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近自然林业经营思想构建上海城市森林体系(一)
详细内容
摘 要:以生态为主要功能的上海城市森林,需要营造“近自然”森林体系,使其健康生长并达到自身的平衡,实现生态功能的最大化。笔者介绍了近自然林业的概念及特点,上海的立地条件特点,可借鉴的近自然森林群落以及近自然林营造的实例,探讨了近自然林经营模式,最后提出上海营建近自然林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上海;近自然林业;经营;城市森林体系;生态城市
上海在过去十年中比较重视绿化林业建设,并注重湿地的保护,形成了绿地、林地和湿地相配套的生态格局。但目前上海森林覆盖率仅达到11%,约为国际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森林结构布局不尽合理,树种种类单调、群落结构简单,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有害生物危害严重;城区大部分绿地突出景观功能,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养护成本很高,这些都不利于城市植被的恢复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
上海在未来建设规划中,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理念。生态城市的建成取决于两方面基础:(1)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产业业态的定位,即耗氧需求量与废弃物包括废气等的排放量的控制;(2)绿化林业的建设和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即氧气的释放量与废气的吸收量之间的平衡。随着城市绿化林业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城市绿化的生物多样性及自然度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地区潜在自然植被为参照的“近自然森林”建设将逐渐成为城市绿化林业建设的重点,也是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近自然林业经营的概念及特点
1898年,Gayer的近自然林业理论指出:“生产的奥秘在于在森林中一切起作用的力量的和谐。”他认为森林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在永恒的组合中互栖共生的诸生命因子的必然的结果”。
近自然林业理论基于利用森林的自然动力,也就是生态机制,其操作原则是尽量不违背自然的发展。近自然林业理论阐述了这样两个道理:林分越是接近自然,各树种间的关系就越和谐,与立地也就越适应,产量也就越大。当森林达到一定的发展阶段,即使在纯林中或在少林阶段时,许多立地也会呈现出自然现象。
关于近自然林业的原则,林学家们作了这样的解释:“接近自然”,指在经营目的类型计划中使当地群落主要的乡土树种得到明显体现。它并不是回归到天然的森林类型,而是尽可能使林分建立、抚育、采伐的方式同“潜在的自然植被”关系相接近,要使林分能够进行接近原生态的森林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并在人工辅助下使天然物质得到复苏。
近自然林经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乡土树种为主要经营对象,以保持林地生产力,保证不出现早期生长衰退和爆发性病虫害等不可挽回的灾难;二是在较小面积上,实现林分的天然更新;三是以森林完整的生命周期为计划时间单元,明确不同群落的经营周期;四是根据立地环境、森林演替阶段和潜在原生植被来确定经营的不同阶段的目标森林,并按目标设计调整林分结构的经营措施;五是标记目标树并对其进行单株木抚育管理;六是采用单株木择伐作业,基于对林分结构和竞争关系分析确定抚育择伐的具体目标,通过采伐实现林分质量的不断改进;七是尽可能分析各种经营措施的生态和经济后果,并保证设计体系是全局最优的体系。
二、上海城市森林“近自然”经营的思考
(一)关于立地条件
城市作为人类高度聚集生活的生态系统,原来的有生命的子系统不能够满足它的需求。在保护城市自然植被的基础上,营建更多的森林是解决诸多城市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由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城市森林建设的落脚点,即营建城市森林的土壤与气候等环境因子。
上海境内全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为4m左右。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上海年平均气温15.8℃,1月份平均气温3.7℃、极端最低气温-12.1℃,7月份平均气温27.8℃、极端最高气温40.2℃。年降水量1 145.1mm。气候的总体特征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日照较多,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土壤除少量为山丘风化形成的残积型黄棕壤外,广大平原均由沼泽潜育土、草甸土和盐渍草甸土所构成。大部分地区为中性偏碱,地下水位偏高。
基于这种环境条件,上海城市森林建设要求的技术程度比很多城市要高。夏季的高温、冬季的低温、高的地下水位、土壤的粘重和盐碱、台风与海风等诸多因子的影响,使立地条件调整的难度与适宜树种的选择更加困难,需要考虑土壤理化性质,特别是土壤pH和含盐量,排水与灌溉,树种的抗风性等因子。
(二)关于近自然的森林群落
营建近自然的植物群落,可借鉴的上海市内和周边的森林群落很多,如佘山森林群落、大金山岛森林群落、天童山森林群落,还有许多历史较长的公园和绿地。引进国外树木种类,要了解原产地的群落组成,与乡土树种的近缘种的协调配合与种植。总之,群落的组成不但要与气候、土壤相协调,也要植物种类之间相协调。
1.江湾机场落叶阔叶林群落
上海市江湾机场占地面积9km2,于1985年停止使用后,遂被弃置。通过自然更新,形成自然植物群落,可作为上海营建近自然林很好的参考。
在江湾机场出现的落叶阔叶林可以分为刺槐群落、朴树群落和枫杨群落等3个类型:
(1)刺槐群落。优势种有刺槐、构树。灌木有女贞、胡颓子、朴树、野蔷薇、构树、桑树。该群落分布在小土坡上,两面有水,土壤潮湿,土层较厚。
(2)朴树群落。优势种有朴树、构树、女贞、桑树、榔榆、合欢、忍冬,并且有木防己、鸡矢藤、乌敛莓、圆叶鼠李。灌木层有丝棉木、榔榆、构树、野蔷薇、胡颓子、木防己、忍冬、棕榈、女贞、长叶冻绿、圆叶鼠李、香樟。该群落分布在小土坡上,两面有水,土壤较潮湿,土层较厚。
(3)枫杨群落。优势种有枫杨、构树、乌桕、朴树。灌木层有圆叶鼠李、朴树、构树、木防己、长叶冻绿、细柱五加、忍冬、野蔷薇、小蜡树。该群落分布在位于保护区域池塘边平地,人为干扰少。
2.上海大金山岛森林群落
上海大金山岛位于上海西南角的杭州湾中,是上海地区野生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在上海的地带性植被研究和城市森林建设模式的确定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大金山岛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大金山至今仍保存着上海地区早已绝迹的中亚热带地带性植被。岛上主要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局部地区也有一些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其中木本植物主要建群种是日本野桐、花竹,其次是毛竹、青冈、红楠等;草本植物主要是异叶天南星、十蕊商陆等;蕨类植物主要有两色鳞毛蕨、红盖鳞毛蕨等;共生的树种还有普陀樟、豆梨、麻栎、舟山新木姜子、海桐等。
3.天童山森林群落
天童林场(天童森林公园)位于浙江省鄞县东南部,距宁波市28km,总面积668hm2。从1958年起由天童林场管辖,1981年经林业部批准建立国家森林公园。该地森林由于历史上受到天童寺的保护和林场的管护而发育良好,是浙江省东北部保存较好的亚热带北部典型的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森林植被除以木荷、栲树、米槠占优势的常绿阔叶林外,还有南酸枣、薄叶润楠、披针叶茴香等构成山谷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山脊、山麓分布次生落叶阔叶林、马尾松、杉木、金钱松、毛竹林以及落叶灌木丛等。
主要树种有木荷、栲树、米槠、枫香、香樟、冬青、马尾松、杉木、映山红、继木、白栎等。
4.佘山森林群落
分布于佘山的地带性森林群落为苦槠群落,由于修建盘山公路,已经遭到严重破坏,仅几株大树及林下少量的幼苗残存。目前森林群落主要由白栎为建群种的林分,混生有榉树、白檀、美丽胡枝子、算盘子、糙叶树、冬青、紫金牛等,分布于佘山的岭南石栎已经非常罕见。
三、近自然森林经营模式的探讨
“近自然林业”经营的特点是充分利用自然规律和自然力,以减轻森林经营中的盲目性和无谓的资金消耗,节省了人力财力,降低经营成本,保证了森林面积的恒定和永续利用,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明显的生态效益以及良好的社会效益,实现了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如何进行“近自然林业”的经营,可以借鉴以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