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营销密码(一)
详细内容
作者:卢泰宏
2001年2月始,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与另外5位经济学家(包括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肖灼基等)有关中国股市的明显分歧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对中国股市发育阶段的界定及引出的相应对策。事实上,对中国市场的基本判断,不仅是"中国特色"的重要内容,也是成功进行中国营销和回答许多问题的钥匙。
中国转型市场不同于西方成熟市场
许多跨国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在深入中国市场数年后都不禁感叹:"中国市场太大、太复杂、变化太快……"
中国市场正处在转变过程之中,过程之一是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达到终点的标志是: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完成蜕变,实现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之二是从"封闭市场"走向"开放市场",其终点以中国进入WTO为界。1995年国家计委的研究报告称,中国经济总体市场化程度为65%左右。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市场环境和市场运作在不断转型,显然,转型市场与成熟市场有着种种不相同的奇异点,而这正是正确解读中国市场最基本的要点。
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封闭市场与开放市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行为特征、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都相距甚远,利益配制也完全不同,这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企业会有不同的行为。
计划经济的特征是:官本位,政府权限极大;官大于民;官管民;企业求政府;企业和民受约束(全面审批制);政府分配资源;政府是裁判。
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市场(顾客)本位;政府服务企业和消费者;政府受约束;市场配置资源;竞争决定胜负。
中国转型市场的主要特征体现在:
●国企高层任命权仍归属政府。如湖南湘酒鬼(上市公司),因其业绩下滑(2000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56%),2001年2月董事会更替,新董事成员清一色政府背景人士(3名保留及6名新入的),新董事长田家贵是原湘西自治州常务副州长。地方政府财政收入85%以上来自该公司。又如长虹等,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