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北师大版)
详细内容
八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政史考试时间: 共60分钟 历史分值: 60分)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1分,11-20题每题2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指定位置)。
1.1999年10月1日美国《纽约时报》在社论中写道“50年前的今天……自帝国主义一个半世纪以前开始把屈辱性的条约强加于清朝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这一重大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2.1954年我国曾出现“四马分肥”的利润分配法,即把企业的盈利分成四份:国家所得占34.5%,企业公积金占30%,职工福利基金占15%,资方红利占20.5%。这反映了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特点是
A.加工订货 B.公私合营 C.公有制 D.私有制
3.鞍钢工人提出:“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炮,我们在后方多流汗多生产,志愿军就能少流血,多杀敌。”以下表述不符合这一时期历史史实的是
A.一五计划刚刚完成 B.处于抗美援朝时期
C.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 D.后方掀起了爱国生产运动
4.某年《人民日报》登载这样一条新闻“插秧的密度,实际上已很难用多少蔸来计算了,因为整块田里的稻子都是一根紧靠一根的。在验收时……把鸡蛋随便放在覆盖着稻穗的田上面滚动,鸡蛋始终不会掉到田里去”,据此推测“某年”是指
A.1953年 B.1956年 C.1958年 D.1978年
5.文革中大量历史古迹、宗教建筑和文物被损毁和破坏,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是
A.破坏了民主法制 B.阻碍了经济发展
C.扼杀人才 D.阻碍了文化事业发展
6.1972年的上海《中美联合公报》首次出现“两国关系正常化”这一词汇,并成为双方进一步发展友好关系的共同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是
A.尼克松访华 B.乒乓外交
C.中美建交 D.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7.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8.“1977年毛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费正清《美国与中国》)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A.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推进九年义务制教育
9.下面是四川一农民家1974年、1980年贴的两幅春联:1974年: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D.人民公社制的推行
10.汽车已进入寻常百姓之家。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步于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1.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指1954年颁布的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D.一五计划的完成
13.某八年级学生在百度搜索中输入关键字“文化大革命(重大事件)”,下列信息他不可能查询到的是
A.五一六通知 B.四五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造**有理
14.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社会发展的灵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以经济建设为重心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坚持“一国两制”方针
15.按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重返联合国 ②中美建交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①②③
16.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批准“863计划”的国家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江泽民 C.邓小平 D.胡锦涛
17.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逐渐改变了人类工作和生活方式,使庞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庄”。它是
A.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B.超音速客机
C.生物工程和电讯技术 D.终身学习
18.改革开放新时期,下列城市中属于经济特区的有
(1)深圳 (2)汕头 (3)香港 (4)澳门
A.(1)(2) B.(2)(3) C.(3)(4) D.(1)(4)
19.有人曾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这是因为农民靠他们在中国推行的
(1)实验科教兴国“211”工程 (2)提出“一国两制”设想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培育和推广杂交水稻
A.(1)(2) B.(2)(3) C.(3)(4) D.(1)(4)
20.2012年伦敦奥运会举行在即,很多同学都在预测我国能取得多少枚奖牌。历史上,我国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是下列哪一届奥运会上
A.汉城奥运会 B.洛杉矶奥运会 C.雅典奥运会 D.悉尼奥运会
选择题答案填写处(1-10题每题1分,11-20题每题2分,共30分)。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二、非选择题(共两大题,每题15分,共30分)。
21.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场景?(2分)它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实行后,我国的土地所有制有何变化?(1分)图三是什么政策给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带来了实惠?(2分)
(2)请将图中照片分成两类,并写出你的分类标准。(2分)
(3)图二是周恩来在哪一次重要会议上的发言?(2分)在这次会议上他提出了什么重要主张?(2分)图四中外交部长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原因是什么?(2分)
(4)通过上述问题的回答你有何感想?(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近现代中国的和平崛起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40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寻求自立、解放和现代化。
第二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新中国奠定国民经济基础;中国建立国民经济、工业、大学基础体系,取得了国防科技的重要成就;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第三阶段,1978年以来,中国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1)在中国和平崛起的第一阶段中,中国的先进分子为实现独立自主不懈奋斗。在第二阶段中,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标志是什么?(2分)我国在国防科技领域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2分)
(2)在中国和平崛起的第二阶段中,也曾经经历过曲折和失误,请列举两例加以说明。(2分)
(3)1978年,中国进入和平崛起第三阶段的转折性事件是什么?(2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有了什么变化?(2分)
(4)1978年以后,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渐形成了什么样的格局?(3分)
(5)分析1978年来中国的发展具备了哪些有利因素?(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