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一历史试题(理科)及答案
详细内容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一历史试题(理科)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欢迎你参加这次测试,祝你取得好成绩!
第一卷 选择题
一、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
A.粗放经营 B.精耕细作
C.以土地为核心 D.重视生产工具的改进
2.秦王宣布“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的意义是( )
A.接受商鞅建议实行变法 B.从法律上肯定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C.标志着井田制的彻底瓦解 D.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3.一位殷实的商人,多年来从事丝绸产销业。由于生意兴隆,从而雇用了五位技术工人协助生产。这一历史情境最早应出现在:(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4.与唐朝前期的都城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城最大的特点是 ( )
A.商业活动更加频繁 B.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
C.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市”里 D.依傍河流两岸而建
5. 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
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
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
D.这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
6. 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 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一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画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与下列哪位航海家有关( )
A.哥伦布 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
8. 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出现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可能包括( )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蒸汽锤、铁路设备 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9.甲午战后,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热潮的原因是( )
①列强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和资本输出 ②清政府放宽了以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清政府进行改革,设立了商部 ④清政府采取措施奖励工商
A.①②④ B.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最恰当( )
A. 千呼万唤始出来 B. 小荷才露尖尖角
C. 忽如一夜春风来 D. 无可奈何花落去
11. 下列措施中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
A. 断发易服 B. 废止缠足 C. 婚姻自由 D. 改用西方葬礼
12. 有关西式服饰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有( )
①民间仿效西式服装之风开始萌动 ②清政府对官定服饰进行改革
③民国政府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 ④中山装和旗袍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 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文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是指 ( )
A.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B.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
C.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D.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牧畜
14. 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革命的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对材料中“新应用”的准确理解是( )
A.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实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C.建立新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D.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5.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说:“在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就曾经两次中断、倒退。第一次是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中国现代化进程当时倒退了20年左右;第二次是……中国现代化在那个时候出现极其重大倒退。”第二次倒退是指( )
A.1950―1956年 B.1957―1965年
C.1966―1976年 D.1978―2008年
16. 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
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 )
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中国在朝核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17.1982年1月5日,FOLLOW ME 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掀起了全民学外语的高潮。这一
“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高考制度的恢复 B.对内改革的实行 C.对外开放的实行 D. 广电事业的发展
18.下列关于欧洲共同体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于1967年 B.欧共体是美国主导下的经济政治集团
C.欧共体的成立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 D.欧共体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为欧盟
19. 2011年6月以来,中国南方降雨频繁,造成长江中下游及西南地区发生洪涝灾害,使灾区人民遭遇严重损失,灾后重建任务艰巨,中国如需要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0. 中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的支线客机先后采用了美国、欧洲等19家世界顶尖供应商的产品。
这反映了 ( )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C.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D.世界科学技术一体化
第二卷 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其中21小题12分,22小题14分。)
21.材料一:下面是反映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的两幅图片
(2) 材料二: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场运动?给我们什么样的经验教训?(6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一种经济体制?(2分)这种经济体制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2. 材料一:“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和方法。”
材料二: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请回答:
(1)受材料一中的“直接过渡”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影响,苏俄分别实行了怎样的经济政策?(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哪种经济模式?(2分)
(3)针对这种模式经济上的弊端,苏联又进行了哪几次改革尝试?(6分)
三、论述题(本大题只有一道大题,共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请回答:
(1)材料一各图分别代表什么组织?(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6分)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2分)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教学质量监测(三)
高一历史(理科)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BBCDACBC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AABDCBAC
21.(1)(1)“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教训:①不能单纯按主观意愿办事,要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②应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③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任2点得4分)
(2)家庭联成承包责任制,(2分)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4分)
22.(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4分)
(2)斯大林模式。(2分)
(3)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6分)
23.(1)欧盟,东盟,亚太经合组织。(6分)
(2)问题:a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b世界经济波动与危机传染性和破坏性都空前加强。
c自然环境被破坏,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应对:建立起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的新秩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够实现世界的共同繁荣。
或者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利用一切因素最大程度改变不利条件,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言之成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