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及对策(一)

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及对策(一)

详细内容

  摘要:学习动机与学习者的成绩紧密相关。学习动机对学习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中,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是属于积极的影响因素。学习过程中的焦虑、不正确的竞争心理等是属于消极的影响因素。激发和保持大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两方面的共同努力:教师和学生。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适当的评语,积极的鼓励。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确立学习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排除影响学习的不利因素、专心学习,并且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动机;教学方式
  
  引言
  
  动机是激励人们采取行动的心理动因。人的各种活动都源于一定的动机。有关学习理论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学习效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学习活动归根到底是学习者本人的事情,而学习者之间出现的差异除了智力、个性等自然禀赋外,主要取决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否明确持久。大学生的学习比中学生更复杂、更高级,同时也更依靠自觉和独立的能力。学习动机的强弱对大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着极大的影响。那么,目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他们的学习动机有何特殊性?如何激发和保持其学习动机?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提出几点激发和保持学习动机的办法。
  
  一、动机概述
  
  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是其源泉,学生的学习动机活动也不例外,所谓学习动机是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趋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因,学习动机的实质是学习需要,这种需要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古今中外很多著名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法国启蒙教育家卢梭进过:“形成一种独立的学习方法,要比获取知识更重要。”这说明只有学习者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主动、高效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习质量[1]。学习的动机对大学教育的影响也是十分的明显的。
  大学的学习活动有较强的专业性,独立性和自觉性。这就更需要我们必须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促使我们的学习活动保持一定的强度和力度,当前,在大规模扩招下步入高校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在着学习动机缺乏的问题,当然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变量,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缺乏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质量,高校必须多方齐下,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空虚是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感受。从中学那如上弦箭般的紧张生活到无拘束,学生很容易变得像大海上面的没有舵手的小船,不知道何去何从。所以确定自己的目标,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同学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出现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身上。上大学前后的动机落差,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远大理想,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都是导致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重要原因。
  随着校园生活的多样化,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容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跳出农村,在城市工作。因为有很多农村家庭的子女,尽管家庭并不富裕,但父母仍希望孩子读书,出人头地,这样的孩子往往都很懂事,也很努力学习。他们的目标是争取在城市找个比较合适的工作,走出农村,不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2.做一个大学生有较高的声誉,能被人尊重,这便成了他们的学习动机。
  3.能够获得一个好的工作,追求较好的物质生活待遇。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较好的物质生活对人来说很重要。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是越来越严格。特别是一些领域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往往这些领域的薪水是比较高的,因此能在大学里面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对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这也成了实现他们梦想的动力,也正是他们学习的动力。
  4.做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以便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这样的学习动机我们是应该有的,因为国家培养了我们,我们也应该学习更多的知识来回报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我们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懂得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和夺取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新胜利的道路上的重要性。把我们的这种想法作为我们学习的动机,并且坚持下去。
  5.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实现亲人的美好愿望。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父母的付出是最多的,我们有义务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对我们的期望也是很高的,我们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对它们最好的报答就是好好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会让更多的人有所建树。
  6.学业和就业压力。适当的压力也是动力,但是太超前的想这些压力会觉得很累,但太多压力有适得其反的作用。竞争是非常的激烈,我们要把这种压力变为动力,让他来促进我们的学习。
  上面所说的这些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重要因素,然而事实上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许多的不纯之处,这些不单纯动机将错误地引导大学生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学习动机过于狭隘。有些学生只想到自己,而忘了曾经关爱过自己的人,没有报恩的意愿,为了自己,什么事都会做,这种不懂得反哺的人,将来对社会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那样学习者整天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固然好,但有时他们为了自己,而不惜采用不正当的方法而毁了别人的一生,这在大学里是普遍存在的。
  其次,学习动机过于低俗。有的学子奉行爱情至上,为了爱情,无视其他的一切,为了它的长存,就会努力学习。在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这对学生的未来固然很好,但这样的学生的眼中会无视周围的一切,养育自己的父母,关爱自己的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很有可能会被忽略,这样的人对社会有很大的好处吗?学生不应把自己拘泥于一个小的范围,否则,对社会的发展不会有多益处。
  最后,学习动机过于功利化。从踏入大学的那天起,一些学子就会以金钱为学习目的,为了金钱利益,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一学期为了得到什么奖项而努力,有时它是进取的表现,但在一些大学,为了奖项在努力学习中得不到的话就采用不正常的方法,这样做对有些人是不公平的。在大学就学会了暗箱操作,那到社会上岂不是要让许多务实的人吃亏,对社会来说,这样的人才也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三、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下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给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教师方面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也会对这位教师传授的课程感兴趣。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就要注意塑造自身的形象。广博的知识、优雅的谈吐和高尚的人格是教师形象的魅力所在。教师要不断地充实、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去征服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产生学习兴趣。教师不仅在教学内容、思维方法上影响学生,而且以自己的整个人格的魅力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尊重、信任学生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得到人格的尊重和必要的信任,才可能进入“主角”,参与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才能激发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坦诚相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
  
  2.精心谋划和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要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做法,做班级中平等的一员,组织学生自我管理,使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自主学习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但它不排除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它对教师“主导”的要求更高了。如何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并能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如何营造民主氛围,使全体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如何淡化“教”突出“学”,把教学过程变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使教师自身由知识传递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这一切都需教师精心谋划和组织才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