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形式多样化的一点浅见(一)
详细内容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教学形式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综合化的概念与研究,以及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操作,同时指出了在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用华中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形式 教学手段 教学艺术 多样化 综合化
一、教学形式多样化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班级教学形式,既有广为人知的优越性,又有其局限性:一是刻意强求在综合智商和智能类型方面存在着或大或小差异的各类学生齐步并进,从而造成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二是主要强调教师的教,往往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为了革除班级教学存在的上述弊端,国外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进行时组教学的研究和实验工作;在近十几个年代里,适应个性差异、注意个性发展的多种个别化教学形式又在西方教育改革的热潮中相继涌现出来,而法国中小学教学革新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教学形式要多样化。国内外研究发现,学生在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中比在班级教学中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独立性更高,教学效果更好。由此可见,打破教学形式的封闭化,实行教学形式的开放化,借鉴国外种种教学形式的合理成分,根据教学实际采用适应差异、注意个性发展的多样化教学形式,以弥补班级教学的先天性不足,这应是我国今后教学形式改革的重要走向。
二、教学手段综合化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较为集中的横截面,是教师向学生进行教育、传播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主要形式。教师的整个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无不在课堂教学中比较集中地反映出来。“不懂得传道有方、授业适时的教师,纵有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也难以让学生达到解惑的境界”。只有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乐中学”又在“学中乐”,才能达到教与学有机结合的最高境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功与快乐总是相伴而行的。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运用好表现――成功――快乐三步曲方法,尤其对后进生,要多给予肯定评价。
现在,人类教学手段的发展已跨入综合化、开放化阶段。然而,在我国广大的教育落后地区,中小学教学手段却还滞留在孤立化、封闭化阶段――只靠一本课本、一枝粉笔上课!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所产生的效果是显而易见、可想而知的。教学手段一日不走上综合化的正轨,教学质量就一日不能冲出现时的低谷。
语言、普通教具和现代化教具各有其功能和局限,三者只能相互补充,不能相互替代,更不能相互排斥。在教学中,如能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就能获得整体最佳效应。国外研究表明,人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综合运用语言、普通教具和现代化教具,把听觉和视觉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高达65%。可见教学手段的高度综合化的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保加利亚哲学博士拉扎诺夫首创的趣味学习法、欧美的个别化教育和日本的“帕索控”教学等等,无不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而取得显著效果的。
因此,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把普通教具从冷宫中请出来,并配备力所能及的现代化教具,将教学手段尽快推上综合化、开放化的正轨,刻不容缓。
三、我在采用教学形式多样化进行教学的一点心得
在新《纲要》颁布后,随着各种新理论的形成,在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同时,也有可能会影响一些技能或其他方面的传授。
当然也可能是我的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刻意地追求教学形式多样化,只会对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我认为单就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出发,应该选择新课程的教育观念,培养技能还是应该选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两者都不可孤立进行。可是要把握好这两者在教学中的适当比例,实在是很难,这就需要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从点滴中进步。
新课程要求我们重新认识课堂教学,以往的“专制型”教学形式应由 “民主型”课堂教学形式所取代,学生课堂上的“被动型”学习应逐步转变为“自主型”学习,整个课堂教学要大步流星地从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封闭型”走向“开放型”。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仍不能转变教学观念,还一味地采用传统的灌入式教学方法,无疑会在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就扼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针对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创设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寓教于乐,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激发他们源源不断的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体”。
(一)善于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
好动是中小学生的最大特征,即使在课堂上,要他们乖乖地坐着听讲四十分钟也是不太可能的。针对学生的这种特征,我们可以设计一种动作化的课堂教学形式,赋予枯燥死板的教学内容以生命活力,让教师带领全体学生一起行动起来。一节课并非全是话语的交流,动作也是一种语言,具有形象、指示、表情、象意等多种功能,适当的动作语言,往往要比烦琐的讲解要来得简单、明了、生动。
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借助各种机智的动作表情达意。如向学生问好时,可以加上摆摆手的动作,这样不但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联络了感情;当表扬学生回答问题正确、精彩时,教师可以竖起大拇指以示“OK”,并引导其他同学向他(她)拍掌鼓励,这样在肯定了那位同学的同时,也能“诱惑”其他学生获此“殊荣”的愿望,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教师只要简单地耸耸肩,或双手掌心向上摊开,避免了“对不起,你回答错了!”等语言表达时所造成的尴尬局面。
同时体态语言还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知识、理解知识、记忆知识。记得有一次上化学实验课时,我叫大家熄灭酒精灯的火焰,一位同学马上用嘴吹灭了火焰,我立即拍了一下手掌,我问“同学们,这样对吗?”,我做了一个示范,左手拿起燃着的酒精灯,嘴巴对着火焰作了一个吹的动作,同学们说“不对”。这样既不会给那位做错了的同学难堪,又提醒了其他同学熄灭酒精灯火焰该用什么正确的方法。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让所有学生的思维都动起来,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印象,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善于运用游戏进行教学
儿童是天生的玩家,游戏最适合中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也深受他们的喜爱,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又可以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编出适合的游戏。如:在复习元素符号时,我把常见的26个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分别写在52张用扑克制成的卡片上,四人一组,每人拿13张卡片,当某位学生出一张元素的符号或名称的卡片时,要求另一位学生出一张与之对应的元素的名称或符号的卡片,如果出错了大家可以及时纠正。这种丰富多彩的游戏,将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变得不再单一,让学生在玩中学,真正作到了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