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村失业与中国农村失业的共性问题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要:黑龙江省农村失业问题在表层上虽然同中国其他农村有着共同点,但在有些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大量的隐蔽性失业、突出的季节性失业和入世的严重冲击等方面。深层地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失业问题的成因,通过加强对黑龙江省农村失业人口的统计,加快调整黑龙江省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黑龙江省乡镇企业,提高黑龙江省农民素质,摸索一条解决黑龙江省农村失业问题的道路。?
关键词:黑龙江省;村社会保险;农村失业?
??
Abstrac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rural unemployment has some feature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other places of China, such as more hidden unemployment, seasonal employment, and the WTO pressure, etc. This paper proposes a strategy to cope with this problem by making the precise unemployment statistics, improving rural insurance, adjusting industry structure, and enhancing the rural education level.?
Key words:??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失业现象一直表现比较突出。根据2008年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全国拥有就业人员7699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9350万人,农村就业人员4764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黑龙江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6%,高于国家平均数。而许多现象表明,农村的实际失业率又大大超过城镇失业率,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认为:目前中国农村仍有一亿多劳动力未实现充分就业,中国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十年之内无法扭转。黑龙江省是一个农业大省,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必须要降低失业率,提高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程度,解决农村失业问题,使广大农民能够真正地安居乐业。?
一、黑龙江省农村失业的主要表现?
黑龙江省农村失业问题在表层上不仅同中国其他农村有着共同点,而且在有些方面还较为突出、普遍,笔者认为在透过现象看本质,对黑龙江省农村失业的成因做深层次分析,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一)实际存在的大量隐蔽性失业?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较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低于工业部门,在二元结构的经济中,对工业部门来说,劳动供给是无限的,只要工业部门投资和生产扩大,农村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输送劳动力,当从事农业的劳动减少时,农村劳动力就会游离出来,从事其他可能获得高收入的行业。如创办乡镇企业、民营企业、进城当民工等,然而一旦这些容纳能力减弱时,进一步游离出来的农民便成了失业人口。这部分失业人口大约占农村失业人口的60%,由于他们还保留着一块土地,因此,处于隐蔽的失业状态。?
(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结构性失业?
为发展我国现代农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黑龙江省有关政府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政策:如大力推广优质稻种、大力种植经济作物、扶持乡镇企业、加快城镇化建设、实行科技兴农的方针等。一方面农业中新兴的产业由于其突然崛起,适合的劳动人才短缺,另一方面,传统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由于资本存量的调整,劳动需求逐步下降,导致一部分人无事可做,因此,农业中就有岗位空缺和失业的并存。?
(三)农村的季节性失业?
在我国农村,由于人多地少,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农民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处于农闲状态,加之一些地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劳动者文化素质低、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农村妇女在农闲时许多人不出去找工作。黑龙江省农民自己总结了几句话:“三个月种田、三个月农闲、三个月赌钱、三个月过年”,可见黑龙江省农村季节性失业现象比较突出,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四)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导致的周期性失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经历了几次的周期性波动,在经济扩张阶段,由于投资的带动,市场需求旺盛,不仅使黑龙江省城市和农村的隐蔽性失业减少,而且由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招收了一部分有技术的农民,同时建筑业从农村招收了大量的建筑工人,从而形成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高潮,这样,使就业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在经济紧缩阶段,由于控制银根,投资下降,市场需求疲软,导致企业商品积压,黑龙江省农村受其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大量从农村招来的临时工和建筑工人,他们纷纷回到农村,又使农村隐性和显性失业增加。?
(五)加入WTO后的冲击将增加农民的失业?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既使进口3%的粮食,也将减少农业就业机会近千万个,黑龙江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六)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导致了新的失业?
农村的城镇化和工业化,一方面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另一方面,由于工业和城市的扩张,导致农业资源的被挤占,许多农业人口在享受着城市工业文明的同时,也失去了他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等农业资源,使他们成为无产者。这些人在失去土地后,有一部分最初扮演着食利者的角色,长期内也将坐吃山空,而成为失业者。而另一部分失去土地等农业资源的农民,有可能得不到足够补偿,或者真正转业,而现行体制又无法保障他们在失去土地以后的就业机会,只有被迫加入新的失业大军。因此,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就业的直接影响是:在城镇工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城镇失业者,目前黑龙江省正在加大城乡产业、资源整合力度,将城市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城郊及农村梯度转移和扩散,依靠城市的工业力量,挖掘农村的劳动力、土地、厂房等资源的现有潜力,不可避免地将使上述问题表现出来。?
二、黑龙江省农村失业成因的深层次分析?
表面上看,我国农村包括黑龙江省农村失业的原因是由于劳动供给的增加,大大超过了劳动需求的增加,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不符合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构而导致岗位空缺和失业的并存,技术进步使生产过程中的劳动使用数量大大节约等。但是这些表面原因,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要寻找农村失业的根本原因,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深层次的分析。?
(一)城乡差距因素?
在我国由于二元经济结构是以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为基础的,一方面用“剪刀差”的形式从农村和农民那里获得了大量的原始积累,实现了逐步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另一方面又将农民排斥在城市之外,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积滞。我国曾经有一段时期农产品价格呈现一种稳中有降的趋势,促进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农民的实际收入并未增加多少。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制定和实施了一些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但城乡收入的差距依然较大。2006年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759.45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87.04元;黑龙江省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182.31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52.43元(数据分别来源于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07年《黑龙江省统计年鉴》),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3.28:1,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虽然低于全国,但2006年仍为2.59:1。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近几年来黑龙江省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低,另外,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农民的收入水平在全国排位相对较高,加上近年农业不受灾,农业增产又增收。但从一个较长时期看,农民的收入水平与城市仍有较大的差距,许多农民仍然离开土地,去寻找收入更高的工作,形成农村劳动力的供给大于需求,导致摩擦性失业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