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短篇作品>伟大的流浪者

伟大的流浪者

详细内容

一个深秋的午后,我进城准备买件毛衣,经过广场的时候,看见里面围了好大一圈人,都静静地站在那里,偶尔有几声孩子的嘻笑声。经不住好奇心的驱使,我也从人缝中挤了进去,看清了,是一位失去一条腿的老人,依着双拐,用他那苍老的、沙哑的嗓子在说着什么。只听见最后一句:“各位,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哪,就请各位赏个脸,给个块儿八角的,好了,老朽献丑了。”从这句话里,我听出了老人是个跑江湖卖艺的。他说完话,便放下双拐,坐在地上的一个破布垫子上,从一个又脏又旧的长布袋中取出一把二胡。

  深秋的午后艳阳依旧,只是失去了夏日的炽热。悠扬的二胡声伴着瑟瑟的秋风丝丝人耳,时而高昂,时而轻快,就像高山流水一样悦耳动听,我听着听着,便有些惊异了,这优美的二胡声并非一般的江湖艺人所能达到的水平哟。我不由得细看了看老人:一身粗布衣,一条裤管空荡荡的就像泄了气的气球般跌落在地上,两鬓斑白,一张饱经风雨的老脸刀刻般的印着岁月的沧桑。

  曲子在进行着,渐渐的变得低沉忧郁起来……渐渐的如泣如诉,仿佛在诉说一个悲壮的故事。我听不出那是什么曲调,只觉得仿佛是许多年前埋藏在心底里的,听得我怅然若失。听着听着,越发的感到惊异了,这哪是一名江湖艺人在献艺,简直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在演奏。

  一曲终了,围观的人“哗”的一下全散了,不知是哪位心善的人发了慈悲,临走时还没忘记向地上扔了一张皱皱巴巴的五角钱。我不禁又惊异于这人世间的冷漠了,但转念一想,世风如此,奈何?若没个记者来个现场报道,谁肯将那白花花的票子白白施舍于人。

  嗒―嗒―嗒,老人拐杖敲打地板的声音从秋风中传来,想起老人只挣了五角钱,不由得一阵心酸,便掏出买毛衣的30元钱递给老人,老人紧握着我的一只手,只激动地说了声:“小伙子,你――”,从老人那双深邃的眸子里,我读到了深秋的寂寞。

  老人离去了,我的思绪却不得平静。生活是残酷的、无情的,你不征服它,便得为它所累。从体力上来说,老人已失去了生活的能力(好象也没有亲人!!)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抹脖子上吊、沿街乞讨。二、另谋生路(从脑力上来说)。老人毅然选择了后者,用艺术作为生存的手段。抛开生活的一面,我们可以说老人是位真艺术家(实际上并不可能),但真艺术家的生活必然是孤独与贫穷的。西班牙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塞萨尔。巴列霍曾说过:“一个真艺术家靠艺术创作解决了生计问题的艺术家是少见的,他们的头上永远顶着荆棘冠……”这句话正是他自己一生的写照,他一生都未摆脱过贫穷,赤裸裸的饥饿与诗歌是他生活的一大主题,他一生都在流浪中度过。这句话也正是老人的写照,老人用艺术作为生存的手段,大家看到了,显然是不大行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老人在物质上虽未获得成功,但他在精神上却是一个伟大的成功者,他用坚强的意志铸就了高尚的灵魂――虽然身残,却昂着高高的颅,勇敢地面对生活。

  我不禁又想起了奥地利著名音乐家、歌王舒伯特,他短暂的一生(1797-1828年)几乎全是在逆境中度过,他没有职业,没有固定收人,也没有妻室,过着近似乞丐一般的生活,但他却热爱音乐,全身心的扑在音乐创作上,他不但给人们留下了美的旋律,更重要的是留下了敢于同逆境抗争,在逆境中奋起的精神,在人生奋斗的轨迹上,给芸芸众生树立了一座伟大的丰碑。

  我不禁有些悲哀了,老人(看作是艺术家)、舒伯特、巴列霍,在他们生活的时期,却不能被人们所认识,他们的才华,只能被后人所证明,他们拥有的只是贫穷、孤独和流浪。

  好了,让我们歌一曲《流浪者之歌》,为那些伟大的流浪者们(过去的和现在的)祝福吧!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