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学生社团是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一)

学生社团是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大学生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丰富多来、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提高各方面素质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还提出了当前高校社团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促使社团更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有共同志趣、爱好的大学生自愿组成并经学校批准成立的学生组织。在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已决定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就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和当前学生社团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对策作一些探讨。
  一名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家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才能成为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高校开展素质教育,主要是围绕培养大学生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这几方面内容而进行。
  丰富多采、健康向上的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提高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等起到了促进作用。
  1、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提高。我国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应当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振兴中华为已任,树立祟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共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高校活跃着的马列主义学习小组、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党章学习小组、学生国防社团等社团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加强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提高了同学们的理论素养,培养了一批政治素质较高的优秀大学生。
  2、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推动大学生道德索质的提高。道德素质要求大学生应具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学生社团中的环境保护协会、爱心社、希望工程后援会、绿色社等开展的社会公益活动,本身就要求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共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大学生在参与此类社会公益活动中,能够强化自己的道德修养,培养职业道德,并学习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交往的道德规范,加强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3、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专业素质要求大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一博的专业科技知识,要求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较强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高校中出现的教育研究社、地理学会、法学社、经济学社、计算机爱好协会、电子协会、桥梁建筑兴趣小组、英语爱好者协会、学生科技协会等诸多社团,通过作习交流、知识讲座、参观考察、展览、实践、义务服务等活动,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从而使大学生学到更多与专业知识相关的东西,强化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增进了自己运用知识和创新的能力,从而巩固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4、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要求一名大学生应该在文学、艺术、历史等领域有丰富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这样才可以启迪心智,活跃思想,培养创造力.才可以达到大学生自身“真、善、美”的完美结合。大学生艺术团、学生话剧团、音乐爱好者协会、文学爱好者协会、吉它协会、口才艺术协会、摄影协会、书画协会、影视协会、集邮协会、漫画研究社等众多文化艺术类学生杜团,通过各种类型的人文讲座与沙龙活动,征文比赛、演讲活动、摄影欣赏、经典影视回顾、书法绘画展览、文艺演出等等,在高校中形成健康向上充满活力、富于创新和富于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氛围,大学生参与其中,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审美情趣,陶冶了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提高自身人文素质的目的。
  5、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增进大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身心家质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体质和体能,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家质,即健康的心理卫生习惯,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协调好人际关系,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一方面,高校中的武术协会、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足球协会、网球协会、篮球协会等体育型社团开展的体育活动,直接锻炼了大学生的身体,增强了大学生的体质。同时,在锻炼活动过程中又磨炼了人的意志,培养了大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豁达等心理品质,大学生在运动中学会了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增强了心理适应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学生社团成员之间兴趣相投,关系融洽,容易形成相互竞争、相互激励的有利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增强自信心,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同时,参加社团活动,对一些性格孤僻、内向、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能起到一种感化和引导作用,增强他们的心理归属感,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
  另外,高校学生社团在内部管理上主要依赖于大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因此,社团活动的开展,对于增强大学生组织运筹能力和协调管理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学生社团的主体是学生,它是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成,突破了学科、院(系)、班级、专业间的组织体系,在社团活动中,因为大学生把握了主动权,所以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各种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社团内部又有群体的激励氛围、社团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能使大学生克服自身的不足,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社团的活动内容很广泛,有政治、经济、法律、科技、文学、艺术、体育等,其中包含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学生社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健康有益、具有很强实践性和时代性的社团活动,以达到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目的。
  尽管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但目前学生社团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高校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一些高校和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社团的认识有偏差。一方面对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所起的作用缺乏认识,轻视社团的作用,认为社团可有可无,对社团活动采取自由放任,自生自灭,不重视、不关心、不支持等态度,导致学生社团地位下降,另一方面有些教育工作者主观抬高社团的地位,斌予社团不应有的职能,寄予社团不恰当的期望,对社团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过分要求。
  2、高校学生社团的结构不够科学。相对而言,学生社团中,文化体育艺术类型社团明显多于其他类型社团,科技学术、研究创造型社团较少,这也基本上反映了大学生在自我成才模式的选择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新世纪呼唤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杜会主义建设者,因此高校要注愈扶植和建立更多的科技学术、研究创造型社团。
  3、教师参与学生杜团活动少,使得社团活动难以上档次,上水平。高校学生杜团需要素质较高、有敬业精神的教师给予指导,这样不仅能使社团上层次,而且还能形成核心,增强社团凝聚力和号召力,鼓舞社团向前发展。但目前由于缺少激励机制,教师参与社团活动的是少之又少。
  4、社团骨干受培训少,工作经验欠缺。由于社团骨干考虑不周,导致一些社团活动在开展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了活动的正常进行,导致活动质量不高,达不到预期效果。