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营销销售>奥运营销“赢”路漫漫(一)

奥运营销“赢”路漫漫(一)

详细内容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带来了体育运动的广阔舞台,同时也为那些渴望通过奥运会实现更大的品牌影响力的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一些中国企业已经成为了奥运会的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新一轮的奥运营销正在全面展开。

  事实上,成为奥运会合作伙伴只是赢得了奥运营销的入场券,赞助商获得赞助权之后,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投入资源去挖掘赞助权所包含的潜力,将自己所能获得的价值最大化。美国一家体育咨询公司的负责人杰姆安德鲁斯曾表示,赞助奥运会可以算得上这个世界最昂贵的赞助,如果无视自身现实情况,很可能使企业的商业行为成为一场得不偿失的烧钱运动。例如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获得赞助权的200多家企业大约只有25%有所回报,大部分企业由于营销战略不当只是获得了很少的短期效益。因此,奥运会的各类赞助商或者合作伙伴如何利用好奥运商机,赢得尽可能大的收益,是需要慎重考虑的一件大事。

  奥运营销是企业的战略营销

  对于奥运营销来说,远见和前瞻性非常重要。企业为什么要赞助奥运?赞助之后怎么从事奥运营销?这些都是需要考虑清楚的。因此,企业赞助奥运,不能仅仅将其当作企业品牌传播的一个战术策略,而是要当成一个战略来抓。既然是战略,就需要在赞助之前对于品牌的现状、赞助奥运需要实现的目标、获得赞助权益之后的行动计划等做出详细的规划。只有做好奥运战略规划,企业才能够在赢得权益之后从容不迫地实施奥运营销战略,最大化的利用奥运会这一传播平台。

  奥运营销耗费企业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因此,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科学评估奥运的商业价值,对于抓住奥运营销的精髓和制定奥运营销战略具有重大意义。青岛啤酒为借助奥运开展体育营销,准备了两年时间,并对企业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全面分析,最后把用我们的激情,酿造出消费者喜好的啤酒,为生活创造快乐作为青岛啤酒的新使命,同时制定了一系列营销计划。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赞助商的当天,青岛啤酒在国内各大媒体刊发了青岛啤酒牵手北京奥组委的广告,而电视广告也适时嵌入了奥运标识和北京奥运会的中国印,很多户外广告也有青岛啤酒的身影。反观同样是北京奥运会赞助商的燕京啤酒,除了签约仪式的消息见诸报章外,鲜见其他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