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财务其它相关>从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一)

从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一)

详细内容

[摘要]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是财政监督检查职责所在,通过对我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其会计信息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进一步从多个方面完善提高,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关键词]会计信息 监督 财务
  
  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严肃财经纪律,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是财政局监督的重要职能之一。现将对我市某系统20家事业单位及所属17家下属独立核算单位某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情况进行分析,与广大财政监督工作者共同讨论,寻找探索加强会计监督管理的对策,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准确可靠。
  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严肃财经纪律,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是财政局监督的重要职能之一。现将对我市某系统20家事业单位及所属17家下属独立核算单位某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情况进行分析,与广大财政监督工作者共同讨论,寻找探索加强会计监督管理的对策,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准确可靠。
  
  一、存在问题
  
  1.领导财经法律意识淡薄,财务管理不规范。部分单位领导,特别是单位法人对国家财经法律法规重视不够,会计人员把关不严,造成财务管理不到位。个别单位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虚假出资,用于兴办下属企业或增加下属单位注册资本,且都没有进行对外投资账务处理。一些单位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存在多种形式转移隐藏挪用资金现象。
  2.会计制度执行不严格。由于会计人员素质较低,造成会计基础工作混乱。有的单位只设有一名会计,其会计与出纳尚未能分设。有的会计人员对报销审查把关不严,未取得正规票据,以白条或内部收据作为凭据入账,科目乱用,账务处理不及时不规范。未按规定进行纳税事项调整,造成企业所得税、流转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款流失。个别企业已登记为企业,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未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3.政企不分,逃避财政监管。被检查系统所辖事业单位,大多都兴办实业公司,但其经营范围往往与母体相同或大致相同。其中不乏一套人马、两块甚至多块牌子的情形,直接导致了两种的情况的发生。一是有收费职能的事业单位,其收费职能大都转移到了其兴办的下属企业,造成应交财政非税收入减少。如某单位收取的档案管理费由其下属企业收取,收入归下属企业,而经费支出由财政拨付。二是承担工程项目的单位,一般转由下属公司承揽,原事业单位施工时只需支付直接的工料费,变成公司结算时,取费标准上升。严重违背了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这从一个层面上凸显了事业单位需要进行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4.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许多单位的固定资产底数不清,档案资料管理较乱,未能完全落实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有的单位固定资产增加了,未及时办理相关手续,有的早已损毁、拆除,仍在账上反映,占据着资产数额,造成单位净资产严重不实。还有一些用货币出资的单位,抽回了资金(形成虚假注册),但从工商登记注册的法律角度上讲,投资单位已经承担相应的法律风险,对事业单位管理的国有资产带来了潜在损失。
  5.财政投资工程结算不及时,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严重失真。在检查中我们发现,有大量的已完工项目,由于种种原因,长年挂账未能结转或核销。少则三、五年,多则十余年,甚至向前追溯至八十年代,已近二十年,一直挂账至今。大量的财政投入长期在“预收账款”内挂账,已支出的成本费用在“工程施工”内滞留,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严重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