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短篇作品>花季无语

花季无语

详细内容


  夏如风如愿以偿的进入了县一中,不过名次排在靠后。这还不是她有点自卑的全部理由,主要的原因是她来自偏远的山区,城区周围的人自古就对山区的人有点鄙夷。他们称山里的人为“山汉”,而且“山汉”作为一专有名词,说谁无知,愚昧就说你像“山汉”。尽管夏如风长的亭亭玉立,皮肤白皙,两只漆黑的眸子配了一对长长的睫毛,见了她的城里人都说她一点都不象“山汉”。尽管夏如风知道“英雄不问出处”,但还是有点人离乡贱的感觉。还好,夏如风在进校门前就做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考大学”的准备。

  如风是开学一天后到的学校,因为要走半天的山路才能坐上开往城里的公共汽车。幸好第一天没有上课,安顿住宿和饮食之类的杂事。

  班主任彦老师是个皮肤白净的小伙子,说着一口城里话和北京话混杂的普通话,很平实,没有去村里下乡干部的傲慢,如风恐慌的心平静了点。彦老师带如风去宿社,在宿社外喊‘杨红梅“,立刻应声跑出一个”小子头“的女孩,彦老师嘱咐杨红梅安排一下如风,便匆匆走了。(如风后来才知道杨红梅是她们这一批考入高中的第一名)。如风悄悄打量了下她们的宿社外边,到处是污水,几辆自行车散乱的摆放在门前,一些人出出进进踮着脚尖,惊起一群苍蝇。杨红梅很有礼貌的和如风打招呼,把如风领到宿社。一股热热的潮气迎面扑来,十来张高低床杂乱的摆放,使得整个宿社拥护不堪,每张床头垒着几摞书,有的整齐,有的凌乱,还有一张床头赫然挂着小裤头和胸罩,如风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赶快扭过头去。杨红梅给如风安排了靠门的一张下床(后来如风才知道那是宿社最不好的位置,因为冬天就要挨冻),如风开始收拾自己的铺盖和洗漱用具。

  教室离宿社只有几十米,第一节课是彦老师的课,前十分钟要每个人作个自我介绍 ,其实也就两句“我叫xxx 我来自xxx,请大家多关照,希望和大家愉快相处”。第一个开头的当然是杨红梅了,干净利索,象她的“小子头”一样,大家就这样依次下去,其间一个穿着很入时的女生站起来介绍时,操着一口和大家不一样的普通话,声音有点嗲里嗲气的,立刻引起后排几个男生吃吃的笑。还有几个操普通话口音的人,后来才听说是城里最大国营工厂职工的子女。由她们入时的穿着和一口非当地口音的普通话就可以和其他农家子弟分出来。一个个子高高,皮肤黝黑的男生的发言有点与众不同,他在最后的结束语是“我来上学的目标是‘清华大学’,希望大家多多监督。该男生的发言立刻引来一阵嘘嘘声。如风听到身后有人说”这小子口出狂言,还不知道自个儿几斤几两呢?“。该如风发言了,说到”我来自羊疙塄乡夏家庄“她好象听到有人在笑,立刻脸上发烧,后面的话也不知道如何说,立刻一个胖胖的男生打抱不平了, ”这有啥笑的,英雄不问出处嘛“他的最后一句显然把大家逗乐了,彦老师接着说”于海涛同学说得对,人不能以出身地论高低,我有个同学是羊疙塄乡的,当年是我们全校的第一名,考上了北大,现在省财政厅工作。彦老师说得是六子叔,曾经是全羊疙塄乡的骄傲,据说县上的头头脑脑还经常去求他呢。彦老师见如风还在站着,示意她坐下。

  下课了同学们开始互相说话,其中有几位是初中的同班,于是很自然的溱在一处说话。如风一个人没跟谁说话,寂落的翻著书。“嗨,你好,我叫张美美,你的皮肤真好,用得什么搽脸油”,如风一愣,之后看清楚是一个微胖且黝黑的女孩立在桌旁,牙齿很白,但向外翘着。

  “没啥,郁美净儿童霜,”

  “啧啧”张美美一副惊讶的样子,“真是天生丽质,睫毛那么长,夹一下会更好,”如风没听懂她后半句话是什么意思,又不知道如何应答,幸好上课铃响了,大家各就各位。

  一个星期过后,班上的同学,如风大体上认得差不多了,那个个子高高的大言不惭要考清华的是齐北光,那个嗲声嗲气的女生叫张丽丽,敢大摇大摆的在床头挂裤头就是她。那个抱打不平的结实小伙子叫于海涛,据说他父亲是县公安局局长,还在电视台受过表彰呢。在她背后坐着,看不惯齐北光发言表示异议的的是孟小明,杨红梅就更不用说了,她是班上现任班长,英语课代表。各课任老师都能叫得来名字的人。如风不免有些羡慕,不过她马上告诫自己,一定追上去。


  每天放学,人潮便涌向学校食堂,如风总是赶在后面慢慢吞吞的去,有什么菜打什么,其实也没什么。早上是小米稀饭和馒头,经常可以看到碗里漂着糠皮,有时竟有小米虫子,中午是很长的豆芽,苞包菜,白菜,土豆混在一块的大杂烩,晚上又是小米稀饭和镘头。不过也没什么,家里也比学校好不到哪儿。只是同宿社的张丽丽总喊难吃死了,每星期都从家里带鱼呀,鸡呀之类的好吃的,她妈妈来看她时,还带些罐头,鸡蛋之类的营养品,那是如风家过年或看望病人才吃的东西。每次张丽丽在吃她的佳肴时,如风就躲远一些,她害怕别人给她,那让她觉得很不好意思,很伤自尊。

  如风要和别人比的是学习,临走时奶奶对如风说“闺女,心上一定要长牙,别白费了你爹的钱”。可是代数让如风学得很吃力。幸好彦老师没白眼她,每次都给她耐心的讲解,如风从心里敬重彦老师,如风想有朝一日一定好好报答彦老师的不白眼之恩。


  物理老师是一个矮胖的戴眼镜的女人,据说是当年的高材生,大学毕业分回母校,很有才,不过她不太喜欢女生,尤其讨厌漂亮的女生,女生们私下里说她心里有障碍,要不怎么三十岁还不结婚。根据她的外貌特征叫她作“熊猫”,如风没有想到这个“熊猫会为难她,那天背后的孟小明捅捅她,借她橡皮用,她悄悄递过去,被”熊猫看见了,厉声叫她起来复述刚刚说过的“牛顿第二定律”,如风茫然,低头不语,“熊猫”淡淡得说:“笑她,大家一起笑她,来干啥,拿父母的血汗钱来这混啥,不如趁早回去”,,如风的眼里积满了泪,至此对物理提不起兴趣,成绩当然也不咋样。

  如风最喜欢的是上语文老师李斌的课,很有磁性抑扬钝锉的男中音,,朗读课文用很准确的读音,纠正了如风以前许多不正确的读音。如风尤其喜欢作文课,如风的作文每次都能被当作范文读一遍,很让如风开心。任何时候看到李老师都是整整齐齐,精神抖擞的样子,很帅气。只是他的太太胖胖的,矮矮的,听说是乡下父母订的,不过和李老师一直相敬如宾,这更让如风肃然起敬。


  快考试了,大家都在暗暗用功,这是进入这所高中的第一次较量,晚上统一息灯后,有些人在教室里又点起了腊烛,星星点点的。每次那个大言不惭的齐北光都会不屑一顾的说:“只有那些脑子不好用的人才会加班加点”。如风很有些不平,心下恨恨的想:等着瞧。张美美总是第一个回宿社她要洗洗涮涮的,每晚用一盆热水薰脸上的洗面奶,说那样才会皮肤嫩白。她每次会用手无比羡幕的摸摸如风的脸,让如风感到很讨厌。据说张美美的姐姐上高中中时和县长的儿子谈恋爱,嫁入豪门,现在在一个质检部门工作,很让张美美村的人羡慕慕。张美美有时也竟说能像姐姐那样比考大学强多的。

  另外一个息灯就走的人是于海涛,大摇大摆的跨上坐骑――一辆旧飞鸽自行车,整个车子便嘎吱嘎吱的响,衣着邋塌,看不出是局长的公子。但是路不平总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仗意执言,那架势,又特别象局长的公子。

  再就是那几个国营厂的非农子弟,他们不用愁前途,大不了回去接父母的班,最差也是个工人。所以他们几个早早回宿社,倒是那个嗲声嗲气的张丽丽没有。这几晚,如风总是做恶梦,梦着一只恶狗追她,她满头大汗的往前拚命跑,快要被咬住时梦醒,大概是考试恐惧症吧。


  考试终于结束了, 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如风感觉物理考得很差,还有数学,她觉提很对不起班主任彦老师,那又有什么办法,事以至此。

  学校用大红榜贴出考试的名次,杨红梅赫然榜首,如风还是排在后面,如风很惭愧,很想找个地方大哭一场。

  这几天,如风都默无声息的来去于教室和宿社之间。吃晚饭时,临床的张美美安慰如风说:“不要紧,反正你那么漂亮‘’,

  “漂亮有什么用”,如风无奈的说,她觉得李美美说的牛头不对马嘴。

  杨红梅冷冷的哼了一声,如风看出杨红梅对她的不屑,但没说什么,狠狠的咬了咬嘴唇,唇上尽渗出细细的血珠来。

  张丽丽又穿了一套漂亮衣服,艳红色的蝙蝠衫,黑色的灯笼裤,确实很美。下午第一节课是物理课,张丽丽可能忘了,竟珊珊来迟,“熊猫”又是一顿挖苦“现在的女孩打扮得象个花蝴蝶,搞不清自己是来干啥来了。”张丽丽在门口低头站着静听“熊猫”的数落。终于听见说“坐回去吧”,张丽丽摔门而去,留下怒不可施的“熊猫”。

  “很有个性吗”

  又是于海涛,不过这倒没听出站在谁的立场上说话,“熊猫”什么也没说,转脸对教室的人说:“继续上课,来看“安培定律”,课堂气氛又恢复如初了。


  一个学期结束了,要放假了,宿社门前乱混混一片,各个家长都来接自己的孩子,也有哥哥来接妹妹的,或弟弟来接姐姐的。如风一个人打点行李,突然间很想有个弟弟,一个象孟小明那样乘巧,聪明的弟弟。孟小明这次期末考试出乎意料的考了全班的第三名,这让如风对这个小男生另眼相看。孟小明有次在课间对如风说:“我姥姥就是你们那块儿的,你们那块的人真好”,如风听了很意外,继尔很亲切,他不象张美美和齐北光他们有意无意的贬低山里人,他总是回避说对山里人不好的笑料。

  张丽丽她们厂里的车来接她们来了,这些人欢快的上了车,张丽丽最后一个上车,转身向宿社门口的人挥挥手“明年见啊,我会想你们的”,如风觉得很作做,象是显示她的优越性。

  下午大家都回家了,宿社一片儿狼籍,只剩下如风一个人,要等明天早上的车才能回羊疙楞乡。食堂不开伙,如风买了一个饼子,打了一壶开水。打开水时,她碰上同乡的孙国祥,孙国祥告诉她明天六点的车,说明天一早喊她去车站。孙国祥是邻村孙家庄的人,是家里的独子。虽然家境不太好,他爹还是咬咬牙让他上了高中。孙国祥一派少年老成的样子,头发有点少年白,背竟也有点驼,一副小老头的样子。


  第二天,如风刚要出门,就听见孙国祥在外面喊她的名字,如风急急的出来和孙国祥一起去赶车。每天路经羊疙楞乡的车只有一趟,错过了只得等下一天,如风不敢怠慢。

  车缓缓开出县城,窗外风景还好,过几分钟经过一个村庄,青砖青瓦的房子,窗户用油漆画成各种各样的颜色,很养眼,路边的树象小哨兵一样挺立着,整整齐齐的,几只灰的麻雀在树间跳跃着,偶尔还有几只大鸟,也许是喜鹊吧,或许是乌鸦。

  公共车开始渐行淅缓,要翻山了,车箱里的人一会斜向左,一会斜向右,斜向前 ,斜向后。如风有些晕车,肚子里翻江倒海,快要把肠子肚子都要吐出来了,什么叫生不如死,这应该算一种吧……

  大约一个小时后,走完了盘山路 ,如风晕车好些了,不在呕吐了,在往路两边看,房屋大不如刚出城区,土坏房子杂乱的立着,间或有几间青砖房,但门窗却没有什么颜色。有些村口的朝阳处,蹲着几个老人,手插在袖管里晒太阳,还有的旁边卧着狗的。就要到家了,如风有些心潮彭湃,心头有些痛的感觉漫廷开来,泪便从眼中涌出。家乡,我有多么爱你,我不嫌弃你的丑陋和贫穷,只希望你早日富裕起来,以后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能扬眉吐气,挺直腰杆。

  下了车,如风还要走十里的山路,孙国祥更远,还要走二十里,他们急急的走,间或碰上几个熟人打招呼,他们习惯村上的称呼,喊孙国祥为“小四”,称如风“二丫”,这让如风感到一种久违的温暧。

  进了村如风远远的看见爷爷挎着箩筐在拾牛粪。“爷爷”,如风快步走上去,爷爷有些迟钝的转过身,没有表示任何惊喜,只是缓缓的说:“快回家去吧,你爹又和你妈吵架呢”。

  一进院,就其听到爹在骂着:“啥都靠我,累死我,有你们好过的,吃我的肉,喝我的血,还要敲碎我的骨髓”,姐姐在堂屋里迎出来,啥也没说,接过如风的行李,神色黯然,。妈正在煮猪食,见如风回来,喊了一声“二丫”便开始抹眼泪,爹停止了骂声,但对半年没见的如风作任何表示。妈赶快端起了猪食锅,换了锅,给如风张罗做饭。

  爹因为妈没生下男孩很郁闷,经常喝闷酒骂人,妈只好忍气吞声。听到村上人说,妈生了四个孩子都是女孩,留下姐姐和如风两个人,其它两个都溺死了。刚开始爹怨妈,之后怨祖宗无德,再后来怨姐姐和如风,说她们是丧眼的货。妈总是哭,不敢惹爹,怕他砸东西,家里的锅,碗,瓢,盆已砸碎了好几茬了。但妈又决意让两个女儿读书认字,妈说再不能让女儿受和自己一样的罪了。爹在这件事上算是对妈唯一的让步,这让如风感觉到柔弱母亲坚韧的一面。


  腊月二十五,在外地的舅舅来了,全家一片喜气洋洋,象过节一样,爹看上去也很高兴。舅舅在外赚了大钱,是姥姥村上的财神爷,也不枉妈把他拉扯大。

  舅舅穿着时髦的皮大衣,手上戴着镶了绿宝石的黄金戒指,操着一口鳖脚上的普通话让如风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再不是那个破衣烂衫的舅舅了。爹在饭桌上,谦卑的给舅舅倒酒,倒茶,再不是为妈给舅舅做一顿象样的饭而大发雷霆的爹。妈只是抹眼泪,看自己娘家唯一的亲人出息了,高兴的不知怎么样。姐姐和如风当然也高兴。舅舅给她们每人买了件短大衣,姐是黄色的,如风是桃红色的,比学校张丽丽那件好看多了,饭间,舅舅还发给她们每人100元钱,又给妈一叠,妈说啥也不要,爹也说不要,说你有心的话,将来把你俩外甥女拉扯一把。舅舅满口答应,让爹妈满心喜欢。只是舅舅吹牛让如风觉得很刺耳,“没啥说的,在那地界儿,只要有钱没有办不成的事,县长也得给我让三分。”如风心下想,你是谁呀,县长会理你。

  舅舅酒足饭饱后说要回去,妈和爹都留他住下,,舅舅说不啦,还有许多大生意要谈。妈也不强留了,爹找了村里的拖拉机把他送走了。舅舅走后,姐姐和如风开始试舅舅买的短大衣。很好看,如果再配上一双皮鞋会更好,如风想,但没敢说,自己比姐姐多花钱,哪有姿格说要皮鞋,虽然舅舅给了一百块,那够学校吃两个月的伙食啊。如风把那双黑布鞋洗了一遍,又把那一圈白鞋边涂了点粉笔灰,等开学穿上也不赖。


  过完年,开学了,同学们都凑在一齐叽叽喳喳的议论各个人的服饰,说说过年的趣事。宿社里一致夸奖如风的短大衣漂亮,这让如风有些许得意。

  张美美凑过来说:“我说夏如风呀,人是三分长相,七分打扮人,你都有七分长相了,剩三分也不打扮”。如风没言语,心下想,我拿什么打扮呀。

  张丽丽这时也凑过来问:“谁给你买的?”

  “我舅舅,他在xxx市做生意”,

  “我想也是”,张丽丽说,如风听出张丽丽的弦外之音,想抢白她几句“有的人呀,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但她压了压没说,唉!算了吧,来这又不是比吃穿的。晚上如风倒了杯白开水,就着馍片,没打晚饭,能省五毛钱。

  早上六点钟起床号一响,大家就摸着黑快速起来 ,头一天打的洗脸水在床下,快速的抹一把。窗外彦老师在喊:“出操啦,站队啦”。彦老师家在城北,比学生还得早起半个小时,看着他站在冷泠的风中,如风忽然有一种很心疼的感觉,,象是心疼自己的亲人样。

  早操过后,全校师生集合在一块听校长训话,校长的声音高亢有力,拉长了声调,有点象开国大典中毛泽东讲话的样子。大家静静的听着,每个班后跟着各班的班主任,校长说的无非是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时间学习,严明纪律,众志诚成打个漂亮仗。解散后,便有人飞一般的拎了饭盒奔向食堂,原来是施光宇,彦老师笑着说:“施光宇是吃饭的先锋,好啊,吃饱饭干革命。”


  教英语的王老师,瘦瘦弱弱的,一变天就咳嗽,有时候咳得满脸通红喘不上气。开春这阵子症状更明显了。每次王老师咳完会不好意思的对大家说对不起,还是于海涛大大咧咧的说:“这有什么呀,没关系的”。如风私下里想村东头的王奶奶有个偏方,那年治好了妈的咳嗽,下次回家把那个偏方要回来。

  消息灵通的张美美在宿社说,于海涛的爸爸去北京开会,于海涛托他爸爸带了药,很管用的,你们看王老师这些天咳嗽好多了。大家想想也是的,于是大家都夸赞于海涛的爱心。

  有人冷冷的说:“靠老子,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是杨红梅,也只有杨红梅才会说出这样不屑一顾的话。

  张美美急忙申辨:“那也说明于海涛有爱心呀,于海涛不和他爸爸说,他爸咋知道王老师的病”。

  “小恩小惠算什么,有本事,考个好成绩,才是报答老师最好的方法,英语28分,还不够给王老师气受的呢”。李美美咽在那儿,抱了一摞书提前进教室了。

  “一码归一码,这是两码事,非混在一块说”,如风终于忍不住和一齐吃饭的孙秀娉说,但宿社的人都听到了,杨红梅哼了一声,也抱着一摞书出去了。

  十一

  孟小明的家在城里,每天都能瞅两眼电视,课间孟小明就对前面的如风和孙秀娉侃一些电视节目的内容,张美美会凑过来问一些爱情肥皂剧的发展。这次张美美问:“《珍珠传奇>>里的珍珠最后怎么了”?,

  “出家了,皇帝请她都不回去”,

  “啧啧,太真傻了,让当皇后都不当,要是我给个贵妃也行”。

  “要不叫‘传奇’,就是一般人做不到”,孙秀娉说,

  “在那个没有人权的地方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宫廷斗争那么复杂,提心吊胆的过日子,我看呀离开是明智之举”。

  “夏如风,没看出来,你还清高的很吗‘’,张美美抢白着说

  “你没听过”若为自由故,什么都可抛‘吗?“如风笑着说

  孟小明大笑:“夏如风,你篡改革命先烈的诗句,罪过,罪过”

  张美美和孙秀娉恍然大悟,上课铃响起,大家急忙回座位。

  如风慢慢发现孟小明是个很细心,很聪明的小男孩。虽然家在城里,却没有城里人的优越感,学习成绩好不说,每次做值日都早早来,把教室打扫完把炉子生好了。这让和他一个值日组的夏如风很过意不去,决意下次早早来。可来早了,孟小明会说生炉子我来,你们女生干不来,扫地我来,灰尘太大。如风有些感动,但什么也没说。

  十二

  学校又集合开大会,老校长在台上情绩激昂的发言,要宣布三件事:

  一件是我校的李静同学在全国物理竞赛获得二等奖,号召大家要向李静同学学习。

  另一件事是发现晚自习过后,有男女同学在树下说话,有谈恋爱的迹象,这是绝对禁止的。

  再一件另人发指的事就是早上跑操发现有个别女同学不穿袜子,这成何体统,妇道人家,连起马规距都不懂,将来怎样立足社会。

  老校长说得义愤添膺,给各班主任布置下任务,整顿校纪校规,严查不待。整个会场气氛肃穆,鸦鹊无声。

  对老校长最后宣布的事,如风竟有些不好意思,这事怎好意思拿到会场上讲。

  宿社里,张美美越来越多的打听于海涛的情况,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可于海涛象个木头人,还是大大咧咧的,有时竟毫无顾及的挖苦张美美。

  期末考试,齐北光意外地得了全班第一,杨红梅也意外地跌到全班第十,这让如风对一向大言不惭的齐北光另眼相看。如风的物理和数学还是老样子上不去,和张丽丽,李美美,于海涛在后面徘徊。孟小明稳稳的还是第三,孟小明一脸的平静,如风心下奇怪孟不明小小年纪有这么好的定力。

  十三

  高二了,马上就要分班了,如风决定去文科班。课间齐北光大发议论,:“女生嘛,毕竟是女生,后劲不大,尤其在文科班的,大多风华雪月,不求上劲”。正好被进教室的如风听到。当下如风作了一生中最错误的决定,不去文科班,两年时间还可以再博一博。

  班上,除了张美美,施宇光,如风的好友秀娉去了文科班,其它人几乎没变。

  高二开始了,如风能感觉到班上暗暗的较劲更厉害了,教室里星星点点的腊烛更多了,第二天一些人竟还装着说,昨天晚上早早睡觉了,做了一个多么好的梦。其实熬成那样,肯定倒头就睡了,还做什么梦,估计做了也记不住。

  下午,在回宿社的途中,如风意外地碰上了孙国祥的父亲,如风说,大伯,你来看小四来了,孙国祥父亲说来接他回家,再什么也没说。

  如风万万没有想到孙国祥会精神失常,这是班主任在课堂上告诫大家注意身体时说的,虽没指名说出是谁,但同学们早在私下里议论了,如风听了这消息很镇惊,心象打翻了五味的瓶子七上八下。

  晚上睡觉前,好朋友孙秀娉神秘地对如风说,张美美和施宇光有情况,经常往一块凑。施宇光是职工子弟,看来张美美就是考不上大学也要给父母找个乘龙快婿作交代。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上个年级的高考成绩下来了,大概有二十几个考上了大学,也就是每个班大约有三到五个考上大学的可能,该上高三了,每个人心里都有各自的打算。班上50个人,大约有40多个是农家子弟,回家种地是每个人都不愿干的,所以竞争更加白热化。

  彦老师不是很督促大家的学习,反而提醒大家多注意身体。

  齐北光有些义气贲发的样子,一直遥遥领先,连“熊猫”都对她露出“慈祥”的微笑。

  如风有些恢心,但还是熬夜,做垂死挣扎。

  张丽丽好象和邻班的男生来往密切,那个男生竟狗胆包天的在宿社外喊她的名字,张丽丽也大大方方的答应着跑出来。跃上那个男生的自行车后坐,引来一阵啧啧声。

  下半学期,班上大概分成两派,一派作殊死博斗,一派另辟独径,有的女生在想女人一生的大事,找一个如意郎君。

  如风站在这两派中间,很茫然,不知何去何从,一想到回到大山里让人膣息的环境中去,如风就有些恐惧,但城里又没有她的立足之地。有时如风竟很羡慕街边做小生意的小贩。

  爹来学校看如风,除了带些吃食,竟意外的安慰如风:“考不上大学,咱再想别的办法,别一根筋,我去找你舅舅”。临走时又给如风多留了二十块钱,中午顶着大日头走了,说要坐上回村的拖拉机。望着爹的背影,发白的汗衫贴在背上,有点锣瘸的走路样儿,如风鼻子酸酸的,“我拿什么报答你,我的父亲”?

  十四

  一位叫李有根的华侨荣归故里,好象在国外颇有一翻业绩,出手大方的给学校捐了50万。

  那天全校师生列在夹道两边,从学校大门口一直排在学校最里面,女生每个人手里拿着塑料花或绢花,男生则拍手,按着节拍高感:“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一个老太太和一个老头向她们点头致意,这让如风想起了刚发财的舅舅的绿宝石戒指和一口蹩脚的普通话。朴素的做人是一大美德。夏如风有些思绪飞扬,连齐北光喊"向左看齐,齐步走"都没听到,齐北光黑着脸喊:“夏如风”,如风一惊,快步跟上。紧挨着的孟小明调侃说:“夏如风,不会是想有朝一日嫁入豪门吧”,如风用舒婷的《致橡树》回敬他:“我宁愿做一棵木棉树,以一棵树的形象站立在一起”。孟小明用一种复杂的眼神看了一眼如风。

  华侨一行人参观了校舍,食堂,怪不得今天食堂的大师傅们都穿上了干净的工作服,一向不戴的工作帽也戴上了,捡馒头时,竟戴了手套,还用了夹子。

  送走华侨李有根,老校长又要求各班集合,老校长情绪激动,讲述了华侨李有根先生从小的苦难史以及漂流海外的创业史,之后又对大家说:“李有根先生捐赠我校50万,充分表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后辈的热望,人们决不辜负老先生的期望啊!”

  “我们也想啊,可考大学的桥面太窄了”余海涛又信口开河了,这个人总管不住自己的嘴,心里想啥非倒出来不可。彦老师过来拍了拍他的肩,于海涛伸了伸舌头,做了个鬼脸。

  十五

  杨红梅好象不象以前那么傲气了,人变得随和多了,有时主动找如风说话。如风也不计前嫌,她问得一些山里的事,如风都一一说给她听。讲完时,如风就禁不住想家,想妈,想姐姐,想爹,就连家里的那条大黑狗也让如风觉得亲切。但是就要毕业了,如风竟两手空空而归,能带给他们什么呢?

  齐北光仍是一幅筹躇满志,志在必得的样子,老师们从他的分数估计考个省内重点是没问题。彦老师还一如从前的样子一视同仁,还是早早喊她们起床出操,晚上骑车回家,只是更勤的出现在教室窗口。毕业班的学生不比从前啊。

  一个恶噩传来,英语王老师因肺病,医治无效去世了。

  早自习齐北光进教室对大家说,一时教室炸开了,一片惊诧惋惜声,如风的口喉咙里哽住了,心里的疼痛感又缦延开了,她悔恨没有向村东头的王奶奶要偏方,怕别人笑话她迷信,她的土气,说不准王老师用了那个偏方还能救活呢。

  “熊猫”来上物理课,眼圈红红的,如风第一次觉得她其实很美,只不过平时太严厉了罢了。全班静悄悄的听完物理课,其间没有交头结耳和趴在桌上睡觉的。

  作文课上,李老师在用他有节凑的声音朗读夏如风的作文〈〈难以忘却的记忆〉〉,“如果上天真得有轮回,我还要您做我的老师,我将努力学习,再不让您锁上双眉;如果天遂人愿,我将做个最好的医生,用精湛的医术医好您的病,再不让喘息的咳嗽声敲打我的心房……。”

  室里一片寂静,大家好象都在想王老师,坐在如风侧面的齐北光用欣赏的目光看了一眼夏如风。如风却沉浸在一片悲痛中。

  十六

  又要过新年了,大家溱在一块要开一个联欢会,每个人表演一个节目,孟小明唱得是郑智化的《水手》,“苦涩的沙吹动脸上的感觉,象父亲的责骂母亲的哭泣永远难忘记,年少的我喜欢一个人在海边,卷起裤管光着脚丫走在沙滩上,总是被人欺侮的时候听风水手说,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檫干泪不要问为什么”,

  如风听着,感觉象是说自己,心揪了一下,疼痛感又缦延开了。

  张丽丽,张美美,施光宇他们都回来过节,张丽丽表演了舞蹈,跳得很美,灯光下映着她白晰的脸,如风对她往日的厌恶一扫而光,很欣赏地看着,不时鼓掌。

  余海涛画了一幅漫画,讽刺当今的不正之风,孟小明笑着说:“回家一定要你爸瞧瞧,引以为鉴。

  轮到如风表演了,如风表演的是粤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杨红梅轻声说:“看不出夏如风还有一手。”松秀娉在旁边说:“戏曲是国粹。夏如风写作那么好,国粹当然不能拉下。”

  齐北光表演了武术,张美美的手风琴独凑也很精湛。彦老师最后发言:“同学们,我今天看了你们的表演很感慨,你们各有所长,所以我认为你们个个都是有为青年,将来可以在社会的各个岗位发光发热,高考这座独木桥能挤则挤,不能挤还有别的路嘛”。

  彦老师永远都是平实的样子,没有过激言辞,这席话说得大家纷纷点头,自信又回到了每个人脸上。

  十七

  一年一度的高考来临了,如风反倒没有了以前焦虑,紧张。考不上已成定局。

  早上,考场外各家长早早守在校门外,黑压压的一片。

  中午,太阳毒毒的晒着,校门外的家长依然如故,有的索性坐在地上,考完了,校门一开,人们蜂涌而上,每个人都在急切的寻找着自己的孩子。张丽丽的妈打着庶阳伞,格外惹眼,一开校门便冲上来接张丽丽。

  如风拿了饭票,数了数,计划着三天最好用完,但也要够用,所以第一天要犒劳一下自己。

  三天高考结束了,宿社门中又聚着家长的自行车,还有张丽丽她们单位的班车,人们纷纷搬行李,一片杂乱声,孙秀娉拥着如风好久不愿松开,最后流下了泪,如风也很有些恋恋不舍。

  张美美跑来递给如风一个精致的笔记本,如风打开一看,是孟小明的,笔记本的扉页上几行字:夏如风相信你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下面是他的地址。如风合上,什么也没说,静静的收拾行李。爹破天荒的来了,和如风一块收拾行李,说要赶下午回村的拖拉机。

  残阳如血,如风坐在拖拉机上看着渐行渐远的学校,渐行渐远的县城,思绪万千。别了,我的校园,我的老师,我会再回来,我会不屈不饶生活下去,去实现美好的理想,孟小明说得对,我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07-7-17号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