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一)
详细内容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计算机基础教育是大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应加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能操作、编程、应用的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1]。
一、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代写论文
由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的应用已进入企事业单位和百姓家庭,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非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应具备运用计算机进行办公自动化和处理专业领域中相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成为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不可缺少的重要技能。目前,教育部规定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国家计算机应用能力B级及以上证书方可毕业,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着为考级服务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知识面太窄。有的学校只开设一门语言课,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缺乏对计算机系统全面了解,对计算机应用知识掌握不够。
第二,授课内容落后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而授课内容还停留在常用的应用软件上,许多学生对计算机发展中的新技术知之甚少。
第三,动手能力普遍较弱。许多学生还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甚至有的学生还不会使用常用软件,汉字输入速度非常慢。
第四,在许多学校计算机课程仍然是孤立一两个点,没有连成一条线。同时,在其它课程中使用计算机的不多。这样,学生难以体会到计算机作为现代工具对各学科的巨大作用[2]。
二、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目标,是为培养本专业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服务的[3]。它既要求学生要具备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又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就目前各专业普遍需求看,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教育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层次:计算机公共基础能力包括常用操作系统;文字、表格、图形、图像、简单动画处理和制作能力;计算机硬、软件和相关设备选购、安装、调试能力;国际互联网浏览、信息检索、文件下载、收发电子邮件的能力;检测和预防计算机病毒能力。第二层次:计算机技术基础能力包括使用一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分析、调试能力;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硬、软件常见故障的检测和排除能力;学习和使用新软件的能力。第三层次: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包含计算机联网能力;网络通信、办公室自动化和多媒体技术使用能力;利用计算机结合本专业进行科学计算、模拟仿真、自动控制和辅助设计的能力。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理论和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三、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的分层次教育
高职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各专业学生都具备的基本技能,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在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上应有所区别。例如理工科专业学生对计算机要求高一些,对文科学生就低一点。对不同专业要根据不同要求按层次实施计算机教育,这样才能各取所需,各学所用。通过长期从事计算机教育实践,我们按上述划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