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计算机理论>校园网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校园网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详细内容

在信息社会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来传递、加工、存贮与利用信息资源,网络空间中有大量学习资料和各种辅助教学媒体,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没有的,并且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深入,在各类学校中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如何高效地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应试水平和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逐步被摆在教改的日程上来。

教学模式改革的紧迫性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加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进入角色快的"短平快"人才更受企业的青睐,因为企业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大都不愿意额外的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无论是时间投入,还是经费投入,因此,作为培养实用性人才的一般院校来讲,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从普及计算机教育的角度来看,利用计算机解决一些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向往。通常学生们学习某些应用软件知识和操作只是从最高层面上了解计算机的功能和工作状况,体验计算机带给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便及快乐,而学习计算机公共课不仅是为了掌握一种辅助工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训练。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解决的一个难题。

校园网环境下教学的优越性(1)资源丰富性:校园网环境下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内容全面,资源包罗万象,从内容上来看有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等级考试方面知识,在形式上则有电子教案、视频课件、多媒体的学习工具及交互式的模拟考试等。这些内容涵盖了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大纲或是涉及到许多学生所关心的热门话题,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上进心。(2)共享性:校园网的最大优势就是资源的共享、检索快捷,方便整合。速度快捷的搜索引擎大大方便了学生选则合适的教学资源。教师只要确立主题或是材料类别便可迅速找到所需资料,且经过整合后的这些资料可构建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3)即时性和自主性:课堂教学是传统教育主渠道。把计算机和大屏幕彩电引入每一间教室后,提供了网络教学的新环境,突破教学在时间、地点和教学媒体信息上的限制。在这样的多媒体教室里,通过课件点播系统,可查询和点播网络中心数据库存放在服务器上的以及Inter广域网上的课件和有关教学信息,通过电视屏幕显示出来,或是通过多媒体投影机投到大屏幕上,配合教师进行演示教学。这样可充分利用图、文、声、像,为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并且学生在宿舍里,也可以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进行点播,充分体现了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即使性和自主性。(4)交互性:通过购买或组织师资自己开发基于校园网环境下的教学平台,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充分运用在线测试,作业的方式,来检查自己现阶段的学习效果。并且可以利用BBS论坛、考试管理系统、视频系统、E_mail等来开展师生间的讨论、网上考试、讲课、答疑实现非接触式的教学互动。

校园网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策略校园网环境下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基本策略是突出计算机的多媒体、交互性,培养学生通过计算机获取信息的能力,并提倡任务驱动下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策略,突出思维参与,培养学生主动寻找信息、综合思考、动手实验的能力。教师通过设计任务来交代每次上课的目标,然后给时间让学生阅读、思考乃至讨论合作,作出解决任务的构想,最后由学生给出实验结果。任务驱动策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由于任务往往难度高于教材,学生通过思考、合作、竞争,在完成任务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