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美国“赌博资本主义”(下)(一)
详细内容
四、股市狂跌与国民经济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2000年,美国经济的突出特点是,股市狂跌推动国民经济下降;国民经济下降又反过来促使股市猛烈下泻。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如前所述,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2000年第一季度为4.8%,第二季度为5.6%。但由于以纳斯达克指数为主的美国股市各种指数全面下降,美国同年第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就下降到2.2%。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以来少见的这种突然大幅度下降,大大出于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界的意料之外,引起美国国内一片哗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这种突然下降,反过来又促使股市价格下泻。美国股市价格在2000年10月~12月的再次狂跌,就是在这种恶劣经济形势下发生的。股市价格狂跌与国民经济恶化的相互作用,就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不是在说“网络经济”吗?正是因为网络,经济良好的信息传播十分迅速;经济恶化的信息传播也十分迅速。在这种恶性循环的信息迅速传播的影响下,全国对国民经济的乐观情绪迅速转化为悲观情绪所笼罩。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一场新的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之势已开始形成。
目前,这种危机势头开始形成的表现大致如下: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从高峰跌了下来。
在美国50个州中,美联储共设立了12家联邦储备银行。每一家联邦储备银行有一个管辖区,代表美联储管理其所在地及附近若干个州的金融业务,并负责定期向美联储报告其分管地区的经济走向和发展趋势。据美联储2000年12月6日公布,当时向它报告呈现出进一步证据证明经济发展减速的联邦储备银行,在12家中已经有八家。它们是,设在波士顿、克利夫兰、里士满、芝加哥、圣路易斯、堪萨斯城、达拉斯、旧金山的联邦储备银行。这些报告涉及的地区,包括新英格兰、中西部、南部、中部、西南部和西部,除了包括纽约在内的东部地区以外,经济不景气之风差不多已经涵盖全国了。
时间仅仅过了一个多月,就传出了更坏的信息。
如上所述,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0年第一季度折成年率为4.8%,第二季度为5.6%,第三季度即陡降到2.2%。
那么,第四季度呢?
格林斯潘先生2001年1月25日在美国联邦国会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作证时说了一句引起全国震惊的话:“据我们判断,我国经济已经发生了一次急剧下降;的确,我国经济的增长率可能已经非常接近于零。”六天以后,即1月31日,美国政府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根据不完全材料初步断定,2000年第四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折成年率为1.4%(待2001年2月再作调整)。这个断定虽然比格林斯潘的判断略高,但美联社在就此发出的一则电讯中指出,这已经降到了美国经济1995年以来的最低点了。
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0年下半年如此急剧地从高峰向下坠落,一直降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最低点。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理论,这种情况说明,美国这个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已经结束,它已经开始向一场新的经济危机迈进了。
第二,商品零售市场疲软。
由于担心经济危机降临,担心失业,广大体力、脑力劳动者家庭开始削减开支,减少商品购买量。尽管电子商务在美国日益发展,为人们购买商品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它在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面前仍然无能为力。据美国联邦政府商务部人口普查局公布,2000年10月和11月,全国商品零售总金额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5%。在正常情况下,即在每一个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每年12月的圣诞节都是美国商品销售旺季,这个时间内的商品零售在全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2000年12月的圣诞节期间的商品销售却基本上处于疲软状态。
由于销售额锐减,经营亏本,美国一家商品零售连锁公司 - 蒙哥马利-沃德公司当年12月即关门停业;另一家打折扣的巨型商品零售商布拉德利斯公司也已向法院申请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