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加乔夫的悲剧(一)
详细内容
苏共解散、苏联解体以后,苏联党和人民的叛徒戈尔巴乔夫最终亮出了他所导演的一场骗局的底牌:“应该改变制度,我当时(按:指他刚上台时)就得出这个结论。但是一开始,社会还没有作好准备,就这样提出问题,那将一事无成”,“就我的工作而言,我一生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我感到安宁”。不过,倒也应验了中国民间一句谚语,叫做“作贼不打,三年自招”,戈尔巴乔夫把时间拉长了一点,6年之后,也就是他搞垮苏联社会主义之后才不打自招的。苏联解体之后,许许多多正直的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感到受骗上当了。本文介绍的叶·利加乔夫就是这众多受骗上当者中一位悲剧性的人物。他写过一本回忆录,书名为《戈尔巴乔夫之谜》。他在书中写道:“人民可能指责我这样晚才把我自己关于一场大骗局的思考披露出来供人民评判,这场骗局取代了社会主义改革,我应该接受这种指责”,又说“当目前政治斗争灰尘落定,各种烟幕消散时,历史将使一切各就各位”。
利加乔夫的悲剧能给我们共产党人和劳动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带来什么启示呢?让我们顺着利加乔夫的“轨迹”,看一看、想一想吧,或许能悟出点什么。
一
叶·利加乔夫1920年出生在西伯利亚一个农民家庭,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工业学院,曾在中央高级党校学习过,1944年加入共产党。1957年5月,37岁的利加乔夫在新西伯利亚担任地方党委书记,1961年调任苏共中央俄罗斯局宣传部副部长,后任组织部副部长。1965年11月,他被调到西伯利亚西部任托木斯克州党委第一书记。1976年,他被选为中央委员,1983年4月任苏共中央组织和党务工作部部长,1983年12月任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85年4月被提升为政治局委员,成为主持书记处会议、掌管意识形态并担任外交委员会主席的第二号人物。据来自苏联的资料介绍,利加乔夫以“办事果断,言谈利落,立场坚定,有知识,有远见,有魄力,廉洁奉公”而著称。他同科学界、知识界、军界和地方干部群众都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因此享有很高的声望。1987年秋,他开始觉察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路线有问题,随后与戈尔巴乔夫产生了分歧,并展开了一系列斗争。1990年7月苏共二十八大上,他被戈尔巴乔夫赶下台,结束了他这一段是是非非的生涯。
利加乔夫比戈尔巴乔夫大10岁。他们是70年代初认识的。他们一起出访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代表团里的成员,那时戈尔巴乔夫在北高加索,利加乔夫在西伯利亚,他们都在基层工作。此后关系渐熟,每当他们到莫斯科开会见面时,就像老朋友一样经常交往,常常就个别问题和普遍性的问题交换意见,又常常是“英雄所见略同”。
1983年4月,在安德罗波夫接替去世的勃列日汉夫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以后,利加乔夫与许多州委书记一样,“急切地期望变革”。在讨论人选问题时,时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主管农业的中央书记戈尔巴乔夫认为,需要有利加乔夫那样的人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安德罗波夫和其他政治局委员一致赞同。利加乔夫在回忆这段历史时深情地说:“在当时的苏共中央政治局里,有一个人(按:指戈尔巴乔夫)不仅向安德罗波夫推荐我作候选人,还积极推动把我调到莫斯科.”1983年4月那是“令我难忘的日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份量迅速增加了,……这是个好兆头,而且我看到他的计划中有我的角色,……正在发生的事符合我的观点”,“内心准备好好干一场”。此后他和戈尔巴乔夫的关系更密切了,用利加乔夫自己的话说,“我们的关系发展到只说半句话彼此就能心领神会的地步”。
1984年2月,安德罗波夫死后,又一位老人契尔年科掌了权。谁来当二把手?在这个节骨眼上,利加乔夫借机在契尔年科面前为戈尔巴乔夫说了许多好话,使契尔年科不再听信反对意见,转而支持戈尔巴乔夫。
1985年3月10日,契尔年科去世了。在戈尔巴乔夫和格里申谁来接任总书记的问题上,利加乔夫又一次利用他兼任中央组织部长的有利位置与另两位元老——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和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一起展开了斡旋,使戈尔巴乔夫终于登上了总书记的宝座。利加乔夫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当时我直接目睹并参与了那场事件,那时我是这样想,事过多年我仍然这样认为,我还绝对有把握地说,政治局委员中有人明显地不赞成戈尔巴乔夫为总书记候选人”。“当时私下还流传着契尔年科留下的保举格里申的‘遗言’。尽管这种‘遗言’未必会对新总书记的选举产生决定性影响,可它无疑将给推荐戈尔巴乔夫为总书记候选人造成困难,票数会分散。”这里,利加乔夫等人的活动显然起了作用。
对戈尔巴乔夫的上台这历史的一幕,博尔金在他的《戈尔巴乔夫沉浮录》一书中是这样评价的:“自从1985年3月一小部分人通过巨大的阴谋活动,在一个大国推出这位领袖,他便以权术欺骗了他周围的人,欺骗了最高职位的中央委员,用甜言蜜语糊弄了千百万苏联人。1985年3月,在历史上将成为新的动荡、黑暗势力的倾轧、无政府状态、人民视为最神圣的东西遭到践踏的开始,成为我们伟大祖国解体的开端。动荡开始了,人民暂时还在沉默。”利加乔夫此时所扮演的角色是功是过?别人比他自己清楚。历史是实实在在的。
戈尔巴乔夫挺够朋友,一上台就把几个“有功”人员加以重用:把雷日科夫提升为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主席;把葛罗米柯提升为最高苏维埃主席;把利加乔夫提升为政治局委员、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事实上的苏共中央二把手。可是好景不长,他们之间的分歧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