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资本主义>一九七八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资本主义观(一)

一九七八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资本主义观(一)

详细内容

摘要: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西方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发展的科学和技术,所积累的各种有益的知识和经验,对整个人类的文明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中国必须学习和继承的。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一、对资本主义的再认识
  1976年“文革”结束后,由于“两个凡是”的禁锢,我国长期处于徘徊状态,直到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的文章之后,全国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之后“两个凡是”被否定,人民大众也从教条主义中解放了出来。这次讨论是拨乱反正的思想基础,也 是新时期党的资本主义观形成的基础。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之后党中央又正确评价了党在 建国以来的功过是非,批判了“文革”前后在对待资本主义问题上的“左”倾错误,这一切为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大门。
  改革开放之初,面对商品经济等一系列问题,人们对姓“资”和姓“社”的问题认识不统一。为此,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同资本主 义经济的区别在于所有制的不同,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做出了商品经济不姓“资”的解释。但是我们仍然把商品经济区别于市场经 济,在党的文件中长期使用“市场调节”概念。直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市场经济才被肯定,并在当年的十四大上正式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 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新时期,资本主义发生了新的变化。江泽民在2006年10月提到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的问题时,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做了概括,即“为了维护资本主 义制度的生存和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和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运行、管理机制做了不少的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 仅能够容纳现实的生产力,而且生产力在发展资本主义统治下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也有一定程度的缓和”。
  二、对资本主义的科学态度
  作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要不要利用资本主义是处理与资本主义关系的首要问题,为此,邓小平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几百年历 史,各国人民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发展的科学和技术,所积累的各种有益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学习的。我们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 先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但是我们决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决不学习和引进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
  (一)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
  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分为三类:一类是不带阶级性的,如科学技术、生产工具等。一类是中性的东西,如商品经济、市场等。一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如资本和雇佣等。对于这三类,前两类是毫无疑问可以借鉴的,那么最后一类是否也要借鉴呢?对此,邓小平曾指出,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按照现行的法 规政策,外商总是要赚一些钱。但是国家还要拿回税收,工人还要拿回工资,我们还可以学习技术和管理……,归根结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