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师欣赏课教学的几点思考(一)
详细内容
摘要:音乐欣赏课程在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培养合格的音乐人才,音乐欣赏应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情感氛围、应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因此,本文就从现代音乐教育观念出发,从参与、创新、文化三个方面阐述了关于高师音乐欣赏教学的几点思考的内容。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师;音乐教育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今天,教师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所作所为,牵动者万户千家的心,关系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可见教师的劳动,教师的素质以及教师培养的重要性。在强烈呼唤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和教师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成败。音乐教育也是这样,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正确而准确的把握好“授”与“受”的关系。现在基础音乐教育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改革,而且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高师是培养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地方,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都将从这里孕育,作为一名高师的音乐教师深深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非常重,责任非常的大。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音乐艺术的独特形式来实现美育的。音乐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因此,教师要根据音乐各课程特点研究课堂教学艺术,使学生获得审美享受。每位音乐教师都应重视音乐教学的艺术性,遵循音乐艺术自身的规律。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创作、演唱、演奏音乐,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欣赏。音乐欣赏是进行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扩大其音乐眼界,在培养人的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情感、提高人的音乐审美能力、促使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音乐欣赏是一切音乐教育的中心动力和真正目的,因此,在高师音乐教育中怎样才能用现代教学观念去提高欣赏课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素质教育一直在强调,但是传统应试教育观念还在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在接触了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内容和现代音乐教育观念后,对高师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萌生了几点思考。
一、 参与
音乐艺术是一种直接经验,无论哪一个教学领域,都应注意学生的参与过程,把亲身参与作为获得音乐美感体验、形成音乐审美能力、提供综合音乐素质的主要手段,这对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原来的教学中,高师音乐教育过多的强调课堂教学的秩序性。学生从小灌输的思想就是上课要老老实实的坐好听老师讲课,这样才是好学生。整堂课都是老师一个人在讲,让学生听、记,免不了会开小差,老师还要一次一次的维持课堂秩序。现代教学观更重视的是学生的参与式的学习,更强调的是学生去思维,强调信息的双向交流。
“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学生主动学习音乐并自觉地探索音乐,源于他们的音乐审美需求。没有这种需求,就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意志,自然,也不可能学好音乐。因此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前提。
因此,要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就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参与到教学中,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是老师从头讲到尾,从曲子的背景到曲子的结构及历史意义,学生一直在“听”,但是能记住多少就不得而知了。在音乐教学这张互动网中教师和学生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师生双方虽说都具有“主”的作用,但含义与层面却截然不同。因此,音乐教学成败的关键,是教师能否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没有教学主体的积极参与,教学的意义也就没有了。音乐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音乐中通过感知、联想、想象与情感的激发,再以赏析、比较、认同等理性行为的参与为手段,进而获得审美体验。
现代教学观念要求老师一定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主动的去学习,而且学会学习。以前在高师音乐欣赏的教学中,都是让学生听自己讲,都是从故事去带音乐,而不是从音乐的角度让学生真正的感受音乐的魅力所在。学生从中不能获取想要得到的东西,因此教学的效果不是很好。很多学生在听后只能记得有趣的故事,真正从音乐中获取的东西很少。而且不知道到底欣赏的是什么,在他们以后的学习和教学中也没有什么帮助。例如以前讲《春江花月夜》的时候,都是从原名、背景及各段曲子的内容去讲,真正音乐中的东西只有短短的介绍主题的旋律和每段连接的旋律,因此,在听曲子的时候喜欢的学生就按照老师讲的内容尽可能的去想像,而不喜欢的同学则胡思乱想根本就不听,教学效果确实不是十分的令人满意。但是,现代教学观念是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参与到教学中,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会使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导。就像《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就可以把主题音乐利用外国教学法中的体态律动等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表演、表现出来,在这个参与的过程中真正感受中国古典音乐的韵味和内涵,让学生说自己感受和体验,自己真正的参与了才能有深刻的体会和记忆。从而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真正的需要,而老师要给的就是一种方式、方法。
二、创新
创造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的学习确需一定的天赋,更需要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美丽。创新是民族和国家进步的灵魂,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也是教育的灵魂,创新的根本就是依靠教育和人才。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强调的是知识的量及学习的结果,从而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现代的音乐教育模式应该是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去探索和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先行者,更是教学的主导者。他不仅要懂得钻研教材,更要充分利用和发展学生的特点。关爱学生、尊重他们、引导他们去观察、思考以及主动地探索挖掘学生的潜力。因此,教师既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顾及音乐知识体系的学习课堂,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的舞台。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不仅仅能参与到教学中而且更能有效的鼓励他们去大胆的创新。
因此,老师在每上一节音乐课之前首先明确自己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通过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这些知识;怎样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生的创新意识。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在音乐的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比较的方法,欣赏教学更是如此。
现在在中小学的课堂上有很多好的课例,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自己动手自己想像的空间里真正理解和欣赏了音乐。就像江苏省江阴市老师上的一堂《音乐与诗歌》的课,主要就是听赏《春晓》这首歌曲,听赏后让分别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分组以歌舞、朗诵、图谱、声音等不同形式来表现《春晓》。这堂课可以说是别出心裁,一边有人展示图画、图谱,一边有人用道具模拟自然界万物之声,一边有人在朗诵,还有人再歌唱……,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音乐是一种创造,一种享受。这节课利用新的教学理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欣赏音乐美、创造音乐美。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下掌握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像这样的好课例还有很多很多,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去创新和创造,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欣赏到更多的音乐。这是中小学音乐的课堂,高师音乐欣赏的课堂更应该突出这种创造创新,从而让学生能力加强,在以后的学习和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和发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课例,使中小学的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