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地震对四川及成都形象的破坏及重建思路研究(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 地震 城市形象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灾害。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对于中国,特别是对于四川来说,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其中灾区的形象修复和提升是一个十分关键和紧迫的问题。大量的地震报道使区域和城市形象受损,尤其是四川的精华,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天府之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的城市形象受到了严重挑战,这将对灾后正常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投资者和旅游者的信心带来负面影响。而事实上,四川及成都的整体态势并不是媒体集中报道所放大的那些方面,形象修复与提升工作对于正在致力于又好又快地发展的四川,尤其是成都至关重要。
一、5.12地震对四川及成都形象破坏的潜在危机
地震过后,国内外媒体纷纷进行了大篇幅追踪报道。以下就外媒对此次地震的部分报道为例,分析此次灾害报道形成的四川及成都的形象伤口。报道内容集中在灾情严重、经济重创、疫情蔓延等几个方面,在客观上对人们心理造成了四川及成都地域危险、偏僻贫困的区域及城市形象。
(一)灾情严重
法新社北京5月12日电:“一场大地震今天震撼中国西南,数以千计的人死亡,学校和居民的房屋被震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5月12日“地震震动从北京到曼谷的许多城市”称:“今天中国西南部发生7.8级地震,在从北京到曼谷的许多城市,高层建筑发生了震动和摇晃。”“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已从北京启程赶赴灾区。中国决定派出这样一位高级领导人指导救灾工作,这表明官员们可能担心,这次发生在藏族地区附近的地震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美国N网站12日报道说:“香港、上海、台湾乃至越南河内和泰国曼谷等遥远地区的人都有震感。”法新社北京5月12日电:“今天,中国西南部发生了7.8级大地震,这不仅让人回想起夺走逾24万人生命的唐山大地震。”美联社北京5月12日电:“今天中国中部地区发生震级达7.8的强地震,建筑物剧烈摇晃。惊恐蔓延至北京和上海。”美联社都江堰5月13日电:“截止到周二,地震死亡人数已经上升到超过12000人,还有数以千计的人失踪。”路透社都江堰5月13日电:“中国官员今天表示,震撼中国西南地区的大地震导致超过1万人死亡,救援人员正在竭尽全力深入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那里可能还会发现更多遇难者。”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5月有13日发表“中国发生30年来最严重地震 国家力量快速进入地震灾区”的文章,《澳大利亚人报》网站5月13日文章称:“这是30多年来中国最具毁灭性的地震”……
这样的新闻在随后的时间里不断向世界报道,应该说,这些报道基本是事实,也不会对成都造成直接的形象冲击。但另一些报道却向外界传递了成都处于一种危险与恐慌的境地的信息,这种报道使得外国人对成都的城市公共安全情况产生进一步的担忧。英国广播公司网站5月12日报道:“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四川省汶川县,该县位于省会成都市西北92公里处,”“在成都,居民们纷纷来到街上避震,一些建筑出现裂缝,部分水管破裂。”路透社都江堰5月13日电:“在四川省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和震中汶川县的中间地带――到处是遭受地震破坏的景象,建筑物被夷为瓦砾,街道上横着遇难者尸体,有些只是被部分遮掩。”
(二)投资风险
日本《东京新闻》5月14日以“日资企业意识到地震的风险”为题,报道称:“由于受四川大地震的影响,13日上海股市一度下跌超过3%,地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开始显现。一旦地震对企业活动造成长期影响,那么以中国为生产基地的日本等外资企业将会重新评估‘地震风险’。”“虽然日资企业没有直接遭受大的损失,但是成都等城市的日资企业要恢复往日的生产和经营,还需要一段时间。”“有人担心这会影响外资企业的投资热情。一名在中国南部开办了工厂的日资信息器材厂家的负责人指出:‘过去,日本企业方面从未想到过在中国会发生大地震,这次地震让我们认识到了自然灾害的风险。’”美联社东京5月13日电:“在5月12日的地震发生之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和其他在中国四川省有业务活动的日本公司已经暂停在该地区的业务。”“丰田公司发言人本间秀明说,在公司对四川省的合资企业的情况进行评估之际,公司将暂停该合资企业的生产。”“雅马哈公司在成都的电子元件厂的生产也已暂停,而富士通公司在成都的半导体企业也将在今天和明天关闭。”“日本经济财政担当大臣大田弘子今天警告说,地震产生的连锁反应可能损害日本经济。大田弘子说:‘当然,中国经济将首先受到影响,而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将在随后显现。因为我们还不知道地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现在还很难说日本经济将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