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散文集600字
详细内容
鲁迅散文集600字(一)
记叙文到底是什么
考完试,领完成绩他才知道自己写的不是记叙文。
他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犯起了嘀咕:“记叙文和散文差在那里?”到了家,他想了想,拿起一本《鲁迅小说集》和一本《鲁迅散文集》。这本读一篇,那本再读一篇。对比了半天,他最终也没弄明白有什么差距。小说中的孔乙己有很多故事,写在同一篇文章里,这是名作;自己也写了很多反映自己和同学努力学习的小段,却成了跑题,被老师从记叙文中“开除”了,还是没明白差距在哪里。莫不是小说不属于记叙文?不对,老师说过记叙文中包括小说的,还是没有弄清楚。他有去求助于“百度”、“谷歌”这两位“大神”。记叙文的解释很明了:“描写一个或几个事件来描写人物、景物或事件本身。”好像自己的文章是这样的,又好像不是。再看看散文吧,这个解释有点玄乎其神,就一个“形散神不散”,比较好理解。是这样吗?是,又好像不是。再要细问时,却没了回答。他真是搞不懂,连大人都弄不明白的东西,却让小孩来回答。他有点失落。
他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他拿起了电话打给了老师,一定要问个明白。老师说,记叙文一般只有一两件事。他举出了鲁迅的文章和“百度大神”的答案;老师说,你这么写容易被误解,中考只给老师两分钟批卷,容易不给分,最好只写一两件事。他不敢也不能再说,因为中考确实如此,老师也的确是为了他好,为了他能考好。于是他说了再见,放下了电话,慢慢地走回自己的房间修改。他自此再也不问诸如此类的问题,他知道,常规答案更容易得
分,能让他考上好高中、好大学,找好工作。他不需要懂那么多。他只要能写出来能得分就好了。
只是,他还是不知道什么是记叙文,什么是散文,他也不问不管了。
我也不知道,我很聪明,我也不问了。
漏雨记
哈哈,下雨了。对于很胖很怕热的我来说,这真是一个好消息。不过我没乐上多久;因为雨接连下了一天一夜,楼顶漏到楼上的水居然漏到我们家了。我们全家便展开了一项反漏水行动。
接水
“兵来将挡,水来盆接”,哈哈。我们家的顶墙下是安了天花板的,水是从一个小孔流下来的。这好办,放一个小盆接水吧。我正要实施,却发现这个小孔的地理位置太尖端,盆根本接不到,怎么办呢?
导水
还是老爸见多识广,他充分发挥了大禹治水的中心思想——疏导。他用两根小棒,将小孔滴下的水引流到盆中。看到水滴都乖乖地流进了盆里,我心中不禁暗想:“姜还是老的辣呀!”这时,老爸对我说:“地上积了一层水,你把它扫干净,再拖干了吧。”这么“艰巨”的任务交给我,我当然要完成好了。扫着扫着,咦?怎么有滴水砸到我头上?一会儿,一滴,又一滴,我乱了阵脚,不知所措,叫道:“爸爸,整个天花板都漏水啦!”
后发制水
老爸侦察了情况,说:“拿一把锥子来。”锥子?我不明白,难道要把天花板扎漏?但我还是拿了一把锥子递给老爸。老爸真的在另一个漏水较快的地方扎了一个小孔,又把它扎得更大一些,然后把盆放到了这个小孔,不对,是大洞下接水。我还是不明白,问老爸这是为什么。他说:“水漏进天花板和顶墙之间,积了一定量才会再流下来。我在天花板较低的地方扎了一个大洞,水就不会从别的地方漏,只从这里漏了。这样就能接住了。这其实也是一种疏导。对了,你继续扫水吧。”我心服口服,看来我还真的只能扫扫水吧。
后方
不要认为漏水了之后只要把水弄干就行,漏水的地方可是我们家的“仓库”。米和面都在那里。我的妈妈就一直在进行转移工作呢。我的妈妈力气虽小,仍然一袋袋地把它们搬到“后方”(不漏水的地方),虽然我一直在扫水,但我认为我的妈妈更辛苦。
终于打赢了这场战役,雨水全被清理了。我妈妈说,要论功劳的话,我爸第一,她第二,我排第三。不过我想,如果我们不同心协力的话,雨水是不会被赶跑的。你说呢?
我和西瓜的故事
夏天最好的水果之一——西瓜。西瓜吃下之后,生津止渴,清火利咽,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请尝试之,方知予言不谬也——题记。
从五六岁时开始,我就特别喜欢吃西瓜。我在七岁时,去了一次姥爷家。姥爷看见了自己的外孙子长的又高又大(和农村的小朋友比),
十分高兴,买了很多西瓜。姥爷对我说,这个最大的留在中秋节时吃,别的西瓜让我随便吃。“嗜瓜如命”的我十分高兴,不过一周就把那几个较小的西瓜吃了。还有四天才到中秋,我等不及了。可怎么吃呢?我动起了自己的小脑瓜。突然,我脑中灵光一现,想起了有一次和妈妈买东西时,卖西瓜的老爷爷用小刀在瓜上划了一个三角形的口,把里面的瓜瓤拿出来给我尝了一下,又把皮放了回去。于是我拿了刀子偷偷去开了好几个洞,着实过了一把瘾。一两天后,瓜皮上基本没有好地方了。到了中秋,姥爷刚要把瓜拿起,瓜皮上被挖的地方全掉下来了。西瓜立刻变得千疮百孔。大家看着我,都笑了起来。
后来我渐渐懂事了,懂得了有好吃的要给大家吃。在十二岁那年,有一次我从学校回来,等爸爸回家做饭。盛夏的天气像老虎一样发威,我赶紧从冰箱里拿出了冰镇西瓜吃。十分之一的西瓜又被我吃掉一半,只剩下不多了。可我又馋又热,一会儿又吃下了一块。我一次又一次地看表,实在等不及爸爸回来了,便又吃了一块。就这样爸爸回来时,只剩下西瓜的一角了,不过爸爸还是很高兴地吃了,还夸我懂得了谦让。但我仍觉得很惭愧。
现在我已经大了许多,我也更谦让了。不管是什么,都不会像十二岁那次的西瓜了。
鲁迅散文集600字(二)鲁迅散文集600字(三)2012-201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
(卷面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姓名班级得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意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差使(chāi)
B.蹒跚(pān)
C.迂腐(yū)
D.惨淡(cǎn)颓唐(tuí)拭干(shì)愧怍(zuò)奔丧(sàng)晶莹(yíng)交卸(yù)踌躇(zhù)伎俩(zhī)赋闲(fù)举箸(zhù)尴尬(gāng)诘问(jiē)
2.将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在括号里。()(3分)
锐不可挡张皇失措惟命是从触目伤怀()
头昏目眩严阵以待大庭广众一片狼籍()
响彻云宵荡然无存黄发垂髫簌簌落下()
3()(3分)
A、你是参加电子计算机培训班呢?还是参加理论物理学习班呢?
B、澳大利亚海关当局正在对代表团成员的历史记录进行反复核对,以核实在参加过悉尼奥
运会和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以及即将参加雅典奥运会的运动员中,是否有人涉嫌走私兴奋
剂。
C、金老师对他的学生说:“我们在学习上要不断进步,否则就要后退,古语不是说„学如逆
水行舟,不进则退嘛‟。”
D、本来约好下午两点钟碰面,可我足足等了二、三个小时,他才来。
4.()(3分)
A校园里传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王刚作文竞赛获得了全国第一等奖.....
B他怒不可遏地扬起手往桌上一拍,霍地站了起来.....
C提问要讲究艺术性,太容易不行,难得让学生不屑置辩也不行.....
D班会上,班主任长此以往地表扬了拾金不昧的李明同学.....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3分)
A学校热情表扬了刘明见义勇为行径。
B有没有健全的体魄,是能够成为接班人的前提。
C他虽然已经超越了别人,那么,今后的任务就是超越自我。
D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南联盟制造的血腥暴行,是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
6.课文揣摩: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芦花荡》中的景物描写富有特色,处处与战争环境和人物心境相谐,不仅渲染了故事的
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
B《阿长与<山海经>》刻画出了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表达了作者
深切怀念之情。
C《台阶》以“台阶”为线索贯穿全文,不仅串起了全文事件和内容,而且突出了人物形象。
D《老王》中作者主要是想写出一个残疾人的悲惨命运。
7.()(3分)
A“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中的“钻”字写出了苇子的长势之盛,
同时暗示了白洋淀军民火热的战斗激情。
B“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中的“攀”既写出了月台的高度,又表现了父亲爬
月台非常吃力。
C“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中的“镶嵌”用得很妙,写出了老王的瘦削僵硬。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诗人杜甫在登上泰山之后发出的感慨。
8.打电话正成为人们交往的重要方式。当你给朋友家里拨通电话后,听到的是一个陌生的
声音,这时,你该怎样说才算最合适?()(3分)
A喂!你是谁?我找张小红。B喂!我要找张小红。
C您好!请找张小红接电话。D您好!我是林坚,请找张小红接电话。
二、综合性学习(各2分,共4分)
9.今天你家里有点事,不能到学校上课了,需要向班主任王老师请假,请给王老师写一张
请假条。(2分)
10.《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散文集《》,你还知道他的散文集中的另一
篇作品(2分)
三、阅读理解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11~14题。(8分)
(一)(13分)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
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
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
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
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1.“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的原因是什么?试用原文回答。(2分)
12.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2分)
13.怎样理解文中说的“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4.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上,你看出了她什么性格特征?(2分)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15~19题。(12分)
爱心不会闲置
我每周都准时收看央视“新闻”频道的《本周》节目,这是一档附加着哑语解说的充满着人文关怀的节目。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一道收看《本周》节目,突然,他指着那个哑语解说员说:看这比划劲儿的,纯粹是多此一举!你说现在这究竟是怎么了?满街筒子补肾的广告,好像全中国人们都有了肾虚的毛病;播新闻你就好好播吧,整哪门子哑语呀?好像全中国人民都耳背似的。哼!
我说:你说的这两件事是不可以相提并论的。满街筒子的小广告确实碍眼,应该整治,但是,在节目中加入哑语解说绝对是件好事。不知你留意过盲道没有,反正我留意过。自打这座城市里修建了盲道,我就从来没有遇见过真正的盲人在上面走,可这却不能成为我们反对修建盲道的理由。你知道吗?在美国的许多饭店,都特别设计了方便盲人使用的盲文指示标志,据说,有不少饭店自从修建了这些标志之后就从来没有迎来过一个真正的使用者。那些东西成了地道的摆设。
你可能要说,这不是浪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学校曾有过一个在大地震中失去了右臂的学生。他最怕上体育课和实验课,终日里落落寡欢。更糟糕的是,有些调皮的同学们还会没深没浅地跟他开玩笑。有一天,政治老师来上课,她点了4个同学的名字,让他们到讲台上去完成一道练习题。首先,她让大家把自己的外套脱掉,同学们便嘻嘻哈哈地脱了;老师又命令他们穿好,他们也照办了。老师又说:现在,请你们用一只左手把外套脱掉再穿起来。他们笨拙地完成了。然后,老师又说:请你们不要用自己的双手将外套脱掉再穿起来。他们面面相觑。半晌,才有一个同学恍然大悟地去帮着邻近的同学脱外套。受到了他的启发之后,他们互帮互助,顺利完成了任务。末了,老师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残疾人——在我们的婴儿时期,我们的大脑与四肢几乎都处于残障状态,我们需要人来抱,来喂,来帮助;等到我们老了,我们的大脑和四肢又有可能陷入残障状态,痴呆,偏瘫,活动受限,这些疾患威胁着我们。同学们,你们看,今天的我们有多么幸运,趁着我们还健康,趁着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就应该多做一点啊!
从那儿以后,那个班的同学都争着抢着去帮助那个失去了右臂的同学,爱护他,善待他,让他充分感受到了班集体的温暖。
所以我想,在某一个时刻,即便没有失聪的人收看《本周》,即便城市四通八达的盲道被闲置,即便饭店里的盲文标志没有人去触摸,它们的存在也是有充分理由的。就像那位令人敬佩的政治老师苦心设计的练习题一样,它们要以自己的存在唤醒人们也许已然麻木的爱心。当然,设若它们在某一时刻曾为哪怕是一个残疾人提供了必要的服务,我们也要说,那是一种加倍实现了其自身价值的伟大存在。
15.本文的标题拟得好,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的第4段删去了,试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补写出第4段的内容(不超过10个字)(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你认为那位政治老师的做法有什么目的?(2分)
18.请用“爱心”为话题,拨动自己的心弦,用几句优美的语言抒发自己对“爱心”的感悟。(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3分)
我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完全文,你有何感想,请结合实际谈谈。(3分)
我的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文阅读理解(共12分)
阅读《爱莲说》,完成20~22题(共8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0.解释下列加线的字:(4分)①濯清涟而不妖()②不蔓不枝()
③亭亭净植()④不可亵玩焉()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句:(2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以__________为正衬,以________为反衬,以此来突出莲的美好形象。(2分)
23.文章以花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2分)
阅读以下古诗文,完成24~25题。(4分)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4.全诗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势。诗人虽未登上泰山,但以“_______”字贯穿全诗。补全文中所缺诗句。(2分)
25.诗歌的尾联抒写了作者的雄心。(2分)
五、作文(40分)下面两个作文题目,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谢谢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人记事均可,力求从文章中感悟生活,给人以思考和启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题目:我不再(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填孤独、自卑、天真、害羞、等待、贪玩、空想、贫穷、想爸爸、赶时髦、拥有宁静、相信眼泪、低人一等、放纵自己„„2.写成不少于600字左右的文章。)
1.A
2.当藉霄
3B
4B
5D
6D
7D
8D
9、10略
11.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明了“我”的什么心理?①“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