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实施思想政治课教法改革,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一)

实施思想政治课教法改革,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一)

详细内容

【摘 要】思想政治课教法改革,重在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性学习、鼓励开放性学习、形成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法 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及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化,“终身学习”,“创新学习”等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人们的认同。传统的教育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政治课教学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努力创建一个有利于学生探索政治理论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它成为政治课教法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一、学法指导养成自主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就是指导学生遵循学习的基本规律,依据政治课教学的主要特点,科学地安排
  利用好课余时间,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活动计划。明确学习方法,巩固与扩展所学政治理论,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让学生“学会”转向让学生“会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制定学习计划
  指导学生按政治课学习的要求和个人的学习特点,科学地制定周学习计划、月学习计划和学期学习计划。合理的科学地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逐步养成自觉自控的学习习惯。
  2.安排预习内容
  指导学生阅读,一般分为三类:一是粗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二是细读,抽象或概括出主要原理。三是精读,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提出颇有见地的见解。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工具书、参考书、论证教材的观点,根据最新信息和社会实际,分析、评价所学理论。
  3.指导复习要点
  不管是单元复习、阶段性复习、还是总复习,教师既不给学生作标准答案、也不给学生划定总复习范围,而是让学生自主为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穿线,制作各类图表、表格等。允许学生在大前提不错的情况下,有异想天开的复习法,有“离经叛道”的答案。在作业和试卷的评价中,重视学生的思维火花,挖掘与众不同的见解,以此激发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质疑释疑,鼓励开放性学习
  
  开放性学习,就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多问、善思、能辨,让学生在讨论、辩论中展示个性,从而培养学生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
  1.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在政治课教学中,努力创设民主、自主、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让教学的过程成为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品质的过程。为此,教师必须用爱去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要理解、要宽容、要原谅、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明察秋毫,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善于欣赏他们的兴趣爱好,一言一行乃至奇思妙想,毫不吝啬地表达教师的真诚期待。
  2.巧设疑点,扩展学生创新空间
  问题的设计要以教材的重点、难点、社会生活的热点为主,要以学生思想上的疑点、知识点上的薄弱点为主要内容。首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大胆放手,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学生利用旧知识做铺垫,设计千奇百怪的导入方式,多姿多彩的课后小节,既锻炼了他们发散思维的能力,又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和成就感。其次,通过多种设疑形成问题空间,促使学生为“问题”而思,为“问题”而问,为“问题”而学,为“问题”而创。设疑应抓住关键性问题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如用五个W(when,where,what how,why)进行提问,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欲望,使学生多思考、多动脑、多开口。设疑应注重多元化,不能按固定不变的模式,千篇一律的方法。如讲“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时,通过多媒体教学片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积极思考,使学生不仅理解了所学的哲学原理,而且正确理解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通过引导学生“多思”,从面上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把课本上简洁的概念和复杂多样的现实生活挂起钩来,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于“疑”处生疑,开动脑筋研究问题,得出有创造性的答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理论课的浓厚兴趣,提高了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