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柳青青
详细内容
篇一:《古典诗词鉴赏:杨柳青青著地垂——《送别诗》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杨柳青青著地垂——《送别诗》赏析
送别诗
隋代佚名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译文:
杨柳枝青青的垂到地面,杨花漫天飞舞。
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借问一声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鉴赏一
崔琼《东虚记》说这首诗作于隋炀帝大业(605-617)末年。一、二、四句“垂”、“飞”、“归”押平声韵,平仄完全符合近体七绝的要求,是一首很成熟的七言绝句。明人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说:“庾子山《代人往》三首,近绝体而调殊不谐,语亦未畅。惟隋末无名氏‘杨柳青青„„’,至此,七言绝句音律,始字字谐合,其语亦甚有唐味。右丞‘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祖也。”
题目是《送别》,全诗借柳条、杨花的物象寄寓惜别、盼归的深情,凄婉动人。柳丝飘飘摇摇,饶有缠绵依恋的情态,故早在《诗经》中,已将杨柳与惜别联系起来:《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历代传诵,脍炙人口。“柳”,又与“留”谐音,故折柳赠别以寓挽留之意,从汉代以来便成为一种风俗。形于歌咏,北朝乐府民歌中的《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已饶有情韵。在南朝、梁简文帝、梁元帝、刘邈等人的《折杨柳诗》,也各有特色。然而在唐代以前的咏柳惜别之作,还要数隋末无名氏的这一篇最完美。
首联上句写柳条、下句写杨花(柳絮),读起来流畅自然,有如天造地设,略无人工雕琢痕迹。然而稍作分析,便发现词性、音调、意象、情思,又无一不对,实在是异常工丽的对偶句。看来已懂得调整平仄,上句开头之所以不用“柳条”、“柳枝”、“柳丝”,是因为第二字应是仄声。改用“杨柳”,“柳”是仄声,却未能表现“柳条”。而继之以“青青着地垂”,则万丝千条,便展现于读者眼前。“着地”,状柳条之长,把读者的视线由树梢引向地面。“垂”,表静态,以见风和日暖。“青青”,既写柳色,亦点时间。柳色由鹅黄而嫩绿而“青青”,则时间不断流逝,而今已是暮春了。
上句用“青青着地”状柳条之垂,下句用“漫漫搅天”状杨花之“飞”。杨花十分轻盈,如果风力较猛,便向一个方向急飞;如果风力甚微,便无依无傍,忽高忽低,飘来飘去。这里所写的正是日暖风和之时的景象。“漫漫”,写杨花飘荡,无边无际;“搅天”,写仰望所见。天空都被搅乱,则杨花之多,不言可知。由此联系上句,便知“青青”杨柳,并非三株五株,而是夹路沿河,傍亭拂桥,处处可见。于是,合一、二句看:由上而下,所见者无非柳条青青着地;由下而上,所见者无非杨花漫漫搅天。而离愁别绪,也随之弥漫于整个空间。第三句,紧承前两句,双绾“柳条”与“杨花”,却来了个出人意外、惊心动魄的折:“柳条折尽花飞尽!”杨花再多,终归要“飞尽”的,这是自然规律。而万树柳丝,即使天天折,又怎能“折尽”?这两者合起来,无非是通过时间的推移,表现离别之苦、怀人之切。联系第四句,则无限情景,都可于想象中闪现于读者眼前。
“借问行人归不归?”这一问,并不是面对“行人”提出的。怎见得?首先,第一、二两句与第三句之间,分明有一段时间距离。送行之时,即使俄延很久,也不可能把“青青着地”的“柳条”一股脑儿“折尽”,更不可能一直等到“漫漫搅天”的“杨花”全部“飞尽”。其
次,临别之时,只能问行人“几时归”,怎好问他“归不归”?
赏析二
这首出自隋朝的《送别》,其已无法考证,然而诗中借柳抒发的那份恋恋不舍的心境,却流传至今。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速长,角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而我们今天从诗歌中所看到的用“柳”来表现离情别绪的诗句,要早于这种“习俗”。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此时表面是送别诗实际表达的是对隋朝灭亡的诅咒,因为隋炀帝姓杨。
又另一种解释:
末两句写春已归去而人未归来。折柳,本意在赠别;今柳条折尽,则意味着离别已久,睹旧物而怀远人。飞花,本意指春暮;今杨花飞尽,则意味着春归已久,觉行人反不如春之知情。末句直扣题旨,问夫归否;说明她已忧思满怀,情渴似火,故似火山熔岩迸涌而出。其气度韵味,自不寻常。
篇二:《陋室铭》《陋室铭》教学设计
大路学校孙善红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铭”这种文体及特点;了解作者生平和写作本文时的背景;
2、熟读并背诵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翻译全文;
3、在品读中梳理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精妙的构思。4、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垂柳青青}.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资源:背景资料、教材、工具书、古筝配乐
四、自学指导
1、查阅、搜集刘禹锡生平资料和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
2、初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或查阅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3、熟读课文,用“·”点出本文韵角。
4、初步翻译课文,画出重点字词。”画出文中具体描写陋室的句子。
五、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因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陋室铭》。(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示范朗诵全文。
(三)预习检测,梳理文意
1、交流搜索到的资料,介绍刘禹锡生平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2、全班交流,在梳理文意上,哪些字词不好理解,翻译哪句话时遇到了困难。会的同学讲解。
重点把握:斯:这。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上:名作动,长上。鸿儒:博学的人。鸿,大。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金经:指佛经。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形作动,扰乱。案牍:官府
公文。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四)品读课文,理解主旨
1、反复朗读,体会铭的特点。
教师导学:本文的文体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这种文体篇幅短小而且一般都是用韵的。请同学说说本文的韵角是什么?
明确:韵角是: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把韵角读得清晰而响亮些,然后说说在本文除了押韵之外还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中多处运用了对偶句,使文章句式工整,读起来有节奏感,朗朗上口。例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品读、想像,梳理内容,理解思想。
教师导学:本文还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所谓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请同学仔细品读课前预习中你所画的描写陋室的句子,展开合理的想像,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笔下的陋室是怎样的,并概括出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从作者的描述中你可以感受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作者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室中生活三方面描写了陋室,突出陋室环境幽雅,室主人交往人物儒雅,室中生活高雅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分乐道的情趣。
板书
陋室——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生活情趣——3、默读思考,体会全文构思
出示思考题,小组讨论交流
(1)本文借陋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那么前两句为什么要写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2)作者为自己的陋室作铭,为什么要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如何理解结尾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明确:
(1)这是类比立论的方法,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喻有德者居之的陋室,以此引出本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板书“德馨”)
(2)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说明作者想在政治和文学上都有所成就,暗含自己远大的抱负。(3)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省略了上句而只引下句,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南阳”二句之中。这样来引述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
4、赏读佳句,体会精妙语言
赏析文中描写陋室的句子,说说好在哪里。
示例: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苔”“草”的神态,又将外景引入室内,为陋室增添了勃勃生机,洋溢一片盎然春意。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采用虚实相衬手法,实写“谈笑有鸿儒,虚写“往来无白丁”,突出交往人物不凡。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示了他对那些人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同时也是采用虚实相衬的手法,写出了自己生活情趣之高雅。
(五)拓展延伸
面对刘禹锡的遭遇,你们想对他说什么,请写出一段话。{垂柳青青}.
(六)课堂检测:
1、本文运用了的写作手法,体裁是。
2、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全文主旨句是
(2)描写居室环境的句子{垂柳青青}.
(3)表现室主人交往人物不凡的句子
(4)虚写室中生活的句子
(5)起着点睛之笔的句子是
3、解释词语
(1)斯()(2)馨()(3)鸿儒()(4)案牍()
附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仙
居室环境——清幽雅致交往人物——博学儒雅生活情趣——高雅脱俗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篇三:《柳叶青青》1.柳叶青青,拨动我心
那是八十年代,一个普通的医院,但在当时已经是县城最好的医院了..
我习惯性地坐在床上,随手拿起一本书,静静地读着.我喜欢沉浸于书中的世界,自顾自地笑,自顾自的落泪..医院酒精的味道总是那般刺鼻,雪白的床单惨白的刺眼.这是个安静得令人窒息的地方.偶而的笑或哭,总有着惊悚的余悸.此刻我捧着书本,小心翼翼地不想发出声音
春天的午后,丝丝睡意袭身,或许我该打个盹,但窗外似乎有绿色的影子在荡漾着.我提了提滑落在鼻尖上的眼镜,走到窗前,轻轻叩开了窗扉...
是一棵垂柳,柔柔的抖动着那碧绿的枝条,青青的柳叶拂过我的脸,清新的味道,很淡却是流动的质感.我忍不住摘下了几片,可以作书签啊!我微笑着.
"很有情致啊!女孩."一个好听的声音从旁边传来.我偷偷向他瞥了一眼,清晰的轮廓,时下很流行的短发,眼神漫不经心地从我身上扫过.我想他二十五岁左右吧!此刻温柔地凝视着垂柳,却分明有着一股不可名状的忧伤.
后来他什么也没有说,轻轻关上了窗户.我却依然呆呆地趴在窗前,我似乎在等待什么,脑海里挥之不去的
是那个陌生的侧脸.
"寞烟,你床头的书,我必须收掉."忽然,护士小姐站在了我身后,手里拿着我最爱的书."还给我!"我几乎惊喊道,我无法想象没有书的日子,这医院里,我如何再呆的下去."冷静一点,这是院长的意思.为了帮助你治疗啊!"护士柔声劝道."又是治疗!还要多久!"我怒气冲冲地跑到床上.
每一天只是重复一样的生活,早上父母陪着一起治疗,下午休息,因为爸爸是院长,所以把我安排在了单人病房.晚上母亲来看过我之后我便睡觉了.生活啊,真的只是单调的重复.
可是我忘不了那张陌生的侧脸,每每午后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打开窗户,柳叶青青,拨动我心,他似乎也总会在那个时间出现.沉默成了我们之间的一种默契,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没有了书的日子,恐怕这段闲散的午后成了我一天的唯一.
柳叶青青,拨动我心,我的心可以这样钟情于一个陌生人吗?
2.柳叶青青,飘零永远
微风拨动柳叶,淡淡的清香凝固时光,我深情地趴在窗前,我确信我已经迷恋上了那个男人.我知道他一
定不会喜欢我,因为我的视力一直在下降,终有一天我会是一个盲女.谁会愿意照顾一个盲女呢?当然我想的太远了,或许我还是可以治好的.至于他,哪怕多看我一眼,我也觉得满足了.
阳光懒懒的洒了我一身,柳叶儿无力的下垂着.为什么今天他还没有出现?"寞烟,休息会吧!"护士小姐打开病房的大门冲我喊道."那么爱柳树啊?"她笑道.是呀,在他们眼里我就是个痴迷于柳树的可怜虫.我暗自想着,无精打采地坐到床上,他,今天不会出现了吧?或许出院了,我眼睛顿一片湿润,心里好象空出了一大片.第二天,我又迫不及待地打开窗户,外面飘着绵绵细雨,柳叶儿欲发清绿了,只是有些倦怠罢了.他,还是不在.此刻我恍然大悟,我已无可救药地爱上了那个陌生的男人.
我想这一刻我疯了,若在70年代我的这些想法或作为,可算是资本主义的,一定得批斗.我没有想很多,我只想见他,我一定要见他,于是我奋不顾身地跑向了隔壁的病房.
门被我用力的打开了.他,在.我一阵欣喜和激动.我第一次这样肆无忌惮地看着一个男人的脸.眉毛很浓很密;眼睛不大,却干净,清澈又可怜楚楚.我很奇怪自己会用这样一个词来形容一个男人的眼睛,可我是深深
爱着他那双眼睛.不同于任何男人.想起以前在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女生如果开始喜欢一个小眼睛的男人,说明这个女生已经成熟了."成熟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可以用另外一个词来代替,我想我可能已经老了.
他还是那样漫不经心地扫了我一眼,淡淡地说道:"噢,是你啊."他似乎有些疲惫,头发变的稀稀拉拉的,我知道这是化疗的结果.我鼓足勇气问道:"我有打扰到你了吗?"他低下头,冷冷的一句:"你说呢?"我顿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侮辱,我有些怒气,说道:"我走便是."他一阵干笑,直直地看着我,那眼神冷静而深邃,我觉得自己此刻已是一尊雕象,动弹不得.他轻轻的咳了一声,说道:"你长的很漂亮.喜欢柳树啊!"我也直接望着他的眼睛,点了点头.
"给你!"他吃力地从床下拿出一样东西,呀,是一张用柳叶制成的图画,很清澈的感觉,上面仿佛有字,我提了提眼镜,使劲地看着:"柳叶青青,飘零永远.洛禾.""洛禾?"我轻声念到.他很温暖的一个微笑,说:"这是我的名字.好久没有人这样叫了!"
我有些诧异,问道:"你心情很差吗?"他依然微笑,我却觉得有些可怕,他说:"我是一个孤儿,飘零也是很正常的啊!"
我径直走向他床头,拉住他冰冷的手指,我一字一句地说道:"洛禾,以后我不会让你飘零."我说的很唐突也很认真.他吃力地从床上坐起,轻轻抚摩着我的长发,他弯下头来,仿佛要吻我.我知道我本应该拒绝,却本能地闭上了眼,仰起了头..
仿佛一个世纪的漫长,他,没有吻我,只把一片柳叶夹在了我发梢.他说:"不要忘记我."很沉重的语气,好象他会突然间灰飞湮灭一样."我爱..."他立刻捂住我的嘴,"我知道,有些话就放在心里吧!我没有哪一刻这么希望长命!"他笑道."你会死吗?会吗?"我几乎惊喊道."没那么严重.我说过现在我想活下去.你先回去吧.记得我送你的图一定不要扔,这可能是我唯一可以送你的了."他依然轻描淡写的语气,眼中却分明闪着泪光.我还是点点头,深情地望了他一眼后,走了出去.合上门的一刹那我又忍不住回望了他一眼,说道:"明天我还来."我不知我是如何度过那激动的一天的.却总是莫名其妙望着手边的那副淡雅的柳叶图,情不自禁念起:"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我们的永远会很远吗?我的心里疼痛的厉害.
第二天醒来,发现依然是黑夜,却听到母亲熟悉的声音,提醒我要去治疗了.我突然明白现在是白天了,我却什么也看不见了.我什么都可以看不见,我不想看不见
篇四:《杨柳青青话柳韵》杨柳青青话柳韵
在宝鸡,到处都能看到柳树的身姿。春天,嫩嫩的柳芽偷偷地探出了头。渭河公园两岸,一排排的金丝柳,像是为河岸织起了一道嫩绿色的纱帐;市区广元路、川陕路,刚刚抽出新芽的柳条拂过行人的眉梢,传递着春天温柔的气息;清姜河橡胶坝人工湖景区、滨湖健步大道,舞动的柳枝跳跃出灵动的音符。
北方的树大多挺直、坚硬,似乎这样才能耐得住寒冬、顶得住狂风,可自古便生于北地的柳树却别样柔美,丝丝缕缕。但它柔美的外衣下,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内心。俗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易栽易活,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柳絮飘飞时,只要临近水塘,种子飞到哪里,哪里便能生出一片柳林,这大概就是民间总喜欢植柳的原因之一吧。
柳树是我国的原生树种,据考证,在远古森林里即有柳树,由此推想,也许打渭河从宝鸡流经时,柳树便已扎根这里。柳树从远古走来,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诗经》中走来,从“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唐诗中走来,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宋词中走来。它一路奔波而来,一路舒展着秀美的柳叶,传递着温柔的情思。也许正是因为它的柔美、它的易活,我市修建渭河公园时,柳树便成为最先被选中栽植的树种之一。{垂柳青青}.
如今,在宝鸡的渭河沿岸,全长十余公里的柳林,如同一排排整齐的士兵,防洪防浪,又如一位位婀娜多姿的姑娘,装点着城市的美景。春风一来,它便率先蹦出绿芽,柔软的枝条在阳光下显出勃勃生
机。川陕路的几棵柳树十分粗壮,已需要一、两个成人才能环抱,整排的柳树总是在夏天时垂下一片绿荫,让过往的司机乘客享受到片刻的清凉。广元路的垂柳也有十余年的树龄,树干有碗口般粗,树冠亭亭如盖,低垂的柳条下是一派市井的琐碎:修理铺、包子店、超市、菜市,推着婴儿车的老人,拎着早餐的路人,穿梭而过的公交,他们都在柳枝的摇摆中各有归去来处。近些年,我市绿化面积越来越大,绿化的树种越来越多,但柳树从未退出,滨湖健步大道、石鼓山下,新栽的柳树一派生机盎然。坐车穿城而过,远远看去,拂动的柳枝如烟如雾,弥漫着满城的浪漫春色。除了装饰美景,在市区几处林荫停车场,柳树也发挥出了实实在在的作用,为暂时“休息”的车辆带来绿荫。
青青一树柳,碧碧一城春。北宋时,曾在凤翔担任过签书判官的大诗人苏东坡也是爱柳之人,他曾亲自在凤翔东湖植柳,也曾在杭州、徐州等地遍植柳树。柳树不管是在沙丘梁峁,还是在沟壑池塘;不论是风沙肆虐,还是烈日炙烤,它都不畏逆境,傲然而生,这不正如诗人一般,一生跌宕起伏,风雨兼程,却始终乐观旷达。和苏东坡一样,宝鸡人爱柳、喜欢植柳,不仅是因为柳树娇柔美丽的外表,更是因为它有着顽强、坚韧的内在品质。
温馨小贴士
柳树在我市的城市绿化中,是重要树种之一,常见有旱柳、金丝柳、馒头柳、垂柳等几个品种。渭河公园以及市区广元路、川陕路、清姜河橡胶坝人工湖景区、滨湖健步大道等,是赏柳的最佳地点。{垂柳青青}.
西府天地春意浓
如果在春天,你想倾听城市之外乡村的田园牧歌,你想呼吸城市高处最清新的缕缕春风,你想一览弥漫在乡间的春意,你想感知新农村建设中奋进的步履„„但是,你又不愿意去太远的地方,那么,你就来北坡上面的西府天地。这里有全市“最美乡村”之称的胜利村,这里是安妥心灵的净土,这里还是探春访绿的高地。
西府天地民俗文化旅游景区从2006年起开始建设,2012年基本建成规模,并仍在完善中,占地面积1500多亩。
步入这里,暂且不说大唐秦王陵的寻幽探古,不说纵横交织宽阔平坦的明清街、文化路、唐风街、南环路与北环路,也不说全国最大的青花瓷大老碗雕塑,单就说站在濒临塬边的观景平台上,凭高远望:近山苍翠如工笔巧绘,远峰青黛似写意渲染。渭水柔曼,破城东归。烟霞辉映里,城市高楼林立,路桥贯通,绿地散布,园景点缀,一派祥和,万般清明。架桥之间,碧湖静美;城郊深处,阡陌如织。华灯初上的时候,流光溢彩的满城灯火,辉煌了故乡的夜空,这满眼里的琉璃,是贴近心灵的温暖,是福瑞环绕的吉祥。
西府天地里第一条南北向的街道是明清街,从明清街边直到塬边的一大片地方,全然是绿色的园林。行走在园林里曲折回环的甬道上,或者漫步于悠长的白桦林下的林间小路上,随处可见具有西府民俗特色的人物雕塑。这些雕塑,雕刻大胆,线条粗犷,憨态可掬,形象逼真,那神情和气势、那姿态和眼神,是那么熟悉而又亲切,宛如我们在村庄或者阡陌里走着,迎面遇见的邻居和熟人,不由得使人们
在微风荡漾的春天,想起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想起温暖的亲人。园林的小道是曲折连环纵横交错的,游人闲散地走着,景色也就悄无声息地变换了,每一处景色里自有其妙不可言的风骨和韵味,数步一景的感觉让人流连忘返。诗词景石彰显了故乡浓郁的文化气息、民俗雕塑演绎了传承不衰的西府风情、观景平台临高而眺远、白桦林荫悠长而诗意、竹林春韵繁茂而盎然、草坪松影安逸而肃穆,静美之处回环灵秀之气,素雅之中郁结曼妙之韵,这些次第萌动的生命,正把塬上人家吉祥如意的好日子引领着走向春光明媚的深处。
上塬的路叫作陵塬路。原先,陵塬路以东是民俗村,而陵塬路以西还是保持着原来的旧貌,现在,南环路已经修建至陵塬路以西。还有儿童游乐园、小食品市场等设施也正在建设中,据说将于今年“五一”投入使用。租一辆自行车,轻车慢行在宽敞平坦的新路上,机械的轰鸣,工人的忙碌,建设的步履,春潮的涌动,这些春天里的故事,让游人在明媚的阳光下,复苏了脉管里涌动的潮汐,喷薄出内心深处蛰伏已久的春天。
温馨小贴士
踏青地点:西府天地民俗文化旅游景区
建成时间:2012年基本建成规模
地址:市区北坡塬顶
游览线路:自驾或步行,或在西关乘坐宝鸡至陵塬的班车
玉兰花开小蓬壶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杨柳细风之中,陈仓区小蓬壶景区周围千枝万蕊的玉兰花次第开放,昂首向上,半开的如盏,盛开的如莲,高贵典雅,不俗不媚,落落大方,风韵万千,向人们展示着春天的温暖与美丽。
小蓬壶,即是素有“陈仓八大景”之称,亦称“宝鸡外八景”之一的“蓬壶仙观”。这里位于陈仓区东关街道办西秦村,自隋唐起宝鸡县志就有记载。因其内有白鸡泉,水分两窍,交流成沼,松柏郁郁,仿佛蓬莱仙岛,故而得名。其在一千多年前就是有名的郊游赏景的好去处。
春分刚过的周末,我和几个朋友相约去小蓬壶游玩。一路走来,远远便望见周原坡下绵延数里的花卉苗木林带,似一条彩色长龙蜿蜒,又似一条花带缠绕,尤其沿引渭渠边的一树树玉兰花格外引人注目。据一路同行的西秦村党支部书记李亚林介绍,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坡,2007年时开始进行绿化,并栽植花卉苗木,到2010年基本成景,如今,已有40多个品种200多万株苗木。其中,玉兰花有3000多株,有红玉兰、白玉兰、紫玉兰和旱莲四个品种。
我禁不住古人对玉兰“素面粉黛浓,玉盏擎碧空;何须琼浆液,醉倒赏花翁”的精彩描述,径直往玉兰林而来。远远望去,一棵棵秀气、挺拔的玉兰树,红装素裹,如云似霞,把这个春日渲染得热闹非凡。白色、粉色、紫色的花瓣,在光秃秃的枝头上竞相开放,一朵朵向上、向远方展开,热烈而典雅,清丽而柔和,安静而孤傲。置身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