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子”管“粮仓”,不死才怪?(一)
详细内容
案例:
某大型灯饰企业老板钱先生最近遭遇了一场“虚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了5年多的出纳小区竟然将10万元的货款拿到澳门赌博。最后在公安部门的帮助下,小区“回来”了,10万元货款也一分不少地给追回来了,尽管如此,钱先生还是被吓出了一身冷汗。事后经调查,发现小区是舅父带过来的小侄子。
钱老板想知道他的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究竟存在什么致命漏洞?对财务部门人员应如何进行严格监控?企业应如何加强财务管理监控?嗜赌的小区是舅父带过来的人,所以才能够担当出纳职务。那么是不是企业的选用人才程序不严谨或忽视人品考核才出了问题?
专家解答:
这样的事例在某一时期内的中国民营企业中是非常常见的。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下列问题:
第一,人才考核与评价的问题。
出纳员小区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是谁判定的?是怎么判定的?是因为“勤恳”的表现就确定小区是一名合格员工,还是因为其工作事务完成情况良好,没有缺陷才判定小区是一名合格员工?这是首先需要确定的一件事。
第二,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问题。
一是现金管理制度不当或没有。我们的民营企业一直有一个似是而非的错误认识,以为“财务人员就是管钱的”,所以企业所有的钱都交给财务人员自行管理,而没有或不会应用国家银行来规避现金管理风险。对于管理规范的企业来说,财务人员是几乎见不到、接触不到现金的,所有账务往来都是通过银行支付,甚至包括员工工资。企业财务部门仅持有一定数量的应急备用金(一般仅数万元以内)作为必不可少的日常小额开支。
二是授权管理有漏洞。作为财务人员,其持有、支用现金应有明确的数额限定,并经严格的审核程序;管理规范的企业还规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突发事件造成企业的损失。
三是企业印章管理有漏洞。多数民营企业都是将企业的所有印章都交给财务人员管理,甚至包括老板的身份证、个人信用卡、企业账户信用卡、私人印章。这样一来,财务人员每日的工作中,都会接触到大量甚至巨额的现金。在日复一日的现金诱惑面前,在日复一日的漏洞面前,会有几个人经得起这种反反复复的考验与折磨?!在这个问题上,任何人力资源考核的依据、任何道德规范的约束都是苍白无力的、都是没有实际约束力的。于是我们的民营企业包括监控不力的其他企业就出现了这样相似的案例,有的私携数额巨大的现金潜逃,有的做假账私吞账款,或用公款谋取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