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村研究>论做大做强大通农业的思考(一)

论做大做强大通农业的思考(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大通县;农业;思考
  
  论文摘要:在分析了青海省大通县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大农业建设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农牧业科技培训,推进科技创新与应用等七项支农惠农政策,以促进大通县农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近年来,大通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的五个“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牧业经济发展大局,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措施,结构调整逐步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但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1目前现状
  
  1.1对农牧产业投入仍然不足由于农业本身是一个弱质产业,低利润产业,其投资大,周期长,获利小。投资农业风险大,社会资金普遍投资高利润行业;农业保险的不发达直接导致农户和企业不敢、也不愿更多地投资农业;发展农业的政策性贷款扶持资金少,地方协调的各种信贷资金又往往门槛过高,再加期限过短,发展农牧业所需的资金投入总量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1.2农牧业产业化程度依然较低由于目前农业产业化各环节的利益分配机制还不完善,小规模分散种养与农产品大市场之间联系还不够紧密,龙头企业与种养农户之间还未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在利益分配过程中,由于农民处于出卖原材料的地位,一般难以得到正常的利润,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作用不强。
  1.3金融服务体制还不适应农牧业发展需要金融支农的力度远不能满足农民的贷款需求,农村金融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农民贷款难是一个综合症。财政支农主要是输血,金融支农是造血。由于农村金融疲软,农业和农村发展资金日益短缺,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影响了农业发展的后劲。解决当前“三农”问题,单纯靠财政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加大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1.4农产品市场交易不规范大通县的油菜、马铃薯、蔬菜、活畜等农畜产品市场交易的财力、物力、人力相当分散,组织程度比较低,市场竞争力薄弱,布局上散乱无序,经营的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和群体优势,不能满足农畜产品市场大流通的需要。
  1.5土地流转难,规模种养业发展缓慢随着现代农业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在土地经营中又面临新问题。其一,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土地利用率不高,经济效益较低,农民增收步伐缓慢;其二,进城务工和经营承包田出现了新矛盾;其三,分散的小规模承包土地现实与发展规模种养业所需的集中连片规模土地的需求之间出现矛盾,制约着大通县规模种养业发展。这些制约大通县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未消除,农业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爬坡阶段,保持农业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
  
  2发展思路
  
  2.1加大农业建设投入力度要进一步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做到县级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增长幅度逐年增加,把全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更多转向农业建设领域。要不断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制定农村金融改革方案,努力形成银行贷款、政策性扶持资金、信用社小额贷款互为补充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建立支农投资规划、计划衔接和部门信息沟通工作机制,完善投资管理办法,集中用于重点地区、重点项目,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要注重发挥政府资金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民和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农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