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财务目标实现与企业责任(一)
详细内容
【摘要】企业责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本文将从财务目标实现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的关系以及履行企业责任对实现财务目标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财务目标 企业责任 三重责任
财务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面对一个多元利益矛盾体存在的社会,企业如果在整体上或某个利益方面出现严重失衡,必然会危及企业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企业财务目标不仅要反映企业最终获取盈利的内在要求,而且还要保持良好的公众形象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同时,使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因此,正确认识企业财务目标与企业责任的一致性,对企业财务目标的制定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企业的财务目标
对于企业财务目标的现实选择问题,理论界说法不一。作为价值管理活动,不论是“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还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其本质都是在追求投入资本的盈利性和流动性,实现资产价值的增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是一个不断“取利”的过程,其最终目标就是通过协调各种利益人的关系在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达到资产价值的增值。
二、企业的三重责任
儒家认为,宇宙和万物都是存在于“和谐”状态中,“和谐”是宇宙和万物存在的基础,“和谐”表现为一种秩序,是多元的统一,是多种成分、各个局部共生的“和谐”。经济发展中的“和谐”表现为企业与各方面的利益的冲突、协调、统一的关系。由此,企业与各方利益的“和谐共生”关系也就表现为企业应具有的三重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
1、经济责任
企业的经济责任是创造利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发展过程始终处于各种相互联系的矛盾之中,在矛盾中谋求生存,在生存中取得赢利是企业适应市场环境土壤的根本。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强弱就突出表现为对利润的追逐能力。利润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企业家创新的重要激励因素,更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该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表现出来的。
2、社会责任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认识,学术界没有统一的观点。20世纪30年代哈佛大学多德教授第一次提出了社会责任的概念,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Carroll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乃社会寄希望于企业履行之义务,社会不仅要求企业实现经济上的使命,而且期望其遵法规、重伦理、行公益。按照Carroll的观点,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一个企业对企业股东、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各种义务,它集中体现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对各利益相关者的效益关系。
3、环境责任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乔治·恩德勒(Gees Enderle,2006)对企业环境责任的定义是“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消耗较少的自然资源,让环境承受较少的废弃物”。企业的环境责任不能仅仅局限于减少环境污染,而是要从自然资源局限性和人类的未来和文明的角度考虑环境的可持续问题,自觉地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使用清
洁能源,进行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和环境管理系统等。
三、财务目标实现与企业三重责任的关系
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建立在赢利的基础上,经济责任是企业作为担负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安定重要职责基础上的一个基本责任。社会责任是企业更高一个层次的责任,它要求企业遵守游戏规则,有责任的做正确、正义、公平的事,避免损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环境责任是企业最高层次的责任,它要求企业做一个好的企业公民。温家宝总理2009年2月2日在英国剑桥大学《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中指出:“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真正的经济学理论,决不会同最高的伦理道德准则产生冲突。……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在面对这场冲击全球的金融危机过程中,“有效应对这场危机,还必须高度重视道德的作用”。因此,一个有道德、有良心的企业,在抗击全球金融危机实现财务目标的同时承担企业责任始终应该是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
1、赢利是企业的基本财务目标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创业期,其首要任务是生存。企业是一种赢利型组织,一旦成立,便面临着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因此,企业财务的根本目标是通过进行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获取最大的利润,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张维迎认为:在一个健康、有效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责任。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财务目标(利润极大化)和社会目标(提供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并使全社会的财富极大化)是一致的。所以,企业的基本财务目标是赚钱,因为社会财富是通过企业的赚钱过程实现的,每一个社会成员能享受的物质财富几乎全都是在企业生产中实现的,只有企业生产出更多的财富,百姓才能享受更多的物质。企业在市场环境中能很好地赚钱,就是实现了它的基本财务目标和完成了它的基本社会义务。
在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7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中,有54.4%的企业家认为导致企业缺乏社会与环境责任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经营困难”。同时该报告还指出,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更加认同企业的社会与环境责任,调查显示,有60.7%的大型企业社会捐赠超过10万元,而小型企业社会捐赠超过10万元的只有6.7%。可见赢利后做大做强是企业履行其他责任的基础。
2、维护相关利益者权益是企业必要的财务目标
世界商业委员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作出的一种持续承诺,按照道德的规范经营,在为经济发展做贡献的同时,既改善员工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又帮助实现所处社区甚至社会的整体生活质量的改善。”企业组织是其所处的环境的全面合作伙伴,而不仅仅是只为满足股东需求的单纯赢利性组织。可见,维护相关利益者权益是企业实现基本财务目标的根本。
企业更好实现财务目标的基本前提是有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企业的利润一个来源于自身在技术上和管理上的创新,同时还取决于外界商业环境。宏观环境好时,企业可以通过自身技术上和管理上的创新来赚取利润;宏观环境不好时,无论你有什么样的技术和管理,企业赚钱都会非常困难。宏观环境的向好或是趋坏是企业不能控制的。因此,企业作为社会环境下的赢利组织,其赚钱并不完全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正因为如此,企业在享受了社会环境赋予的获取利润的同时就应当对社会负有责任。同样道理,赔钱也不一定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的恶果,有时候是环境造成的,所以在交纳所得税时可以用过去的亏损抵扣,企业亏损破产时负债的责任超过原来资产时可以免除。
宏观环境向好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社会和谐,人们安居乐业。一个有竞争力、有生命力的企业,会着眼于企业与社区、社会之间的关系。作为直接与社会各阶层接触最多、最紧密的企业,其维护社会和谐的过程是就是积极照顾好各方利益者的过程。所以,企业在实现基本财务目标的过程中,对内要善待员工,实施员工健康和工作安全计划,做好员工技能的培训开发。对外要维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遵守公平竞争原则,依法纳税,为社会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