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企业价值链的全景式简单(一)
详细内容
“管理越少越好”的潜台词是:
我们都已受到了来自“过度管理”的伤害。
2003年上半年的某一天,海尔CEO张瑞敏在接受凤凰卫视财经记者采访时,再次谈到了他对GE前掌门人杰克・韦尔奇的景仰之情。张瑞敏表示:如果有可能,他最希望向韦尔奇当面请教“大企业如何做小”的问题。
显然,在国内企业管理界已是“宗师”级的张瑞敏对GE研究甚深。如果被要求只能列出韦尔奇对GE的一个点上的贡献,大多数人无疑会选择把GE做成“小杂货店”的传奇。要知道,韦尔奇上任时,那个“创办103年、沾有爱迪生传奇神话、34万名员工、350个业务部门、43个战略事业单元”的GE巨人最终不曾穿上水泥鞋与人赛跑,就是韦尔奇创造的奇迹。至于韦尔奇大刀阔斧、化繁为简的变革行为,那只是达成他“向小公司学习”目标的手段而已。
事实上,“把大公司做小”的同位语就是“把事情变得更为简单”。
大公司躯壳小公司灵魂
小公司究竟有什么优势,让像韦尔奇这样的企业管理大师为之瞩目、劳神?
曾在某大型家电企业国际业务部门当过主管,如今自己创办一家外贸公司的石先生说,他的公司不到10个人,但是开拓新业务的速度肯定比老东家整个国际业务部门――有30多人――更快。优势明摆着,一旦他做出决策,指令将以最短的距离传递给所有员工,剩下的就是执行、跟进和随时反馈,不存在任何信息过滤或壁垒。而老东家的业务部门,报告在不够懂行的主管副总裁办公桌上至少得躺上2天。
在广州做管理咨询顾问的王先生也以自己的小公司设例。“我不会搞办公室政治那一套,让员工看我的脸色行事。我的一言一行告诉员工,不要试图隐瞒和粉饰,告诉我真相,然后我问他们我可以提供什么帮助。重要的是快速去做,错了快回头。”
快速决策、快速执行,减少犹豫的代价;彼此知根知底,沟通渠道更畅通,减少信息失真;目标更专一,可以集中精力对付重要的事;对顾客和市场反应更快;危机感强,浪费少,等等,这些无疑都是小公司的优势。为此,韦尔奇说:“我们不得不找到一种方式,将大公司的雄厚实力、丰富资源、巨大影响力同小公司的发展欲望、灵活性、精神和激情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