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突破 需要回归本位趋于理性(一)
详细内容
一、梦幻时代:行将终结
近几年管理何其风光。方方面面的管理──文化、战略、流程、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理念、方法、工具、程序,一时间里精彩纷呈、变幻多端。管理理论日新月异,管理概念推陈出新,管理书籍席卷天下,管理大师粉墨登场,管理榜样层出不穷,管理活动如火如荼。
不止如此,管理几近时尚。理论一定要最新鲜、最时髦,核心竞争力、执行力;概念一定要中英文双语对照,流程再造-BPR、平衡记分卡-BSC;书籍一定要畅销热卖,《谁动了我的奶酪》、《没有任何借口》;大师一定要国际级泰斗,迈克尔-波特、菲利浦-科特勒;榜样一定要世界500强的首脑,IBM的郭士纳、三星的李健熙;活动一定要高规格、高档次,高价取费的MBA、高人云集的管理论坛。
其间,集概念、书籍、榜样之大成者,当属GE的前任CEO杰克-韦尔奇。正是韦尔奇的《自传》和“管理秀”,成为中国管理时尚登峰造极的象征。物极必反,也正是这场韦尔奇的“管理秀”,将自己请下神坛,并预示中国管理梦幻时代行将终结。
二、中国企业:管理生态
管理的梦幻源于中国企业家做大做强的雄心壮志,源于中国企业“赶英超美”的宏伟目标。领先国家的管理理论自然而然被视为圭臬,领先企业的成功者理所当然被当作英雄。全球化、信息化带来物理空间的浓缩,对跨国企业的近距离观察和碰撞,使得中国企业既有强烈的竞争压力,又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处于成长期的中国企业获得了高速增长,而且中国市场仍蕴含巨大的潜力,使得中国企业容易滋生迅速实现500强梦想的过度自信。仅仅是一个中国市场,就存在着成就世界级企业的种种机会。
问题显然不在于有没有机会,而在于如何去把握和拥有机会。两种路径:一种是捷径,通过“权力寻租”抓住垄断性资源,实现暴发式发展,这类企业大可不必重视管理。另一种是正路,面对日趋成熟的市场和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对于有使命有抱负的企业,如何可持续发展?如何成就一番事业?在企业家既定、企业初始条件给定的情形下,管理必然成为最大的影响因素;而中国市场化时间短促造成的企业管理差距,更强化了管理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企业界短时间高密度的管理需求,引发出理论、教育、出版等各界有意识的集中供给,这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串串“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