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里修建长城
详细内容
篇一:《长城学校建立背景》
学校成立背景
根据长城汽车战略规划,长城汽车将联合保定市政府在保定创建一个“以汽车产业为特色,整车及零部件生产、研发为一体的国际化汽车城”,打造“南研北产”的城市布局。
两所九年一贯制中小学目前主体已建设完毕,进行内部装修。为打造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先进学校,将采用国内先进的教学设施,为学生营造舒适、温馨、优质的就学环境,努力打造成为河北省师资力量雄厚,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化学校。
学校规模:
学校占地面积101亩,投资2.58亿,小学45人/班,共计48个班;中学50人/班,共计24个班,学校标配容纳3360人。(两所学校规模一致)
说明:南区学校(民办)初步计划2016年9月份开学;北区学校(公办)初步计划2016年3月份开学。
篇二:《长城修筑的历史悠久》长城修筑的历史悠久,工程雄伟浩大,是世界少有的奇迹。长城东西南北交错,绵延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现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峰火台的遗迹。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的长城就达3万多里。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并衍生出了一门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但莫高窟在近代以来受到许多人为的损伤,文物大量流失,其完整性已被严重破坏。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境内,距天安门20余公里,占地290公顷。
颐和园原为封建帝王的行宫和花园,远在金贞元元年(1153年)即在这里修建“西山八院”之一的“金山行宫”。明弘治七年(1494年)修建了园静寺,后皇室在此建成好山园。1664年清廷定都北京后,又将好山园更名为“瓮山行宫”。清乾隆年间,经过15年的修建工程,将该园改名为“清漪圆”。此时的清漪园,北自文昌阁至西宫门筑有围墙,东、南、西三面以昆明湖水为屏障,园内修建了许多亭台楼阁,桥廊斋榭,山清水秀,富丽堂皇。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并焚烧了园内大部分建筑,除宝云阁(俗称“铜亭”)智慧海、多宝琉璃塔幸存外,珍宝被洗劫一空,建筑夷为一片废墟。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待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在清漪园的废墟上兴建起颐和园。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野蛮破坏,后慈禧又动用巨款重新修复。数百年来,这里一直是封建帝王、皇室的享乐之地,解放辟为公园。1961年国务院公布颐和园为全国重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著名风景名胜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数千年来,先后有十二位皇帝来泰山封禅。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杜甫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点文物保护单位。则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
篇三:《17长城教案》阎良区西飞四小迎宾校区教师专用教案(课时)
篇四:《李盈《长城》课例》教学课例研究活动记录
课题:《长城》
研究主题:提问的有效性
学校:郭宅中心小学姓名:李盈学科:语文教材分析
《长城》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教材。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紧密配合,赞美了长城的雄伟气魄,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其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概括了全文内容,是全文的总结段。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能通过朗读课文,并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此阶段学生的求知欲强,学习热情高,对于学习《长城》兴趣极浓。但由于学生所处环境为乡镇,家庭经济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缺少课外读物,没有上网收集资料的条件,本身也没有许多外出旅游的经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相对薄弱。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3、知道长城,了解长城的结构。(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看图,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提高学生分析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培养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教学设计我是本着以读为主,以练为辅的教学理念进行构思。在设计本课时,采用了以读贯穿全文,边学边练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深度,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在课堂上攻破难点。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PPT课件制作,收集与长城有关的资料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长城
形态:像条长龙(远看)结构:高大坚固(近看)联想:劳动人民赞美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长城到底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长城,本单元的主题是“世界遗产”结合现代社会实际遗传遭到很到损坏教育学生保护遗产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培养学生保护景点意识。
篇五:《四年级上册长城教案》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大河镇小学:赵艺茹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展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和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本文展现的是中国文化的魅力,大多数学生对长城非常熟悉。教师采用重点语句的理解、资料袋的运用,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对我国的世界遗产之类的话题比较感兴趣,其中很多地方他们都亲身体验过,他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表达出他们对于祖国文化的赞美。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并且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把握激发学生想象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单元导语,导入文本
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第五单元。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内容、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最著名的“世界遗产”之一(出示图片)——长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向学生介绍世界遗产的相关资料。(世界遗产指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截止到2012年,世界遗产全世界有936项,而我国就占了43项。)
你了解长城吗?(学生介绍查阅的有关长城的资料)
看来大家或多或少的对长城都有了一些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你还有哪些新的收获。
二、检查预习,理解字词{学校里修建长城}.
1、课前你们已经预习课文,老师相信你们对这些词语不陌生了。
(1)(指名读前两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血汗”(这个词比较难读,谁来读一读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这个资料:
xuè:常用于书面语血汗、鲜血
xiě:常用于口语流血、出血)嘉峪关、屯兵、堡垒
第二组: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这组词都是关于长城结构的词语,我们到图上来找一找。出示长城结构图。评价:看来,同学们的预习很出色!)第三组:蜿蜒盘旋、气魄雄伟、崇山峻岭(齐读)
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个词语,你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是呀,这个词中的每个字都与“山”有关系。崇山峻岭就是什么样的山?(高大而险峻的山)
2、(1)“崇”是我们本节课要写的生字之一,那么,你仔细观察一下,怎样把这个字写好呢?(上下结构、紧凑、注意宝盖头)
下面就请同学们看老师范写。请同学们拿出笔来,写完一个后与老师的字比较一下,再写第二个,看能不能把第二个写得更好?
(2)学生进行自评。
(3)学们按照这种方法写生字,相信大家的字会越写越好。{学校里修建长城}.
三、感知课文,读文悟情,产生联想
1、生字词语大家掌握地不错,相信课文你也会读得很好。找一组同学起来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长城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饿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出来吗?(气魄雄伟)
2、出示气魄雄伟的长城图片。
3、长城的哪些特点能体现它的气魄雄伟呢?(长、高大坚固)
4、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这个特点。①比喻句:像一条长龙
②崇山峻岭:体现长城的雄伟
③蜿蜒盘旋:体现长城的长
④一万三千多里:体现长城的长和雄伟(出示相关资料)
⑵根据同学们的分析概括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长城的长的特点。
⑶谁能读出长城的长?(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⑷概括学习方法:抓住关键词语(板书)
5、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近看长城它又有什么特点呢?
⑴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到近看长城的特点。(高大坚固)
⑵你从哪里体会到它的高大坚固的?
⑶尽管长城已经历经六百余年的风风雨雨,仍然傲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各部分的结构仍然比较完整。这体现了它的什么特点?(坚固)
⑷明朝政府为了防御外敌的入侵,不仅把长城修筑的十分高大坚固,而且还有独特的结构呢。你想一想,这些独特的结构在当时有什么军事作用吗?同桌谈论一
⑸这样的设计怎么样?请你来对它做个评价吧!(巧妙)
⑹是啊,长城集中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那让我们带着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再来读一读这一段吧!(指名读)
6、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站在了气魄雄伟的长城之上。脚下踏着坚固的城砖,扶着墙上的巨大条石,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什么呢?(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⑵是啊,作者不仅想起了古代的劳动人民,而且对劳动人民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请你大声朗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印象最深刻的词语,说一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⑶谁来说说这段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词语。
预设1:数不清、两三千斤重
两三千斤重,同学们,这相当于一辆大卡车的重量呀。一个人能抬起来吗?(不能)
这样千斤重的条石需要多少呀?(数不清)
读到这里,你体会到什么?(修建长城需要很多的人,工程量很大,而且很艰难)预设2:没有„„没有„„{学校里修建长城}.
学生谈体会、教师引导学生产生联想“还没有什么?”
预设3:无数、一步一步
学生谈体会
⑷那你能读出他的艰难吗?(指名读、齐读)
7、抓住关键词语,产生联想
⑴此时此刻,站在高大坚固的城墙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生想象,谈联想)⑵是的,修筑长城是多么不易,但是它还是以他的傲然的身姿挺立在的大地上。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不是一个两个人完成,而是(出示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齐读)
⑶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不是一段两段,而是绵延万里。那数不清的巨大条石,能够被抬上这崇山峻岭之上,因此我们要说(出示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齐读)
⑷师生配合朗读,感悟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
8、学习第四自然段
总结:我们通过抓住关键词语,联想到了当年人们艰辛劳作的场面。从每一块方砖的摆放到每一个设施的安排,都可以让我们想到当年人们构思的精心、设计的周密。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难怪作者不禁会发出这样的赞叹:(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个奇迹不仅是对这座雄伟建筑的赞颂,更是对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赞颂!
四、布置作业,拓展视野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是长城的故事说不完,长城的历史道不尽,如果你还想对长城或者其它的“世界遗产”有更多的了解,你可以课后搜集相关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相信你们一定会了解到更多的奇迹。
实践后的反思:
整节课下来,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于课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调动。远看长城引导学生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我是从长城的长和姿态两个部分入手,运用课件展示长城的图片,这个环节的教学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长城就像一条气
魄雄伟的长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到了近看长城一部分,我设计了课件从长城条石的大,长城的宽,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雄伟壮观去感受长城气魄雄伟,在了解长城的构造特点的同时让学生画、说出来,加深了印象。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学生的体会真实、深切。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长城为什么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这是重难点时,采用竞赛形式,学生分组讨论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篇六:《《长城》教案》课题:《长城》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技能目标:(1)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并学会在观察中展开联想。(2)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教学目标力求体现知识、技能、情感的多元统一,挖掘《长城》这一篇课文中的科学和人文内涵。)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一课。
在上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