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一)
详细内容
[摘要] 要解决我国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必须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吸收力和竞争力;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拓展绿色食品生产开发规模,塑造“绿色经济”的形象。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论述了以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这一问题。 ?
[关健词]现代农业 农村经济 社会主义新农村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十分难得的大好局面,但也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从总体上看,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现状没有明显改变,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的局面没有明显改善,经营规模偏小、生产方式粗放的格局也没有明显改观,造成农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农村经济发展仍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积极应对。
一、牢牢把握我国现代农业建设阶段性特征,增强加快发展意识
全面认识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增强加快发展的自觉性。现代农业是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由现代新型农民和现代企业家共同经营的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是,要素投入集约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生产手段科技化、产业经营一体化。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充分认识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性。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进一步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必然选择。
深刻认识我国现代农业的特点,增强加快发展的针对性。建设现代农业,既要遵循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我国现代农业的特点。尽管我国农业的总体水平不高,差异性较大,但也要看到东部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已经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转型阶段;尽管我们面临着农业投入不足与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矛盾、农业粗放经营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业农村经济尚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但也要看到我国财力和以工支农的能力正在逐年增强,农业生产手段正在由以手工劳动为主向机械化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在由以传统小农分散经营为主向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转变;尽管我国农民的文盲半文盲率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但也要看到随着我国培训力度的加大、转移速度的加快、农村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守法纪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正在不断涌现,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也正在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