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财务控制>浅析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监控问题(一)

浅析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监控问题(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监控

  【论文摘要】:文章在我国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取得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指出目前国有企业面临集团化、信息化不断加强的趋势,分析了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集团面临的财务风险监控方面的财务造假、资本运营和内部人控制等系列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理念指导、制度安排和流程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国有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监控的对策。
  
  近年来,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尤其是中央企业,资产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效益迅速提高,2007年7月13日,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了2006年度全球500强企业名单,内地企业有19家,其中中央企业就达13家。但是,随着国有企业规模的扩大和集团的组建,国有企业的发展又面临新的问题:即集团化发展趋势下的财务管理模式、风险监控和管理等,探讨如何在目前经济日益发展、业务日趋复杂的形势下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国有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国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为了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的发展和资源整合,国资委于2006年12月颁发了《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其目标之一就是进一步推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依法推进国有企业强强联合,强强联合要遵循市场规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形成合理的产业集中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2.集团化趋势加强
  在《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中,就强调加快国有大型企业内部的重组:通过简化企业组织机构,对层级过多的下属企业进行清理、整合,通过关闭、破产、撤销、合并、取消企业法人资格等措施,完善大企业的母子公司体制,强化母公司在战略管理、资本运作、结构调整、财务控制、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功能,通过对业务和资产的调整或重组,发挥企业整体优势,实现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
  
  3.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
  国资委2007年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10年,要基本实现中央企业信息化向整个企业集成、共享、协同转变,建成集团企业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多数中央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核心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达到或接近同行业的世界先进水平。通过大力建设集团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整合系统和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和集中控制能力。充分运用集团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所属企业的战略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党建和纪检监察工作的管理,规范管理流程,提高决策与执行效率,支撑集团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1.财务造假问题
  一些国有企业经营者为了在考核中过关或多拿奖金,一味粉饰经营业绩,做假账,虚报利润,导致资产不实,恶化了企业的资产质量,不断滋生潜在的财务风险。从管理上看,由于企业集团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缓慢,信息衰变程度严重,导致集团公司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及时、准确、完整的财务信息。
  
  2.资本运营问题
  资本运营是企业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资金的筹集、运用、收回的分配。目前,有些企业集团采取非关联性的多样化经营,存在着相当的盲目性和投机性,而企业集团自身管理能力又较差,导致企业资金回报率低,甚至出现亏损。一些企业投融资管理混乱,乱投资、乱担保,或只投不管,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损失;有的企业不严格执行有关会计核算制度,该提留的不提留,该调整的不调整,该入账的不入账,或私设小金库,违规操作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