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九年级数学试题>2014年中考数学矩形菱形与正方形试题汇编

2014年中考数学矩形菱形与正方形试题汇编

详细内容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一、选择题
1. ( 2014•安徽省,第10题4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长为2 ,若直线l满足:
①点D到直线l的距离为 ;
②A、C两点到直线l的距离相等.
则符合题意的直线l的条数为(  )

 A.1B.2C.3D.4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
分析:连接AC与BD相交于O,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求出OD= ,然后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解答.
解答:解:如图,连接AC与BD相交于O,
∵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长为2 ,
∴OD= ,
∴直线l∥AC并且到D的距离为 ,
同理,在点D的另一侧还有一条直线满足条件,
故共有2条直线l.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主要利用了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点D到O的距离小于 是本题的关键.
 
2. ( 2014•福建泉州,第5题3分)正方形的对称轴的条数为(  )
 A.1B.2C.3D.4

考点:轴对称的性质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对称性解答.
解答:解: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熟记正方形的对称性是解题的关键.
 
3. (2014•珠海,第2题3分)边长为3cm的菱形的周长是(  )
 A.6cmB.9cmC.12cmD.15cm

考点:菱形的性质.
分析:利用菱形的各边长相等,进而求出周长即可.
解答:解:∵菱形的各边长相等,
∴边长为3cm的菱形的周长是:3×4=12(cm).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利用菱形各边长相等得出是解题关键.
 
4.(2014•广西玉林市、防城港市,第6题3分)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A.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C.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D.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考点:命题与定理.
分析:根据矩形的判定对A、B进行判断;根据菱形的判定方法对C、D进行判断.
解答:解:A、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所以A选项为真命题;
B、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所以B选项为真命题;
C、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所以C选项为假命题;
D、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所以D选项为真命题.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事物的语句叫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经过推理论证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5.(2014•毕节地区,第8题3分)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C相交于点O,H为AD边中点,菱形ABCD的周长为28,则OH的长等于( )

 A.3.5B.4C.7D.14

考点:菱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分析:根据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求出AB,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得OB=OD,然后判断出OH是△ABD的中位线,再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可得OH= AB.

解答:解:∵菱形ABCD的周长为28,
∴AB=28÷4=7,OB=OD,
∵H为AD边中点,
∴OH是△ABD的中位线,
∴OH= AB= ×7=3.5.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熟记性质与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6.(2014•襄阳,第12题3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AB,BC上,且AE= AB,将矩形沿直线EF折叠,点B恰好落在AD边上的点P处,连接BP交EF于点Q,对于下列结论:①EF=2BE;②PF=2PE;③FQ=4EQ;④△PBF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矩形的性质
分析:求出BE=2AE,根据翻折的性质可得PE=BE,再根据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APE=30°,然后求出∠AEP=60°,再根据翻折的性质求出∠BEF=60°,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EFB=30°,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EF=2BE,判断出①正确;利用30°角的正切值求出PF= PE,判断出②错误;求出BE=2EQ,EF=2BE,然后求出FQ=3EQ,判断出③错误;求出∠PBF=∠PFB=60°,然后得到△PBF是等边三角形,判断出④正确.
解答:解:∵AE= AB,
∴BE=2AE,
由翻折的性质得,PE=BE,
∴∠APE=30°,
∴∠AEP=90°?30°=60°,
∴∠BEF= (180°?∠AEP)= (180°?60°)=60°,
∴∠EFB=90°?60°=30°,
∴EF=2BE,故①正确;
∵BE=PE,
∴EF=2PE,
∵EF>PF,
∴PF>2PE,故②错误;
由翻折可知EF⊥PB,
∴∠EBQ=∠EFB=30°,
∴BE=2EQ,EF=2BE,
∴FQ=3EQ,故③错误;
由翻折的性质,∠EFB=∠BFP=30°,
∴∠BFP=30°+30°=60°,
∵∠PBF=90°?∠EBQ=90°?30°=60°,
∴∠PBF=∠PFB=60°,
∴△PBF是等边三角形,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结论正确的是①④.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熟记各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7.(2014•孝感,第9题3分)如图,正方形OABC的两边OA、OC分别在x轴、y轴上,点D(5,3)在边AB上,以C为中心,把△CDB旋转90°,则旋转后点D的对应点D′的坐标是(  )

 A.(2,10)B.(?2,0)C.(2,10)或(?2,0)D.(10,2)或(?2,0)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
分析:分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两种情况讨论解答即可.
解答:解:∵点D(5,3)在边AB上,
∴BC=5,BD=5?3=2,
①若顺时针旋转,则点D′在x轴上,OD′=2,
所以,D′(?2,0),
②若逆时针旋转,则点D′到x轴的距离为10,到y轴的距离为2,
所以,D′(2,10),
综上所述,点D′的坐标为(2,10)或(?2,0).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正方形的性质,难点在于分情况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