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思考(一)
详细内容
摘要:中国旅游业正面临着代写论文世界旅游热点向亚太地区转移的大好机遇。促进旅游职业教育,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进程是当前旅游产业深化的态势。这就要求旅游职业教育要从产业需要出发,在教育观念、课程建设等方面加速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关键词:旅游产业;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
一、旅游业发展的状况及旅游职业教育的现状
旅游业是一个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产业。它自“二战”后规模兴起,至今不过百年历史,已跃居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在我国,旅游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稳步发展,已经成为各地区发展目标定位中的支柱产业。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这一新战略,表明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来,旅游业作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和动力产业,已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预计到2010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将达8%左右,到2020年,我国将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客源接纳国和国内旅游国。
目前我国的旅游教育集中于“专科、职业中专”这个层次上。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旅游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产业层次还很低,许多区域的旅游都很“粗糙”,不“豪华”不“精致”,无法消化高层次人才,或者说旅游产业的“人力资源吸附力”低(注:人力资源吸附力,是反映产业对人力或智力的吸引度的指标,如当代信息产业,人力资源吸附力就较高)。二是我国在发展旅游产业时,是把它当成第三产业的“服务业”来发展的。既然是服务业,其创新度有限,因此旅游业界和业外人士认为没有必要投人过高的人才资源成本,认为有专科、中专层次的人力资源充当从业人员的主力军就足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了。三是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本科、研究生层次)没有很好的适应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着三个脱节:一是旅游教育的专业设置与旅游产业发展脱节;二是旅游教育的课程开设和教材建设与旅游产业脱节;三是旅游科研与旅游产业发展脱节。这种脱节造成两条平行线,即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是平行的,不是“融合”和“交互式”的;四是旅游高等教育盲目地低质量地数量扩张,短期内又超过了旅游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度。
二、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路径的选择
1、开通与国(境)外教育机构联合办学的途径。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与知识的传授,认为酒店经营管理者必须能胜任酒店或餐馆内任何一项具体的工作。它的这种教育理念影响了欧洲旅游专业教育整整一个世纪。美国的康奈尔旅游学院开了涉及9个范畴近150门课程,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其涉及领域之广泛都令同行称道。我们可以开通与他们联合办学的途径。
2、开通选派优秀毕业生出国实习培训的新途径。可以与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一些旅游资源大国合作办学,既开创了实习培训的新途径,又能帮助学生树立专业信心,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接收外国留学生或出国办学。加快旅游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还应充分发挥我们旅游职业院校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品牌效应,争取跨出国门,把我们先进的、成熟的教育理念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带到国外去,搞境外办学,迈好出国办学这一步。
三、旅游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策略与措施
1、合理设置旅游职业教育的课程,加快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进程
旅游职业教育要培养国际化的高素质旅游人才,必须构建与国际旅游发展潮流以及国际教育发展潮流相适应的现代教学内容,其核心就是抓好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在课程设置方面,概论性、理论性课程设置与国际潮流接轨较快,但是在操作性课程上,要么设置较少,要么设置的课程缺少有经验的教师讲授。这是目前中国旅游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着力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