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财务其它相关>现行建筑业财务制度简评(一)

现行建筑业财务制度简评(一)

详细内容

根据财政部制定颁发的《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施工企业会计制度》,以及《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的精神,建筑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变化很大。笔者拟就此作以下分析。


一、建筑业企业财务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1.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公平竞争,而我国传统的企业财务制度在不同类型企业间有较大的差别。例如,在折旧年限上:国营企业的机器设备平均14年,外商企业的机器设备最短10年,电子设备、运输车辆5年,股份制企业可以在国营企业基础上加速30%,集体乡镇企业比照国营企业执行。折旧对固定资产的更新、对企业的利润影响很大,而上述规定则明显违背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


2.市场经济要求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而传统的财务制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限制了企业自主权的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后企业自主权虽然不断扩大,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在资金管理上,资金占用划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专项资产;在资金来源上划分为:固定基金、流动基金、专项基金,并且规定资产不能相互流用,专项基金实行专户存储。这些都限制了企业理财的积极性。


3.市场经济要求扩大开放,而我国传统财务制度与国际惯例差距较大。我国传统财务制度有许多地方与国际惯例不一致。例如,在成本核算上,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制造成本法”,我国采用“完全成本法”。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上,国际上允许采用加速折旧法,我国大多实行的是直线折旧法。


4.市场经济要求保护投资者利益,我国传统财务制度没有体现资本保全原则。资本保全是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而我国传统财务制度中没有体现资本保全原则。例如,传统财务制度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要求冲减固定基金,投资者投入企业的基金,随着折旧的提取而减少。这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资本金情况。


二、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1.改过去集中的直接管理为分层次管理。传统财务会计制度都是由国家财政部与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总行颁发,下面照章办事。改革后,企业财务管理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这是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基本法规,是财务部门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准绳。第二个层次:根据《企业财务通则》制定的《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即所谓的行业财务制度。第三个层次:企业根据第一个层次和第二个层次的规定,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制定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办法。也就是说,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将建立起:以《企业财务通则》为基本原则和统帅,以《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为主体和基础,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为补充的合理、协调、科学、有序的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