军人应具备对恶劣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针对烈性病原体的特种免疫能力、保持高水平的军事体脑作业能力和“人 - 武器系统”最佳效能 4 种能力。军人健康 4 种能力需求的满足,离不开军事医学为卫勤提供的技术支撑。
在执行军事任务过程中,军人所处环境通常较为恶劣,既有高、寒、热等严酷自然环境,也有狭、噪、湿等不良人工环境( 坑道、舱室) 。军事医学通过军事劳动卫生、军事训练卫生、军事营养卫生、军事应激控制等手段,为部队提供针对特殊环境的技术支撑。核化生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针对作战对手的战略性武器。针对敌方战略性武器损伤的医学防护措施,特别是系统完善的三防医学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对方使用战略性武器的企图,为己方军队构筑起坚固的整体性医学防护盾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广岛和长崎遭受美国原子弹袭击后,核武器的医学防护研究受到了高度重视。
1. 1. 3 为卫勤提供科技储备 未来卫勤保障能力的形成,仅依靠已有成熟技术体系是不充分的,还必须不断吸纳军事医学所提供的新技术。因此,军事医学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未来卫勤保障力的形成提供持续、丰富、适宜的科技储备,特别是应当通过重点发展军事医学关键技术为现代卫勤的全面建设提供充足的科技储备。依据军人健康的恢复、维护、促进和鉴定四大需求,军事医学技术体系可划分为健康恢复技术体系、健康维护技术体系、健康促进技术体系和健康鉴定技术体系。依据其他划分标准,军事医学技术体系还可以进行其他形式的划分,但无论怎样划分,每个技术体系中都应由与其功能目标相适应的关键技术群构成。军事医学的科技储备应当以技术的固化、产品化为发展方向。从未来卫勤需求角度考虑,当前应重点发展通用血制品、血液代用品、便携式多种生物探测器等。此外,还需要关注基础薄弱但重要性较高、可行性一般的产品,包括远距离化学探测器、生化战场动态监测系统、多价复合疫苗等。
1. 2 促进武器装备发展武器是战争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决定性因素是人不是物。军事医学的创新发展,既可维护军人健康,又可有助于武器装备的发展,还能促进二者的有机结合。军事医学主要通过评估武器生物效应与健康危害、促进武器装备与操作人员有机融合、促进武器装备研发技术升级 3 种途径促进武器装备的发展。
1. 2. 1 评估武器生物效应与健康危害 军事医学通过对新型武器进行生物效应评估并提出相应医学防护措施,能够从源头上削弱或消除与武器装备相关的军人健康危害因素,在武器装备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从而促进武器装备的研发与试验,实现武器装备效能的充分发挥。一是在研发新概念武器装备同时,进行生物效应评估。世界军事强国正在发展中的典型新概念武器主要有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次声武器、化学失能剂等。新概念武器与传统武器在工作原理、杀伤破坏机制及作战方式等方面显著不同,在有效杀伤敌方目标的同时,对使用方人员也产生一定的损害。
因此,在新概念武器研发的同时必须进行生物效应评估,特别是要制订卫生防护标准、研发相应防护措施与装备。二是在研发、试验武器装备前,进行健康危害评估。武器装备的主要危害因素包括能引起听力损伤的声能、生物因素、化学因素、极端温度、辐射、振动、休克、创伤和缺氧。美军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已经认识到,要实现大范围的武器现代化,就需要鉴定和控制武器装备系统的健康危害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估。三是在设计制造武器装备时,充分考虑“人的因素”。据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发生的飞行事故有 80% 是因为人机工程设计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由此可见,在设计制造武器装备时忽视人的因素,势必会严重影响人员操作使用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有效性。
1. 2. 2 促进武器装备与操作人员融合 促进军事人员与武器装备的融合,是现代及未来军事医学的重要任务。军人与武器装备的结合大致经历了 3 个发展阶段。最初是“机械中心设计时代”,着重于 “人适机”; 尔后是“人机界面设计时代”,要求“机宜人”; 再后是“人机一体”。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武器装备应用中出现的人 - 机 - 环境医学问题等,给军事医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较典型的是高性能战斗机对飞行员的特殊作业能力要求。核潜艇、航空母舰等大型武器装备是由一个军人群体与大型武器装备的有机结合体,大型舰艇的生活环境、作业舱室环境的空间大小、电磁辐射、噪声和有害气体,都对官兵长时间持续作业能力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