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哲学其它相关>论析知识经济、知识社会与人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一)

论析知识经济、知识社会与人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生产力;生产关系;知识经济;知识社会;人的发展
  论文摘要:历史唯物主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当作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依据。生产力的发展在客现上要求不断加快技术革新、科学进步和教育发展,知识经济的来临是必然的。随着生产关系从而整个社会关系的改变,人类将进入知识社会。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无形”经济,知识社会是以人的发展为基础的人本社会。

马克思和思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铁器和蒸汽机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生产工具的最伟大革命,曾造成了生产关系的革命。铁器的发明造就了农业经济和农业社会的兴起,使人类从采摘和狩猎进入真正的经济生产时代。蒸汽机的发明造就了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的兴起,使人类从手工劳动时代进人机器大工业时代,并使人类开始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电力的运用加快了这一步伐,人类逐渐步入自动化时代。随着计算机发明和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人类又迎来了新的生产工具革命。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使信息的收集和使用越来越便利了,知识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了。知识创新不断加快,知识对生产的作用越来越大,知识创新最终将从工业和农业中独立出来成为知识产业,并对社会生产起主导作用。以知识生产为基础的生产方式造成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革,也必然要引起全部社会关系的变革,人类从而将步人知识社会。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的来临意味着人类进一步摆脱体力劳动,逐步步人脑力劳动时代。
  一、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与知识经济来临的必然性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曾指出,机器的改进“由于竞争而变成每个厂主必须遵守的强制性法令”。究其原因,机器的改进和生产工具的革命化为资产阶级带来高额垄断利润,而利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目的。为此,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甚至只把技术进步带来的垄断定性为“资本主义”,他说:“对我来说,在经济领域内,高层次运营的特点就是从一种垄断转向另一种垄断的本领。……你失去了一种垄断?没关系,再掌握另一种垄断便是了!……资本主义的方便之处和它的优越性便是选择的可能性。经济学家熊彼特则把资本主义描述成一个由技术革新驱动的“创造性的破坏过程”。他认为,新产品的发明、现有产品生产技术的改进,必然意味着现有产品和现存工艺技术的贬值;但是那些因此而遭受的财产损失其实变成配置到更有效地利用它们的人手中的资源。总之,正是由于工业生产追逐高额利润的需要,人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追求科学技术的发展,千方百计争夺生产工具的技术优势;而那些技术落后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破产、被吞并,成为“更有效的利用它们的人手中的资源”。当前,资本主义跨国公司进行的R&D(研究与发展)估计占全球R&D总量的75%—80%。事实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人发展,工业生产中的竞争越来越剧烈,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包括社会主义国家企业在内的一切企业,都必须特别重视机器的改进。
不仅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快技术革新,个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同样必须把知识的积累放在第一位。以我国这个新近的市场经济国家为例来说。改革开放前是政治成份决定一个人的生存状况和发展前景,改革开放初期则一度出现了“脑体倒挂”的现象,但今天,个人的受教育水平己经和个人的生存状况和发展前景基本成正相关联。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陆学艺等人的调查,当前中国社会大概分化为10个阶层,其中平均受教育年限最长(约13年)的专业技术人员排在第四位,而在其之上的国家和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和私营企业主受教育年限也比在其之下的各阶层群众长,分别为约13年、10年和10年。就个人和家庭收人来说,“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和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的收人是最高的,办事人员阶层和个体工商户阶层收人水平居中,商业服务人员阶层和产业工人阶层收人水平较低,而农业劳动者阶层和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的收人最低。很显然收人水平也是与教育水平直接相关。就政治地位来说(以党团负所占比例为标准),“执政党的社会基础在逐步地向拥有经济和文化资源的阶层(经理人员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倾斜。这种情况对产业工人和农民当然是不利的,但是,这又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为了保持民族工业的竞争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唯一选择。为此,每个人只有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存量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事实上,正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压力,推动西方国家劳动者的素质不断地提高。在西方发达国家,传统的产业工人和农民的比重不断降低,以技术工人、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知识分子等白领阶层为主体的中产阶级已经成为社会阶级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者的素质也不断提高,知识分子队伍越来越壮大,而且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新阶层。可以预见,体力劳动者的队伍将进一步减小,脑力劳动者、知识劳动者的队伍将日渐增大,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将使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同样的,就整个国家而言,为了在世界竞争中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注意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它代替并决定军事上的优势。西方发达国家为了保持自己的技术优势和垄断利益,对教育和科学技术的投人一直是很大的。大多数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R&D支出的增长快于GDP增长;这些国家在教育、R&D以及软件上的公共投资几乎同机器和设备一样多,占到GDP中投资的一半;如果加上私人在教育、培训和设计等方面的投资,无形资产的投资超过有形资产投资。中国于一九九五年做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决策。中共十五大后,国务院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最大任务。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99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额为678.9亿元,比上年增加127.8亿元,同口径增长17.7%,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0.83%,为历年来最高水平;2000年度国内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89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按可比口径计算),R&D经费总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1.0%02001年国内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1042.5亿元,比上年增加146.8亿元,增长16.3%,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达到1.1%。2001年以来,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首次跨上1000亿元台阶,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标志着我国科技投人开始步人快速增长阶段。
总之,正如江泽民指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可以肯定,机器的改进和生产工具的革命不仅是资产阶级的强制法令,而且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强制性法令。为此,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和人民都必须特别重视技术创新、科学研究和教育的发展,而这必然加快知识进步和强化知识在生产中的地位。当知识创新和运用成为生产的基础时,知识经济时代就来临了。知识经济的来临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
  二、生产关系的变革与知识经济的特征
  马克思说:“机械方面的每一次重大发明都使分工加剧,而每一次分工的加剧也同样引起机械方面的新发明。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与蒸气机的发明和运用具有同等重要性,它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大发展,将加快知识经济的来临。由于蒸气机的发明,人们开始使用机械力进行工业大生产,大量的原料、资源被开采、加工、制造,比农业经济时代丰富得多的产品被大量和快速地生产出来,工业生产逐步代替农业生产成了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主要方式。这样,蒸汽机的发明就完全改变了社会分工,从而改变了生产关系。一旦自给自足的、地域性的农业生产为市场交换的、世界性的生产所代替,人与人之间由于血缘产生的天然尊长关系就被市场经济中的平等和自愿交换关系所代替。由于计算机及互联网的使用,人们得以广泛收集和快速地处理信息,知识的发展和创新越来越快,知识正在成为比物质生产资料、资本和劳动力更重要的生产要素,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这样,计算机的发明和国际互联网的使用也就加剧了社会分工,使知识生产逐步代替工业生产—就像工业生产曾经代替农业生产一样,成为社会分工中的主导力量,使知识生产成为主导产业,从而将改变整个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
首先,将不是知识创新服务于物质生产、知识创新能力依附于物质财富,而是物质生产依赖于知识创新、物质财富依附于知识创新能力。生产关系中的这种变化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人身依附、物的依赖逐步走向人身的自由和解放。
最典型的例子是微软公司,它拥有的有形资产并不多,也没有强大的物质产品的生产能力,与通用汽车公司相比真是相形见细。但是,它拥有巨大的无形资产、知识资产,它有强大的知识生产、技术革新能力,所以,它的股票市值一度远远超过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本人更是连续多年成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和微软的财富就是人本身,人的知识创造力。在工业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往往为工业生产服务;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创新将决定工业生产的进步。Windows操作系统不断地更新,才要求容量更大的硬盘、内存和计算速度更高的CPU,反之则没有太大的意义。“软件”产品的更新给“硬件”产品的制造提出需要和标准,而不是“硬件”生产的需要提出“软件”设计的方案,这是知识经济和工业经济的本质区别。

现在,农产品的价格在不断降低,工业产品的价格也在不断降低,人类的生产能力已经完全可以使世界所有人获得足够的生活产品—尽管由于分配不平等,并不是全人类都享受到了温饱。事实上,物质生产能力本身在某种意义上说已经过剩了,单纯地增加产量在很多情况下已经没有任何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了。问题是知识的创新和技术的革新,问题是人本身的发展。可以预见,知识的进步和技术的更新将代替资本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成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毫无疑间,知识还必须运用于生产,科学技术还必须转化为生产力,知识经济不是人们只要过精神生活不要物质生活的“虚幻”经济。但是,就像今天只有工业生产的进步才能推动农业生产的进步一样,未来将只有知识生产的进步才能推动工业生产的进步。今天,企业、事业、政府都在致力于信息化和知识化,都在致力于人才的培养,就像当初致力于农业机械化和产业化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