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电力论文>电力企业如何适应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

电力企业如何适应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

详细内容


摘要 : 电力企业如何适应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如何通过农网科技产品的应用扩大农村用电市场,这是我们在农电管理工作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依靠科技进步,创建一流农村电网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提出了更新观念是前提,全面规划是基础,采用高新技术产品是关键,实现农电管理现代化、提高经济效益是目标的电网建设设想。同时,就泾阳县电力局在电网建设中设备选型、设计模式、主要做法及体会进行了介绍。关键词 :农村电网 科技进步 全面规划 创一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电力要先行。因此,依靠科技进步,建设现代化农村电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电力企业如何适应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
摘要 :
电力企业如何适应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如何通过农网科技产品的应用扩大农村用电市场,这是我们在农电管理工作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依靠科技进步,创建一流农村电网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提出了更新观念是前提,全面规划是基础,采用高新技术产品是关键,实现农电管理现代化、提高经济效益是目标的电网建设设想。同时,就泾阳县电力局在电网建设中设备选型、设计模式、主要做法及体会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农村电网 科技进步 全面规划 创一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电力要先行。因此,依靠科技进步,建设现代化农村电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1 农村电网状况的基本分析
我国农村电网主要形成于60~70年代,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用电需求不断增加,农村电网明显滞后,主要表现:
(1)农网建设水平低,由于受当时条件、技术、设备和资金等因素影响,办电标准低,供电能力差,只维持在灯着滚子转的水平上,很多设备因陋就简。
(2)输配电设备老化。农村电网设备中绝大部分是60~70年代的产品,经过20~30年的运行和风吹日晒、雨雪侵蚀,设备老化严重,电网事故不断。
(3)农村电网建设缺少国家资金投入,长期依靠地方政府和农民筹资,使得农村电网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的需要。
(4)在电网设备管理上长期延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维修改造,只顾眼前省钱省力,缺乏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大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新设备刚换上去,很快又面临设备更新换代的问题,造成了低标准和重复建设。
(5)农村低压电网设备落后,管理脱节,体制不畅。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房屋的大量增加,出现了地爬线、拦腰线、卡脖线、扬手线,造成供电半径不合理,电压质量不合格,线损大幅度增加。
泾阳县于建国初期开始办电,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形成办电高潮,90年代实现村村通电。由于办电标准低,电杆、导线、绝缘子都是因陋就简,再经过几十年的运行,设备严重老化,事故频繁,加上农村电力建设投资较少,80年代到90年代之间,我县投入大量的电力建设资金,但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大部分农民10天有8天用不上电,而且低压线损率高达40%~50%,导致了电费升高,农民负担加重。
2 建设现代化农村电网首先要更新观念
电力建设是经济建设的先期工程,要实现科技兴农,首先要科技兴电,要实现科技兴电,首先要更新观念。只有增强改革意识、科技意识、创一流意识,才能牢固确立电力建设现代化的新观念。企业要更新观念,关键在一把手,主要领导更新了观念,就可以统一领导班子的思想认识,取得共识,就可以带动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向确定的目标前进。
1997年以来,泾阳县电力局就如何进行农村电网改造问题组织了两个专题大讨论。一是对现有设备进行一般性维修改造能否适应全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二是大量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是不是浪费。经过反复讨论、正确引导,我们终于在以上两个问题上形成了共识:①即对陈旧落后的旧电网只进行一般性维修改造,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能使问题越积越多,全面更新旧电网势在必行。②采用老式设备很快就需要更新换代,而且供电可靠性能差,虽少花钱,但重复建设也是浪费。采用先进技术设备,虽然一次性投入多了,但总体算帐还是节约了。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积极借鉴国内外农电发展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开拓视野,找准电网建设的主攻点,认真制订电网建设规划,按照农电系统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要求,坚持自加压力,不断强化一流意识,树立以下了三种新观念:
(1)科技兴电观念。电力工业是技术密集型工业,广泛应用高新技术产品,对于延长设备检修周期,减少事故率,提高安全供电可靠率尤为重要。因此,农网建设不能只满足于灯着滚子转的低标准,要广泛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增加设备科技含量。
(2)要树立适度超前发展观念。电力工业作为先行工业,要求比经济发展具有超前的速度。因此,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从经济发展远景目标出发,根据本地区网络现状和发展方向,确定农电建设规模,跳出修补圈子。适度超前地进行电网建设,这是避免电网低标准、重复建设的有效途径。
(3)量力而行,建设一步到位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农网建设与改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以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供用电质量、改善网络结构、降损节能,实现安全、可靠、高效、经济、优质的供用电秩序为主。因此,要求我们采用新技术设备进行电网建设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电网改造的延续性。在充分重视电力需求预测的同时,通过节能分析,实现电网可发展性,并防止出现大马拉小车和闲置设备的现象出现。
3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实现农村电网创一流
电网建设贵在创新,贵在依照自己的基础条件,依靠科技进步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把农村电网建设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为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我们在进行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应该坚持把高标准、创一流的长远目标与现实条件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实现农村电网建设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在全面实施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过程中,要重点抓好新建项目、改造项目、调度自动化和农村低压电网改造。
(1)新建项目加大科技投入,努力实现科技现代化。在电网建设中,坚持高起步、高标准、创一流。根据农村特点,按照小型化、密布点,短半径的要求,1995~1998年,我们先后对3座变电站进行改造。
我县1992年有10kV线路261km,35kV线路92km,配电变压器357台,容量为24990kVA。经过20~30年的长期运行,设备急待更新改造。为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发挥设备效率,我们以治本为原则,提出了两化四改目标。两化即实现断路器无油化、变电保护微机化;四改即改造高能耗配电变压器、改造旧熔断器、改造阀式避雷器、改造P-15立瓶。仅1997年就淘汰高能耗配电变压器125台,P-15立瓶28117支,阀式避雷器623支,RW3型熔断器525支,截止到目前,全县所有四旧设备已全部淘汰。同时合理调整网络结构,从根本上改善线路负载能力,下大力量治理导线老化、线径细以及导线不带钢芯等问题,仅1998年就更换电杆6000基,10kV分支线普遍采用LGJ-50~LGJ-70以上导线,主线路采用LJ-120以上导线;35kV线路采用LGJ-120~LGJ-185导线。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使电网事故率明显减少,整体水平普遍提高。1998年因线路故障停电仅为65次,比1997年减少41.96%,多售电23万kWh,提高效益11.2万元。
(2)采用高新技术产品,实现农网调度自动化。调度自动化水平高低是衡量农村电网整体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在监控电网运行,处理停电故障,提高供电可靠性等方面,调度自动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搞好调度自动化建设,是建设现代化农村电网的一项重要任务。
泾阳县在电网健康水平普遍提高,整体功能明显增强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调研、反复比较和充分论证,实施了县调自动化工程,并在完善电力载波通信网的基础上,对3座变电所实现遥信、遥测、遥控、遥调。
(3)改造农村电网,降低农村电价。改造农村电网是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减轻农民负担的有效措施,为彻底解决我县农村低压电网中电能损耗高,布局不合理,电压质量差和农村电价高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电网改造工作分两步走:第一步,将照明电价高的村在2000年底前降到0.50元/kWh以下;第二步,通过大规模农网改造,逐步实现城乡照明同价。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农电管理体制,由我局职工下村指导村电工工作,真正管好低压电网,减轻农民负担,满足群众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
2)农村低压电网改造的任务和标准:对配电变压器的改造,一是彻底淘汰高耗能配电变压器,对供电范围大、线路过长、线径细的台区进行重新调整,供电半径控制在0.5km以内,并实行分路控制;二是解决大马拉小车问题,将大容量变压器换成小容量变压器,提高供电质量;三是巩固低改成果,凡符合低压技术规程的配电室和架空线路,在完善的基础上不再进行大规模改造。对架空线路的改造,采用长为12m电杆和截面为50mm2以上架空线,高压线路架设到村内负荷中心处;低压主线路全部使用长为10m电杆,截面为50mm2以上裸铝线;低压支线路使用长为8m电杆截面为30mm2以上裸铝线。架空线路采用4线制架设,线路档距在村内为40m,在村外田野不超过50m。并与文明村建设相结合,达到网架结构合理统一。
3)下户线和房檐线的改造。下户线采用截面为10mm2新型防老化绝缘线。房檐线使用截面为6mm2防老化绝缘线或穿PVC管敷设。
4)计量装置的改造。采用集装表箱式,即以五户为标准,将电表集中装在一个表箱中,进户线穿管,实行封闭型管理,并由电工分片轮流抄表到户。
通过农网改造,使农网线损普遍降低,即由原来的20%~30%,降到12%以下,农村电费平均下降0.10元/kWh,为城乡同网同价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4 建设现代化农村电网应当把握的几个问题
(1)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是建设现代化农村电网的前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已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因此,农电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只有站在坚决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高度来认识农电工作,才能更新观念,确立建设现代化农村电网的宏伟目标,才能不怕困难痛下决心彻底改造落后的农村电网,使农电工作真正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2)敢于引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是实现农网建设现代化的关键。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习惯了的事物及用熟的设备,都不愿意轻易舍弃,甚至对新事物不理解,不信任,怕不安全,出问题等等。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如果不接受新事物、新技术,那就等于抱残守缺,势必落后于社会,落后于时代。
(3)用足用好资金是搞好农村电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面对庞大的农村旧电网。我们每年的整改资金有限,如何进行旧网改革,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我们根据资金情况每年重点安排三两个项目进行改造,项目定了就必须保证标准,保证质量,宁可少干一两项,也要集中资金把要进行的项目改造好,坚持一次到位,尽量采用先进设备。这样每年搞一部分,脚踏实地坚持几年,很快就能建成一个全新的农村电网。
(4)通过电网建设刺激消费,拉动电力市场。电网建设搞好了,实现安全可靠供电,电压质量提高了,老百姓就愿购买电器设备,否则,电压质量低,事故频繁,冰箱无法用、彩电看不了,甚至连管灯也不亮,老百姓就不会购置用电设备。
结论:建成了现代化的农村电网,加上优质高效的服务和适当电价,人们自然就会考虑用电消费,就可以夺回被柴油机、天然气等抢占的部分电力市场,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有了现代化的农村电网就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