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职业教育论文>民族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探析(一)

民族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探析(一)

详细内容

内容摘要:文章就民族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应具有民族特色、民族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与创新途径进行了一些思考,并指出民族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关键是“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学校”与“市场”的真诚交流。
  关 键 词:民族院校艺术设计教育 民族特色 探析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艺术设计将面临高智能领域的挑战。作为培养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的民族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任重而道远。
  
  一、民族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应具有民族特色
  
  1.民族院校的责任和义务。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和竞争是激烈的,这就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培养的人才如何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在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各国都清醒地认识到并开始关注教育立足民族传统文化的问题,都把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扬民族传统精神纳入自己的主导性工作之中。学生只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才能奠定他们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价值观念、文化修养、行为规范,才能帮助他们在民族情感、国家意识上树立起精神根基,所以民族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及时参与到民族文化遗产的普查、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去,不仅仅是现实的选择,更是民族院校教育责任和义务的必然。
  2.民族院校的人才、地域优势。近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高校间合并、师资重组已经完成,民族院校所设专业开始着眼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并逐步向多专业、多学科的综合性高校发展,除传统的理工、文史、艺术专业外,还增设了经济、法律、旅游等专业,师资也逐渐呈现出高素质、高学历、年轻化。而民族文化遗产由于其涉猎的广泛性,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介入,这一点在民族院校内部人才和专业合作上能够得以实现。
  另外,民族院校大都设在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交通条件便利,这就使民族院校发展本地区民族文化遗产普查、研究具备了地域方便的优势,从而使该项工作能做到投入少、见效快。这在当前研究经费不足和民族文化遗产急剧消亡的情况下是有现实意义的。
  3.科研、教学的提升和互动。民族院校由于受地域、信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院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能立足本地、因地制宜,以本地区民族文化遗产普查、研究作为切入点,利用自身在地域上的优势和其他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建立信息和技术合作,必将有助于科研和学术的深入和提升。同时科研的深入也必将带动教学方式和内容的进一步改革。通过对地方民间艺术的普查、研究,可借助其资源来丰富和完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如在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学生接受的都是西方三大构成的造型体系和色彩观念,而对根植本民族土壤中的民间造型和色彩体系知之甚少。民间艺术以其造型质朴、宽泛开放的内涵与现代设计艺术的某些观点形态息息相通,对它的认知和解读也必将使学生加深对艺术的理解。
  另外,民族传统文化在民族院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实现,除了培养和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外,同时也有助于民族文化遗产普查和研究的深入,因为民族院校的生源大多数来自于本地市州或所辖的县、乡、村等少数民族地区,而地方的民族文化遗产又都集中遗存在这里,所以民族院校在发展民族文化遗产普查研究工作中能够得到学生及时、可靠的田野信息反馈。当学生掌握了这些民间造型和色彩运用规律,又能够很好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就完全有理由抛开文化形式的束缚,尽可能用现代设计语言去设计能够传递传统文化内涵的符号。到那时,我们能够自豪地说,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与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