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中国式管理批判(一)
详细内容
有关中国式管理的话题我本不感兴趣,也没有花费精力去阅读这些书(应该是一系列书)。因为,很长时间以来,中国流行一种炒作风,把本来狗屁不是的东西炒得火热,当你忍不住去用心一看,就觉得大失所望。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这股风就开始刮起来,至今愈演愈烈,只要欧美有什么,就要编出一个冠以中国的对应物,好像不这样做,就不足以保持一个文明古国、洋洋大国的尊严。
一段时间以来,偶然从网上看到张羿先生所写的对中国式管理的系列批判文章,认真看了几遍,突然觉得有话要说,虽有隔靴搔痒之嫌,权且当作无聊之聊吧。
张先生洋洋洒洒的十多篇文章,从理性与非理性、精神价值、文化对比、世界观、决策、模式构架等多个角度对曾仕强为代表的中国式管理进行了声色俱厉的批判,历数了其六大无知、十大糟粕,最后从王安、亚洲四小龙、台湾中钢等案例中得出结论:曾仕强所说的中国式管理害大于益,没有存在的价值,更没有研究的价值。
张先生的批判是否正确,有待于更多业内人士(管理者和研究者)进行评论,但我认为至少可以对管理界的浅薄、起哄、跟风行为是一个当头棒喝。下面我想从批判本身和张先生的批判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批判
大凡批判,都要有批判的对象、批判的原因、批判的工具、批判的方法、批判的角度、批判的结论等要素。
(一)批判的对象
批判的对象不外乎是一种思想、一种思潮、一种行为、一项(系列)活动、一个人或一群人、一本书、一个观点、一种说法等等。
张先生批判的对象是以曾仕强为代表的中国式管理学说。但批判的过程中好像无意之间扩大化了,有殃及池鱼之嫌。
(二)批判的原因
批判者认为被批判者是错的,或违背事实、或违背规律和趋势、或违背逻辑、或违背利益……。
张先生认为中国式管理违背科学、违背事实、违背逻辑、违背利益。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张先生笔墨淋漓地展开了系列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