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精准扶贫帮扶简报
详细内容
单位精准扶贫帮扶简报 简报 2016年1月XX日,按照工作要求,XXX局组织各帮扶干部,深入XXXX村,对我局“精准扶贫”包联的XXX、XXX等X户贫困户逐一进行了走访慰问。 XXX局为包联的XX户贫困户,每户发放了XXX米、面、油。走访慰问中,帮扶干部和贫困户进行了交流,完善了精准扶贫工作台账,了解近期生产生活状况,鼓励贫困户要克服困难,坚定信心,尽快摆脱贫困。 贫困户对党和政府的慰问表示感谢,纷纷表示将坚定信心,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政府的帮扶早日脱贫。 单位精准扶贫帮扶简报 下乡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深入开展 “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 为贯彻广宁县委、县政府“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要求,2013年1月17日广宁县卫生局局长何志文亲自带队下乡,来到我县赤坑镇惠爱村,在春节来临之际,给该村的困难群众送上了慰问金与慰问物资,把温暖送到了困难群众的心中,让群众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受到了当地干部和群众的热烈欢迎。 惠爱村16户特困户,是与卫生局直接挂钩的扶贫对象,我局针对该村贫困户的具体情况,通过发挥领导的带头作用,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深入推进扶贫工作的开展。每一位与贫困对象对应挂钩的干部职工都参与了这次的慰问,切实做到了“规划到户,责任到人”。一共为该村的贫困户送去慰问金元,价值元的慰问物资。慰问队伍一一询问了贫困户的家庭情况、经济条件,勉励其奋发图强,自强不息,争取早日脱贫致富,把慰问工作落到实处,落进群众的心窝里。 走访结束后,卫生局主要领导与惠爱村村干部们举行座谈会,进一步了解惠爱村的生产生活状况,认真研究扶贫工作具体措施,工商发展大计,力求找到扶持贫困户增收脱贫,改善村容村貌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路子。 这次下乡走访慰问活动,不仅把扶贫的具体工作落到了实处,进一步了解了惠爱村贫困户的状况,给当地群众送去了最温暖的节日问候,而且让我们的干部职工深入其中,深切地感受到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促进日后扶贫工作更主动、更完善的开展。 单位精准扶贫帮扶简报 真情帮助暖民心,精准扶贫解民困单位精准扶贫帮扶简报 巴州区第八中学“挂包帮”曾口镇黄梁树村纪实单位精准扶贫帮扶简报 俗话说“富在山野有人访,穷在闹市无人问”。然而,巴州区第八中学主动到50多公里外的曾口镇黄梁树村寻访“穷戚”,走进那片贫瘠的土地,与朴实的百姓有了一个“约定”,同他们一道在大山深处抒写着一段段深深的“情缘”故事。 远山的“呼唤” 曾口镇黄梁树村位于巴州区与平昌县交接处的铜罐山,是巴州区的一块飞地,海拔900余米,“四山五沟”,幅员面积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0亩,全村5个组195户723人,其中有51户贫困户176人仍未脱贫。村民出门不是爬坡,就是下坎,水源条件差,交通不便,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全村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落实,经济发展十分缓慢,长期以来,贫穷的帽子如同“紧箍圈”一样紧紧勒住了当地老百姓的发展,纯朴的百姓世代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繁衍生存,感情至深,故土难离,他们宁愿与贫穷相伴,也不愿走出大山一步。但他们数数辈辈都在不断努力,想极力改变自己的生活,但梦想一次次在失望中破灭。大山深处朴实的百姓一直在静静地等待。通过践行“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区八中与曾口镇黄梁树村“结缘牵手”。 教育人的情怀 “我们这个村夹在两座山中间,山高坡陡,出行不方便,条件不好,这是造成我们穷的主要原因,因为穷所以生活环境、生产条件一直得不到改善。通过区八中的‘挂包帮’精准扶贫,我们这里在逐渐变样,老百姓的日子将会越来越好„„”村支部书记李建华感慨地说。 “虽然我校是一所单设初中,学校搬迁,租校办学,新校区建设还未展开,学校也很薄弱,教育教学压力大,但我们是农民的儿子,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帮扶黄梁树村。”区八中校长鲜进在教职工会议上深情地说。 2014年国庆刚过,班子成员、驻村干部和全体教职工悄无声息地走进黄梁树村,与群众座谈,实地查看,调查了解该村的基本情况,分析51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基本摸清了该村存在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对贫困户逐一登记造册,结合全村的情况,与村两委制订了村脱贫解困三年规划和贫困户帮扶计划。校长鲜进首先与家庭条件较差、年龄较大的李于富结对认亲,其他校领导和教职工也纷纷“认亲”结对。针对该村道路不通畅的实际情况,向交通部门争取专项资金49万元,外出务工人员捐赠10万元,硬化了联通平昌出境公路1.4公里;争取市财政局投入3万,学校在微薄的公用经费中拨付2万,整治了病害公路800米,解决了老百姓的出行难问题。单位精准扶贫帮扶简报 平凡的“行动” 驻村干部吴映春是学校的工会主席,原来负责学校教职工的期盼----学校新校区的选址规划与建设,现在最主要的工作是走访每户贫困户,为他们提供种植、养殖信息。“比起学校工作,这里没有节假日,虽然不能像过去可以照顾家庭,但是能够实实在在地帮扶老百姓,让我生活十分充实。” 2015年1月17日,星期六,细雨蒙蒙,寒风瑟瑟。40多位教职工利用难得的休息日分别深入结对家庭,开展走亲访友活动。唐太国为留守儿童送去了中华经典读本,朱秀蓉向留守老人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刘雨婷帮助老人打扫卫生,„„ 4月16日,黄梁树村像过年一样热闹,烈日下,20多人顶着小红帽走进田间地头,带着化肥来到苟国强租赁的土地上抡锄、挖坑、栽桩,汗流浃背、欢声笑语,一派繁忙景像。苟国强74岁的父亲站在地头笑开了花,“这几天我正急得不行,丝瓜秧苗再不栽种,就只 有乱长了,今年租赁费都无法兑现给老百姓了。今天幸好区八中教师一大早就从几十公里外来帮我种蔬菜,今年就有一个好收成了,这些教师好啊!”。苟国强原来在外打工,家中只有年老生病的父母,为照顾年迈的老人,今年回乡创业,租赁了20多亩的土地种植蔬菜,劳动力缺乏,2亩多的蔬菜苗到了种植时节没人帮忙,他心急如焚,关键时刻,区八中的教职工来到他的地里帮助“双抢”。 帮助苟国强干完活,校长鲜进将10只小鸡和500元现金送到李于富的家中,指着挂他家门上的联系卡深情地说:“老李,我是你的‘亲戚’,上面有我的电话,如果你有困难就给我打电话,如果到城里就到我办公室来找我”。话音未落,李于富便激动地说:“谢谢鲜校长,谢谢你的帮助,我会在你的帮助下,自力更生,发家致富,尽快脱贫致富来回报你”。干完活已是中午12:00多,全体干部职工围坐田边的草坪上,啃着自带的馒头,喝着矿泉水„„ 村委会正在忙碌地分发化肥,村干部逐一将教职工自掏腰包购买的6.5吨化肥发放到农户手中。 真情的回报 为了黄梁树村的脱贫致富,区八中全体教职员工先后捐款4万余元,逢年过节、春播秋收、开学放假,在每个重要的时节,学校教职工就会出现黄梁树村,及时将慰问、助学、助农的情谊送到位每户帮扶户手中,解决他们的及时所需。 “穷”未走,心不“甘”。区八中全体教职员工与黄梁树村村民结下了“亲缘”。李秀才老人硬是要把自己的年猪肉拿两个送给白春春老师,文新宇每次都要把到巴城办事的李于高老人接到家中好好款待。区八中通过真挂、真帮、真扶,黄梁树村在不断地变样,夏种时节,学校又启动了新一轮“挂包帮”。“我们八中的教职工要努力用真情和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校长鲜进如是说。 单位精准扶贫帮扶简报 简报 兴仁县第六中学 年9月20日 精准扶贫六中在行动 ----兴仁县第六中学精准扶贫工作 与贫困户亲切交流 亲自到家中询问了解贫困户的生活情况 到贫困户家中了解房屋建设生产情况 单位精准扶贫帮扶简报 扶贫工作简报 十一月十七日根据工作安排,学校扶贫帮扶工作小组成员彭基勇、黄小明、2013年第1期扶贫领导小组深入全省贫困村渝水区姚圩镇刘家村走访调查胡文陶、周红燕、聂阳一行5人深入姚圩镇刘家村进行走访调查。工作小组与村委干部座谈,广泛深刻地交换意见。 刘家村是省级贫困村,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村委干部7人,党组书记1名,村主任1名,党组副书记1名,村副主任1名,会计、妇女主任、民兵营长各1名。班子配置比较齐全,班子年龄有些偏大,工作经验丰富,能力都还强,班子还团结,有一定的战斗力。 村委共有7个自然村,人口3056人,四个党支部,党员82人,水田面积3710亩,山地面积5029亩,主要产业是种植业—水稻种植。有贫困低保户140户。离村委最远的村是坑里村,离村委有近20里,13户人家,山地面积1200亩,水田240亩。 村委主要收入来源:(1)行政转移支付每年58000;(2)村委有一个小二型水库,面积100亩左右,每年的承包费4000元。(3)上级部门的支持。村委没有产业收入,资源也很贫乏。 基础设施。水泥路村村通,电力全国并网,有四个自然村进行了农田改造,有两个自然村进行了新农村建设,宽带网络到了自然村,采取拨号上网。有线电视有四个自然开通,坑里、洞里和湖上三个村还没有开通。 文教卫生。村委有一所完小,学校设施经过近年省市单位的帮助建设,基本上能满足教学需求。村民都参加了新农合,看病就医还是有保障。 农业合作社。有一个养蜂专业合作社,本村有社员3户。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1)农业收入,(2)外出务工,(3)其他副业收入。由于经济欠发达,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村里一些青壮年大部门外出务工,家里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很多,这样就带来很多社会问题,也给村级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 刘家村委位于姚圩镇西南部,东与凌溪村委相邻,南连南安乡新生村委,西靠万全村委,北和新宋村委相邻;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经济落后,村委辖刘家、龚家、泉塘、洲上、洞里、坑里7个自然村,四个村小组党支部,总户数786户,总人口数3069,耕地总面积3710亩,山地面积5026主,地,是姚圩镇最大的村委之一。2012年末全村尚有贫困户40户,贫困人口89人,低收入户82户,低收入人口162人。村民人均纯收入4640元,农民收入渠道过于窄小、单一,主要来源一是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种植;二是外出务工收入 2013年11月17日 单位精准扶贫帮扶简报 市供销社“把脉问诊”精准扶贫 3月25日,市供销社党委书记、主任虞艳发带领供销社机关全体干部,深入对口精准扶贫梅川镇下赵、同心和泉口三个村为精准扶贫工作“把脉问诊”。 虞艳发一行分别查阅了精准扶贫工作台账及贫困户档案,认真查看了下赵村万星面业佛手山药种植基地、同心村李家垅垸观光采摘园和泉口村鹌鹑养殖场选址场地,详细询问了各村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并就下一步如何做好精准扶贫工作,要求集中精力做好三件事:一是及时拟定增收计划。对所有包保的扶贫户,包保责任人要迅速帮助拟定出2016年脱贫增收计划,将对口增收的产业进一步细化,并按时间节点落实到位,使脱贫目标不挂”空档“;二是加大产业扶贫的扶持力度。下赵村已与万星面业签订山药产业扶贫协议的22户贫困户,要抓住当前晴好天气的有利时机做好播种工作;同心村李家垅观光采摘园要抓紧与龙珠峡专业合作社形成实施方案,从产业布局规划上有序推进,市供销社将在项目上给予帮扶;泉口村要抓紧做好与四望李应福村抱团脱贫工作,做好鹌鹑养殖项目的实施工作,落实养殖禽舍选址、养殖规模、参与农户、鹌鹑幼种购买等工作,实行工期倒排,力争2016年投产;三是包保队员要履职尽责、责任上肩。 市供销社所有机关干部要对精准识别农户档案再次进行查实对接,为实现2016年精准脱贫夯实基础。单位精准扶贫帮扶简报 截止目前为止,市供销社机关全体干部已于3月28日与22户包保对象进行了再上门、再对接、再核实,落实了2016年脱贫增收计划;泉口村已有28户贫困户与市场主体签订了鹌鹑养殖扶贫协议书,其它各项工作也在扎实推进中。 单位精准扶贫帮扶简报 简报 西秀区大西桥镇初级中学2016年12月26日“精准扶贫我们在行动” 2016年12月份以来,我校按照上级的要求,全体教师积极行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坚持科学扶贫、精准扶贫为根本,扎实开展结亲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 一、 汪飞校长组织召开会议,确定帮扶原则和帮扶内容。强调本次帮扶要达到“真”、“准”、“久”,即真实、精准、长久。并把此次工作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 二、苏盛成副校长组织全体教师进村走访调查,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按照“不脱贫不停止”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通过扶贫工作队进行实地调研、进村入户走访、分析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突破口,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出整体推进扶贫村工作方案,并具有可操作性。 三、对贫困户给予经济和智力上的帮助。“扶贫先扶智”,我校的扶贫工作把为贫困户提供致富的方式入手,帮助他们找到切合自己实际的致富路子,并给予经济上的支持。本次帮扶,学校全体在编教师都参与,力求精准、长效。从改善生存条件、发展增收产业入手。帮助贫困户制定扶贫规划, 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民政救 助政策,切实解决贫困户出行、吃饭、子女上学、等问题。帮助贫困群众出点子、想法子,共同谋划发展新思路和新举措,促进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报送:西秀区教育局 单位精准扶贫帮扶简报 简报 2016年第四期 精准扶贫,我们在行动 ----寨坝镇中心小学精准扶贫工作 三月十四日,我校召开精准扶贫调度会,认真研究谋划教育扶贫工作,在镇属小学、幼儿园营造了人人关心扶贫、人人重视扶贫、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