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刚:伊利大营销反击攻势(一)
详细内容
不做则矣,要做就做大手笔,这是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的风格,正是依靠这种大营销手段,伊利集团在2005年风光无限。
2005年,伊利集团很风光。一举拿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赞助商的荣誉,足以让伊利在未来的几年内都扬眉吐气。
因为这个营销方面的大手笔,在2005年年末的各种颁奖典礼或者评选名单中,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的名字也就频频出现:最佳企业公民、诚信企业家、年度经济人物……殊荣接踵而至。
35岁的年龄,相对于中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伊利集团董事长这个职位来说,依然是非常年轻的,但35岁的潘刚面对《成功营销》的时候,其谈吐的成熟和稳健,怎么也看不出"年轻"的字样,更多的反而是远远超越其年龄的大气和细心。
或许正像潘刚给自己总结的那样,注重长远、注重大事,这正是他所带领的伊利在过去一年能够在多方面都胜出的关键所在。
大营销观念
作为乳品行业的老大,伊利这些年一直被行业第二的蒙牛追着跑。2004年,伊利实现销售收入87.3亿元,蒙牛72.1亿元,分别为全国同行业的第一、第二。这两个同城冤家的竞争从来也没有停止过,但是蒙牛近几年在营销上漂亮动作不少,央视巨额广告的投入,"神五"上天的营销,还有2005年赞助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获得的成功,而伊利在大的营销方面则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对于蒙牛这几年的营销大手笔,潘刚表现得很冷静,"我们考虑的很长远,在营销方面选择的是那些可持续发展的事情,过去有很多可以炒作的营销事件,我们也有资源、有能力去炒作,但伊利不想那样做。"
2005年以来,伊利集团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好的业绩,只用了9个月,各项经营指标就全面超越了2004全年的水平,2005年11月销售收入已经突破百亿元。
在2005年11月之前,面对着蒙牛的步步紧逼,伊利在营销方面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动作,但实际上潘刚一直在紧盯着奥运赞助商的事情,他心中一直有一个要做"大营销"的概念,在拿下奥运赞助商的头衔之后,潘刚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因为这意味着接下来的几年中,伊利都有了足以扬眉吐气的资本和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