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鹿毒奶粉”事件看我国企业诚信缺失与治理对策(一)
详细内容
[摘 要]我国一些企业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为: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商业欺诈行为屡见不鲜、企业偷漏税以及发布虚假信息等,严重损害了企业及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们认识产生偏差与混乱、公司治理不健全、失信成本偏低等;提出了构建全新的社会及企业诚信文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大失信行为的成本、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规范政府行为等治理对策。
[关键词]我国;企业;诚信缺失;诚信文化
2008年9月,由媒体率先曝光而后真相大白的“三鹿毒奶粉”事件震惊全国,甚至惊愕世界。仅仅初步统计,三鹿有毒奶粉就造成了3名婴幼儿死亡,多达3万多名婴幼儿身体受到损害。在随后进一步的检测中发现:含三聚氰胺的奶制品生产企业多达20多家,其中不乏享有免检待遇的著名品牌,如伊利、蒙牛、光明等。婴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饮用的奶制品竟含有毒成分。人们不禁要问:不法商人的良心何在?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诚信何在?有关政府职能部门为何失职?在这里,本文就我国企业的诚信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现状
(一)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目前,我国市场上的伪劣商品随处可见,充斥着市场的每个角落。假冒伪劣商品种类之全、数量之大,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而隐秘的假货经济体系,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甚至危及消费者的生命与健康。如2001年11月的“河源毒猪肉”事件、随后的南京冠生园的“黑心月饼”事件、2004年4月震惊全国的阜阳特大劣质奶粉事件,乃至于去年发生的“三鹿毒奶粉”事件。所有这些事件无不反映出不法商人和失信厂家利欲熏心,不仅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昧着良心做生意,甚至到了“谋财害命”的地步。由此可见,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被一种诚信危机所笼罩,
(二)企业之间商业信用日益萎缩、商业欺诈行为屡见不鲜。其一,目前,我国企业之间相互违约、不履行合同、相互欠债、赖账等行为时有发生,导致企业之间“三角债”频频发生。不仅造成企业正常现金流转的困难,甚至导致一部分企业因债务危机而破产。由于缺乏诚信,我国商业信用日益萎缩,合同交易只占经济交易总量的30%,合同履约率只有50%左右。其二,企业的商业欺诈行为屡见不鲜,具体表现为:商家虚假促销、利用合同诈骗、民间融资诈骗、假冒外资诈骗等。与以往相比,商家的欺诈手法愈来愈高明、愈来愈隐蔽。
(三)一些企业逃废银行债务,银企关系陷入信用危机。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是合作与服务的关系,双方真诚合作可以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然而,一些企业在与银行交往过程中却缺乏诚信,在发展顺利时,高估自己的企业价值,以求从金融机构获取高额的贷款额度。在遇到危机时,那些失信企业则通过不规范破产、承包、租赁、多头开户等方法,千方百计逃避债务,致使多家银行出现了大量的不良资产,给银行以及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
(四)企业发布虚假会计信息,误导投资者、扰乱市场秩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诚信问题。据2004年财政部公布的会计信息质量公告显示,在全国抽查的157家企业中,有152家企业存在虚报利润现象,占被抽查企业的98.7%。2001年的有关调查显示。88%的调查对象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持不信任态度。“琼民源”、“银广厦”、“郑百文”等,均是失信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发布虚假信息、误导投资者、造成股价大幅波动、扰乱市场秩序的典型案例。
(五)偷税、漏税、骗税等屡禁不止,企业失信于国家。据推算,我国每年由于走私、骗取出口退税等不法经济活动给国家造成的损失约为1000亿左右。个人所得税主要由工薪阶层承缴。据测算,我国高收入群体每年漏缴个人所得税的总额约在1000亿元以上。两项合计,国家每年损失约在2000亿元以上。
二、我国企业诚实缺失所带来的危害性
(一)诚信缺失影响企业信用的发展,增加了交易成本。由于企业间缺乏诚信,正常的信用观念遭到破坏,信用作为支付手段的功能也被极大地削弱,企业间赊销、预付等交易方式难以正常进行。目前,企业间的交易方式更多地采用现金交易,相互不授予信用;有的企业甚至采用以货易货的交易方式,严重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信用缺失,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营运成本和投资风险,提高了投资预期的不确定性,使企业的投资活动更趋于谨慎和收缩。
(二)诚信缺失将使企业品牌建设更加困难。品牌是企业的“名片”,代表企业的形象、品质和信誉。企业品牌建设应以诚实为基础,否则品牌可能成为空中楼阁。优秀的品牌都是靠良好的诚信记录堆积起来的,如海尔、同仁堂等。未来企业间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诚信的较量。同时,已经知名的品牌一旦失信于消费者,也将被市场无情地抛弃。在这次毒奶粉事件中,三鹿品牌已被市场无情地抛弃,蒙牛、伊利、光明等著名品牌则遭到严重打击,其股价遭“腰斩”,损失惨重。
(三)企业诚信缺失有损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立。其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开始逐步迈出了短缺经济时代,市场也进入了买方市场阶段。要保持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扩大内需是必然的政策选择。然而,由于企业诚信缺失,市场上到处充斥着假冒伪劣商品,商业欺诈行为防不胜防,消费者购物、消费时缺乏安全感,消费欲望被压抑。由此,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率居高不下,国内需求不旺,经济发展对外依赖度偏高,经济结构也不尽合理,整体经济未能健康持续发展。其二,多年以来,国家医疗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教育体制改革等,由于缺乏信用制度的支持,政策实施的难度较大,实施效果也不甚理想,从而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
(四)企业诚信缺失有损中国商品形象,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我国对外经济交往。在对外经济交往中,有的企业以次充好,甚至将假冒伪劣商品卖到国外,损害国外消费者利益,败坏中国企业的声誉,损害中国商品的形象。
(五)企业诚信缺失有可能造成社会道德的沦丧。从社会而言,企业诚信缺失为整个社会树立了“坏孩子”的榜样。若不能有效根治此行为,失信难免会突破企业的边界而向社会蔓延,从而导致社会道德的沦丧,危及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