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名人故事素材>弘扬志愿者精神是指弘扬奉献、友爰

弘扬志愿者精神是指弘扬奉献、友爰

详细内容

篇一:《大力弘扬志愿精神》

大力弘扬志愿精神

作者:廖言《光明日报》(2014年12月29日07版)

志愿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呈现,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此,深刻认识、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积极推动志愿服务活动朝着制度化、常态化方向迈进,是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

引领现代文明,凝聚物质力量,彰显个人价值,志愿精神成为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志愿精神的推广和普及,衡量着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平;社会对志愿精神的培育践行,记录着文明进步的足迹。志愿精神在当代中国的传播发展,切合中国实际、促进中国和谐、滋养中国精神,已成为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志愿精神是优化社会结构、创新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以志愿精神凝聚起来的社会力量,成为重构“小政府”与“大社会”、增强社会活力的重要支点。在志愿精神感召下,志愿服务弥补了公共资源的有限性和公共福利的不足,满足了人们谋求发展、维护利益、获得认同等多方面需要。人们不断增强社会归属感、责任感、基层自治能力和自觉奉献精神,有利于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为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公共事务奠定坚实基础,为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社会提供强大动力。

志愿精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感召。志愿精神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在国家层面支撑文明、和谐的价值理念,有助于推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在社会层面支撑自由、平等的价值理念,有助于尊重和保障人权;在公民个人层面支撑诚信、友善的价值理念,有助于实现治理效能与道德提升相互促进。弘扬志愿精神,必然把服务国家、奉献社会与个人成长有机结合起来,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大的精神力量。

志愿精神是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向导。进入新世纪,志愿活动深深扎根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志愿精神的群众基础更加广泛、优势更加突出。近年来,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快速发展,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为党和国家战胜各种困难风险、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弘扬志愿精神,必然促进“我为人人,实现自我”理念转化为社会实践,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增进团结友爱、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志愿精神是促进中西文化交融互鉴的共有价值。志愿精神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伸,又饱含西方文明进步成果,体现人类共有价值追求。在中国,儒家“仁者爱人”、墨家“兼爱非攻”、道家“积德行善”,以及佛家慈悲为怀思想,都成为我国传统慈善思想之源。在西方,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公益慈善思想、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及自我牺牲精神,构成其志愿精神的主脉,又伴随时代不断发展。弘

扬志愿精神,必将在中西文化交流互动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包容进步中筑起道德新高地。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构建志愿精神的内核旨归

当代中国,志愿精神不仅秉持自由自愿、不为报酬、利他原则,更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相呼应,与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统一,于国有利、于己有益。

奉献是志愿精神的核心理念。奉献是指在不计回报、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前提下,满怀情感地为他人服务、为社会献力、助推人类发展中所表现的无偿服务精神。奉献理念突出表达个体对国家、民族、社会及他人的责任和义务,有效改善了人际关系,增添了社会温度,成为志愿精神的精髓。其中,公共服务意识是奉献理念的时代呈现和志愿精神的最好表达。伴随我国志愿行动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在奉献中进一步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社会权利和社会责任,更加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民主参与公共管理,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友爱是志愿精神的重要特质。友爱是指相互理解信任,相互支持帮助,以及志趣相近的人际双方或多方自然流露的亲切情感。友爱理念跨越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没有收入高低的平等之爱。社会成员具备友爱的道德情感,是激发形成志愿精神的重要动力。尊重是友爱的基石,面

对服务对象,志愿行为不是施舍,不是恩赐,而是平等礼貌地交流沟通,同心同德地蓄积力量,团结友善地攻克难关,友爱与尊重也随之化为志愿精神的最美花朵。

互助是志愿精神的根本主旨。互助是指志愿者帮助处于困难危机中的人们改善现状、提升能力、获得发展;受助者摆脱困境后,也会欣然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回报社会。互助理念强调志愿服务双方互为友好、互为关心、心态平衡,服务本身也绝不是一方单向付出,更不是个人利益的牺牲,而是既有利他一面,也有利己一面,是利他与利己的有机统一,追求人己两利的和谐状态。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是志愿服务中互助的生动写照。互助的必然结果是共赢,让志愿精神焕发恒久魅力。{弘扬志愿者精神是指弘扬奉献、友爰}.

进步是志愿精神的实践归宿。进步是指志愿者在帮助他人、参与服务中既提高了个人能力,又促进了社会发展。这是志愿精神的理想愿景,也是志愿事业的发展主题。坚持进步理念开展志愿活动,对于社会,能够汇聚强大的社会力量,推动人们广泛参与社会活动,增加社会福利总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对于个人,能够推动志愿者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在不同岗位上、不同活动中发挥自身优势,贡献才学能力,升华精神境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组织引领、制度固化、文化传承,建设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的新常态

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繁荣发展,要尊重人的认识规律和思想道德建设规律,全员参与,全情投入,在澎湃的志愿服务大潮中全面弘扬志愿精神,努力建设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的新常态。

把弘扬志愿精神植根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要发挥志愿精神的驱动作用,引领广大人民增强担当意识和实干精神,深刻体验社会发展转型,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促进国家整体实力发展壮大;引导广大人民团结奉献、勤勉为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困难群体的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积极弘扬志愿精神,推动广大人民突破个体生命活动局限性,将个人融入社会中,赢得共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成长进步的机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实现共同理想和人生价值。

把弘扬志愿精神统一于服务制度化的具体进程中。认真贯彻执行《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重点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加强志愿者培训管理,全面推广志愿者招募注册制度,提高志愿者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设立合理的志愿服务活动评价指标,科学认定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切实维护和发挥志愿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地方立法,完善支持保护志愿者及其劳动的政策和法律,形成崇尚志愿精神的社会环境。

把弘扬志愿精神贯穿于开展学雷锋等各项活动中。志愿精神是雷锋精神大众化的当代表现。把志愿精神注入到学雷锋活动中来,就要紧紧抓住培育和践行社

篇二:《弘扬志愿者精神》

弘扬志愿者精神,奉献爱心创和谐{弘扬志愿者精神是指弘扬奉献、友爰}.

——龙岩一中推进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综述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新形势下学雷锋活动的深化和延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当代青年的特点,更容易激发青年的参与热情。多年来,我们积极相应团中央、团省委的号召,大力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

青年志愿者活动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社会风气,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努力做好这项事业,有利于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范。这是当代青年学生的行动指南,是当代青年志愿者肩负的使命。而且,我们发现全国性、地方性的志愿者服务社区、志愿者协会越来越多,‚志愿者行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

我校青年志愿者活动已开展多年,自活动开展以来,在校团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年级、各班级的精心组织下,取得了显著成效,下面结合实际,将我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略作介绍。

一、基本情况:

我校的青年志愿者活动,是以校党委、政教处、校团委、学生会为活动组织机构,以年级主任、班主任为活动的直接领导人,以‚四有‛(有方案、有组织、有活动,有效果)为原则,全体学生常年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一。新课程实验之后,青年志愿者活动即纳入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认定学分。

青年志愿者活动与学雷锋活动相结合。我校共青团号召全体共青团员要向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那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道德素养。教育与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雷锋活动,坚持岗位学雷锋,校园树新风,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努力建立优良校风和优良学风,提高校园学习氛围、文化氛围

和竞争氛围,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以立足本职学习、工作的实际行动向雷锋同志学习。

二、活动目的:弘扬志愿者精神,奉献爱心创和谐

增强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作为社会主人翁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增长见识,体会劳动的真谛,感受服务他人的幸福和快乐,收获有别于课堂的不寻常的体验。

弘扬青年志愿者团结、友爱、奉献、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同时通过活动培养青年学生的公民意识、奉献精神和服务能力,全面提高青年学生的素质,并且促使青年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三、活动宗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更应该是当代青年学生应有的道德观念,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尤其要有清醒的认识,本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念,开拓进取,发奋成才,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四、活动介绍:内容丰富,成效显著

我校青年志愿者活动主要是以服务社区为基本内容,以开展共建活动为组织载体,通过为社区开展美化环境、援助孤残、义务服务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社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在活动中,我们坚持把志愿者服务与社会实践、科技文化服务相结合,把参与社区服务与美化城市环境相结合,使志愿者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1.‚服务他人,幸福自己‛为主题的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

2009年12月27日,我校高一(10)班共52位志愿者在龙岩市图书馆开展了以‚服务他人,幸福自己‛为主题的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

在市图书馆,同学们分成四批,开展了多种的志愿服务,有的帮忙整理书架,有的帮忙擦洗栏杆,有的帮忙捆扎装订报纸……虽然外面下着雨,但浇不灭同学们服务的热情;天很冷,同学们却干得热火朝天。

这次志愿者服务得到了龙岩市图书馆领导、职工的支持和赞赏。同学们也在这次活动中增长了见识,体会到劳动的真谛,感受到服务的幸

福和快乐,收获了一份不寻常的体验。{弘扬志愿者精神是指弘扬奉献、友爰}.

我校青年志愿者常去的地方除了龙岩市图书馆,还有龙岩干休所,教师新村、汽车站、火车站及特殊教育学校、福利院等。青年志愿者们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一种深刻的幸福感。

郭丁梦同学在服务日记中写道:‚我们在车站帮忙,披上红绶带,虽有几分自豪感,但作为一个志愿者的责任感同样也涌满心头。看到提着很多很重行李的旅客,毫不犹豫地就跑上去帮忙;看到因为买不到票或者不清楚乘车时间的旅客,我们也毫不犹豫地迎上去询问、关心;看到不遵守公共秩序的,也毫不犹豫义正词严地上前制止。我为自己能顺利完成任务而骄傲。‛

以下还有部分青年志愿者的感言:

‚其实快乐很简单,只要真心帮助人就好了。‛(刘杭)

‚当我们唱歌给他们(光荣院里的老人们)听时,我看到了他们眼里流露出来的那种喜悦,令我心中顿时感到一阵温馨。这就是幸福吧!每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爱,一份关心,一份快乐,那么这个世界将不再会有孤独了吧?‛(陈婷)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陈嘉瑨)

‚虽然在短暂的几个小时里,为旅客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尽的只是自己微薄的力量。但是,能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别人,为人民服务,让我觉得很自豪,心里也觉得暖洋洋的。原来付出自己的力量来帮助他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吴倩倩)

‚我们只尽微薄之力,就可以帮助到别人了。‛(黄雨晴)

‚默默地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努力帮助他人的感觉,使我从中感悟到一种特有的人生!一种特别的境界!‛(陈雯婕)

2.‚日行一善,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寒假青年志愿者活动

寒假青年志愿者活动在我校已经形成惯例,每年寒假,我校均有组织一批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服务,或者到汽车站、火车站等繁忙的地方帮忙维持秩序或者分发宣传材料,为春运安全有序作一点贡献。

2011年1月27日,我校高一年级全体近900名学生参加了由学校

开展的以‚日行一善,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寒假青年志愿者活动。

本次活动中,一部分学生被分配到街心花园、中山街附近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他们引导民众过马路、走斑马线,搀扶老人过马路,获得了市民的一致好评。另有一部分学生到鹭虹花园附近清除牛皮癣,为龙岩城营造了一个更美、更好的生活环境。还有部分学生分别到新老汽车站、火车站、龙岩一中教工宿舍、教学楼打扫卫生,到米兰春天超市帮忙分货、送货,到公交车上分发宣传材料。

有一年在汽车站服务,学生要帮忙车站工作人员粘制150个红灯笼,他们最后只用了一个小时就完成了任务。车站工作人员直夸我们的学生有智慧,有技巧,合作能力强,工作效率比他们的职工强多了。

在火车站,旅客回乡,行李特别多,特别沉。男生们充分发挥他们的力量优势,一趟一趟不辞辛劳地帮旅客提行李,特别是帮助那些残疾人、老人、孕妇等特殊群体。学生们平时在家里其实很少干这样的体力活,但他们一点也不娇气,一些男生帮旅客提行李都提出水泡了,手都磨破了,但他们说,没关系,更重要的是,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乐趣‛。

女生则充分发挥她们细腻温柔的特点。一部分负责协助‚红土地服务台‛向旅客发放列车时刻表,一部分则当迎宾员负责迎接旅客。陈婷同学写道:‚在发传单时,要笑脸迎人,还要轻声细语。‛陈佳妮和张露茜同学则站在进站口迎接旅客,维持秩序。佳妮同学在她的服务日记中写道:‚……当人越来越多时,有的旅客就似乎很着急地进站,都顾不上排队了,见到空隙就往前挤。这时,我便对他们说,‘请排好队进站,排队不仅不会浪费您的时间,反而能让您更快更方便地进站。’同时,我也提醒后面来的旅客排队进站,不要插队。只见旅客们也很顺从地排好队。我舒了一口气,工作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可到了9点多时,旅客实在太多了。当我再叫他们排好队进站时,似乎已经没有多大效果了。于是我只好在队伍之中往返维持秩序,但我的忙碌似乎无济于事。我无奈地往后走。当我再次回头看时,发现队伍的秩序又很好了。原来在队伍的旁边站着两位穿制服的工作人员,他们正认真地工作着。此时,

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工作人员好伟大,好辛苦。我返回岗位,继续我的工作。‛

通过这次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增强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学生作为社会主人翁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我校学生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精神深入龙岩人民的心,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的精神风貌。

3.走进社会开展宣传活动我校青年志愿者在一些特别的日子经常走进社会开展宣传活动,如禁毒日、环境保护日、消防安全月、地球日、禁烟日、交通安全月以及春运期间。如2010年1月8日,高一(1)班的青年志愿者在春节即将到来之时,为了提醒市民保管好自己的个人财产,到车站和路口处向行人发送有关防扒知识的宣传单。

2008年3月,我校青年志愿者将绿色传播到了街心广场的每个角落,将自己拟定的环保倡议书和环保宣传材料发放到市民的手中,倡导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好赖以生存的环境。倡导节约每一滴水,使用无磷洗涤用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不烧散煤,生活垃圾分类放置,拒绝食用野生动物。提倡穿着采用棉、麻、毛、丝绸等天然植物制作的‚生态时装‛,食用无污染、无公害且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食品‛,使用无污染、低耗能、低噪音符合环保要求的家用电器。盛装物品使用‚绿色包装‛,禁止‚白色污染‛,搞好居室卫生,注重室内和庭院的绿化。积极参与爱鸟护鸟和保护野生动物活动,增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忧患意识,坚决制止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一切违法行为。青年志愿者耐心解说环保宣传资料并引导市民进行签字;细心的同学还将广场上的垃圾拾起扔进垃圾箱中。此次活动还得到了市、区环保局的关心和重视,龙岩电视台新闻部还于当晚报道此次活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应。通过大家的一同努力,市民的环保意识肯定能大大地提高,相信只要大家做好身边的小事,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美好!

4.为孤寡老人、残障儿童送温暖、献爱心

篇三:《弘扬志愿者精神》

弘扬志愿者精神

志愿服务是现代文明程度的重要程度之一,也显

示着共和国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一直以来,我国志

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者精神已慢慢在青年人心中

生根发芽,同时在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同时,

我院志愿者服务也活动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像校内师

生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志愿者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丰富了自己的阅

历,对自身能力也是一种提高,同时增长了社会公民{弘扬志愿者精神是指弘扬奉献、友爰}.

的社会责任感,更为重要的是志愿服务有利于在社会

形成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

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安定。

志愿者精神的内涵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不断理

论化,系统化,志愿者精神主要体现在奉献,友爱,

互助,进步。志愿者精神是对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助

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

扬光大,因为它的传承和弘扬显得大为重要。因此我

们这些在校大学生则无疑成了志愿者精神传承的重要

部分。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和发

扬志愿者精神。在祖国发生的几起大灾难后,广大志

愿者积极投入到志愿服务事业中去。他们所表现的自

我牺牲的品格,奉献敬业的境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以及对社会进步的执着追求,深受人们的推崇。为弘扬志愿者精神,我系志愿者队举行了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