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若干经验与思路(一)
详细内容
论文摘要:本文以全面而深入地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统一为原则,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实际。对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作出经验总结、提出工作思路,以利于提高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实效、促进教学实践新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优化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肩负着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和培养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责任。它将指导当代大学生更自觉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才立业,报效祖国和人民。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进一步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确实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效果,是理论教学本身建设发展的需要,更是实践变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因而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教改实际,以坚持全面而深入地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统一为原则,从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建设。以及实现这些改革建设的基本路径保障等教学运作的若干重要环节,作出经验总结,提出改革和工作思路,以利于进一步提高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实效,促进今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实践的发展。
一、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更好地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和实践意义
1.必须直面和登临真理的高地。更好地彰显和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光辉和实践魅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必须真正从本质、规律的高度,讲清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世界观、方法论原理和实践意义。任何理论的魅力和意义都集中表现在它所拥有的指导实践的强大功能上。而这一功能的现实性前提则在于它具有正确反映和揭示对象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真理本性。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集人类发展的思想文明之精华,最科学地揭示和阐明了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世界的普遍本质和运动规律,并且自觉地致力于成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它才在理论上具有了科学真理的价值,在实践上具有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例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中,就要以实践为基础和核心,真正阐明世界何以具有客观的物质本质和普遍的运动规律,又如何必须并怎样在实践中加以遵循。只有从这样的视角,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才能达到深刻、透彻和精要的高度,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真理的光辉和吸引力、具有实践的伟大指导意义。
2.必须直面和阐释时代变化发展的新课题,更好地体现和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时代惑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儿,又是时代的精神向导。今天,马克思主义产生近160年来,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都发展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出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例如,新科技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当代资本主义的调整策略和变化特点、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曲折、互联网时代社会生活的国际性特点等等问题。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必须放眼世界,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着眼于时代的发展,对时代课题给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回答,使马克思主义真正体现并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巨大生命力,真正成为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成为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
3.必须直面和回答实践的新发展新要求,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实践吸引力和战斗力
学习、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一定要紧跟实践前进的步伐,如江泽民所指出的,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征程中,新成就、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它都有待给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总结和回答。例如,社会主义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民族性、历史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加入WTO所直接面对的经济全球化等诸多重大课题等等,都有待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视角给以科学合理的阐释,以帮助同学们廓清认识、坚定信心,进一步解放思想、革新观念,指引新的实践。
4.必须直面和解答学生成长遭遇的各种问题,表达和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个体亲和力和人文关怀
在持续深入发展的国家经济社会及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中,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思想等都不断遭遇和面临各种新环境、新情况、新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必须紧跟学生成长和前进的步伐,义无返顾地表达和发挥答疑解惑、帮助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价值和意义导向功能。例如,通过诸如哲学的辩证思维对科学认识问题和困难的意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性、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确立正确人生观的指引等等的具体联系中,使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确确实实来到大学生的个体学习和生活的实际中,影响、启迪和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个体实践。
二、优化教学方法改革,确实以正确科学的方法维系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发展
1.必须牢牢贯彻和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理论讲授法。增强讲授的方法性、科学性
理论讲授仍然是教学的基础和核心环节,讲授方法直接维系着理论的科学性和基本生命。而任何方法都只有紧紧服务于内容才是真正积极的有现实性意义的正确和科学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探索、改革、建设更是必须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体现素质教育的讲授方法,这是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素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的一面。
例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中。长期坚持并行之有效的讲授方法是以实践为依归的“双构”素质教育教学法,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理论知识构造方法论思想、丰富知识系统;又以方法论思想、系统知识来进一步构造和演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最终形成认识世界的原理知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思想有机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体系。这就从教学方法上,充分显示和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缜密的科学性和强大的方法论功能,使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方法性、实践性,开放性、科学性等特点,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2.必须牢牢贯彻和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实践教学法,提高学习的实践性、创造性
着眼于主动学习和实践运用,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学法要求的实践的一面。根据这一要求,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的长期实践和不断完善的情况看,开展学生习作训练和交流教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它可以较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从以往的“听课一笔记一应试”被动型学习,转向“理解一思考一应用”主动型学习和实践的良性状态上来,达到身心到位、学以致用、事半功倍。
这一教学的具体实旅步骤是:第一,要求以学科重要原理的学习为直接指导依据,以现实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对象,以学习和掌握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思维特色和实践力量为目标,撰写学习论文,展示学生掌握的认识世界并最终改造世界的素质和能力;第二,教师给以选题和命题方向方式的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写作提纲、经教师批阅后进入实际考察调研和资料收集;第三,学生经对占有的资料进行充分分析、归纳和提升后形成正式文稿,教师对其内容、形式、态度等诸方面进行批阅、评议和评分;第四,最后由学生个人申报与小组推荐相结合确定主要人选,代表小组对习作进行班级课堂讲演和交流,教师和同学共同对发言做出评议和评分;第五,习作和交流讨论的得分按一定比例分别计入个人及全组同学的学科考试总评成绩,优秀习作还可由教师推荐给校刊发表、进一步扩大学习效果。这是一个取得了优良教学效果、积极有为的成熟方法,已开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各课程教学所借鉴和运用。当然,也存在有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的方面。
3.必须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环节、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过程的丰富性和手段的先进性
从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改革过程看,有益的经验在于:我们始终致力于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环节,使教学的整体过程更趋于完整、科学、严谨;始终致力于不断改进和丰富教学手段,使之富于生动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样力促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乐于实践;使教学手段更生动、更丰富,以此来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