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财务其它相关>关于对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一)

关于对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一)

详细内容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财务工作日趋复杂。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高校财务管理的特点,提出了改革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议,以达到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促进高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财务制度;革新;思考
  
  现行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是在我国现有的高等学校管理模式和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财务管理制度中看似固定的一些模式及管理理念,就制度本身而言存在变革和创新的内在要求,这使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得到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成为可能。本文就如何改革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作几点思考。
  
  一、现行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基本特点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是一个区别于企业和行政行业的会计制度。因此,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现概括如下。
  
  (一)各高等学校预算编制原则基本上是在坚持收支平衡的基础上。遵循稳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来编制年度预算报告的
  其特点是年度内预算的计划性比较强。但对学校中长期规划考虑显得很单薄,这种预算编制原则和办法目前在我国高等学校具有普遍性,这一做法主要是由我国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所决定的。
  
  (二)预算收入形式比较单一
  虽然目前高等学校预算收入来源的渠道较前几年有了很大的拓展,已经从过去的单一由财政部门全额拨款逐步演变为现在的由财政补助、事业收入(主要由学费、住宿费等收费项目构成)、附属单位交款等多种预算形式。一般来讲,学校整个收入中的财政补助占46%左右,事业收入占50%左右,其他很小比例部分为学校的其他收入,但实际情况是:现今的高等学校已经是一个容量很大的经济实体,拥有相当规模的优质资源。仅有这几种收入形式是不够的,高等学校应该担负起自己使命,突破以前办高等教育的常规模式,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科技优势,与实力企业紧密结合,在科技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方面有所作为以开辟高等学校收入多元化的来源渠道。逐步减小高等学校对政府财政的依赖程度。
  
  (三)高等学校预算支出的编制特点,通常做法是遵循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注重效益、勤俭节约的原则
  高校预算支出的具体安排是按照“切块包干,归口管理。定额控制,超支不补”的原则来执行的。预算支出的投入有形,但是产出却无具体价值形态来评价,或者说效益无法得到具体价值的体现,单位的事业效果反映不全面。这种预算支出形式的成因主要是受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影响。一般地,高等学校预算支出分为正常经费支出和人员经费支出两部分,具体财会专业的支出分类在此不一一细述。
  
  (四)目前的预算管理形式较前些年有了比较大的调整
  政府改变了过去由高校在财政给予本单位年度经费全额补助的框架下,高校相对自主管理编制预算的管理模式,正在实行由财政部门统管的部门预算管理制度。这一制度较以前的管理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进,具有一定的优点和长处。部门预算管理指标在省一级规定得非常细致具体,但是指标下到基层单位,仍然存在着省级预算和单位预算之间的差异,直接影响到预算的上报审批和下达执行之间的严肃性,需要政府的管理部门对这一制度进一步深化,细化和完善,消除财政部门批准下达的预算计划和单位实际执行的预算计划在具体内容上的差异。
  
  (五)高等学校目前执行全额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其中一项重要的会计核算原则是收付实现制基础
  由于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收入和支出的依据,在这种记账基础下,高等学校财务收支只包括以现金实际收支的部分,并不能反映当期已经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部分,这样就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比如,学费收入是高校办学资金来源的一项主要渠道,目前学生拖欠学费的现象比较普遍。如果依据收付实现制原则。只对已收的部分作为收入处理而未收的部分不予反映,那么就不能准确地核算高校预算外收入的规模,不利于编制年度预算及安排各项财务支出。再比如,银行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在实际支付前不进行账务处理,会计信息不作披露,一旦债务到期就可能产生债务危机,从而增加高校的财务风险。因此,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基础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高校业务收支活动和财务状况,将对高等学校持续健康运行和发展带来隐患,因此在管理制度方面要有所革新。这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有根本的不同,这约束了高等学校预算支出的科学、合理性,同时也显现出高等学校会计核算存在的弊端。
  
  (六)其他方面的管理形式
  比如应收及暂付款、现金、银行等管理和企业的管理核算办法无大的差异。
  
  二、结合上述特点,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制革新的几点思考
  
  一个优良的符合高等学校实际情况、使得高校教育机制良好运行的财务管理制度,犹如高等学校教育机制运行的润滑剂和添加剂。能够有力推进教育事业快速、平稳地发展。因此。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及时革新,使之为学校的教育事业服务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在预算编制方面
  高校预算的编制应该突破以前的框架约束,条件许可的高校可实行结余及赤字预算,编制结余预算报告通常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编制赤字预算,目前还不为多数人认同。笔者认为,在特定时间内编制的赤字预算,对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发展、科学规划有着深远的积极意义。1、多方筹集资金,能够集中财力在短时间内办大事,使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提高,提高科研水平,提高自身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能够打破常规的发展方式,抓住机遇促发展。2、编制赤字预算在考虑到财务费用和未来通货膨胀对教育资金的影响以及高等学校所获不动产、无形资产的升值等方面之间来综合权衡。利大于弊是毋庸置疑的。3、本文所提的赤字预算是一个暂时的而不是永久的赤字预算报告,在高校发展的中长期内,赤字应逐步减小直至消除。改变预算以年为期的预算形式,或者补充编制中长期预算,使期间年度预算和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考虑,年度预算和高校的中长期预算相互印证、连贯,从而可以突破现有的,也是长期保持的年度预算模式。如果能够在这点上走出新路子,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确实能够更加充分地体现出资金的使用效益,克服过去学校预算编制带来的短期行为。使得学校资金能够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动态平衡。也就是说。允许部分年度的预算结余和赤字预算的真实存在,实现自我调节,从而使高等学校的预算报告更加贴近实际,在解读高等学校预算报告文件时可以清晰地看出各高等学校事业发展的方向、事业效果和事业的中长期规划。
  
  (二)高等学校的办学理念应该是在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效果的前提下,形成多元化的经济实体和收入形式多样化的经济主体
  现有高等学校是在政府的领导下。高校拥有相对自主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